武术的成语(36个)(武术什么成语可以形容)

武术的成语(36个)(武术什么成语可以形容)

武术的成语(武术什么成语可以形容)(36个))

武术的成语(武术什么成语可以形容):一十八般武艺,万人之敌,万夫莫敌,为民除害,八面受敌,内外夹攻,出神入化,出类拔萃,刀光剑影,刀枪剑戟,势如破竹,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艺,善文能武,大打出手,大显身手,射石饮羽,文武双全,断蛟刺虎,横刀跃马,横戈跃马,止戈为武,武艺超群,浑身解数,牛头不对马嘴,盖世无双,胡服骑射,能文能武,舞枪弄棒,蛟龙戏水,较武论文,金鸡独立,闻鸡起舞,飞檐走壁,飞檐走脊,善马熟人。

1、一十八般武艺  yī shí bā bān wǔ yì

释义:一十八般武艺  泛指各种武术技艺。

出处: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2、万人之敌  wàn rén zhī dí

释义:万人之敌  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等传评》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3、万夫莫敌  wàn fū mò dí

释义:万夫莫敌  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作战非常勇猛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3回:“况其子高怀德勇冠三军,万夫莫敌。”  

4、为民除害  wèi mín chú hài

释义:为民除害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5、八面受敌  bā miàn shòu dí

释义:八面受敌  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

出处: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着称。”  

6、内外夹攻  nèi wài jiā gōng

释义:内外夹攻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  

7、出神入化  chū shén rù huà

释义:出神入化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8、出类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释义:出类拔萃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9、刀光剑影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释义:刀光剑影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出处: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10、刀枪剑戟  dāo qiāng jiàn jǐ

释义:刀枪剑戟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11、势如破竹  shì rú pò zhú

释义:势如破竹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出处:《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12、十八般兵器  shí bā bān bīng qì

释义:十八般兵器  本指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古式兵器。后泛指多种武器。亦比喻多种技能。

出处: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第六十回:“马静一瞧,大殿前摆着家伙,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若论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13、十八般武艺  shí bā bān wǔ yì

释义:十八般武艺  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出处: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14、善文能武  shàn wén néng wǔ

释义:善文能武  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15、大打出手  dà dǎ chū shǒu

释义:大打出手  “大打出手”原是戏剧表演的术语;指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同时与几个人对打;互相投掷、接踢武器的武打场面。现多形容野蛮地逞凶打人或互相争斗殴打(大:表示程度、规模之甚)。

出处: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16、大显身手  dà xiǎn shēn shǒu

释义:大显身手  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出处: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17、射石饮羽  shè shí yǐn yǔ

释义:射石饮羽  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出处:《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  

18、文武双全  wén wǔ shuāng quán

释义:文武双全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出处:《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19、断蛟刺虎  duàn jiāo cì hǔ

释义:断蛟刺虎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20、横刀跃马  héng dāo yuè mǎ

释义:横刀跃马  犹言横戈跃马。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望南阵冲来。樊爱能、何徽抵敌不住,弃战回马而走。”  

21、横戈跃马  héng gē yuè mǎ

释义:横戈跃马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出处: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22、止戈为武  zhǐ gē wéi wǔ

释义:止戈为武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23、武艺超群  wǔ yì chāo qún

释义:武艺超群  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  

24、浑身解数  hún shēn xiè shù

释义:浑身解数  浑身:全身;全部的;解数:原指武术中的架势、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全身所有的本事。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25、牛头不对马嘴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释义: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26、盖世无双  gài shì wú shuāng

释义:盖世无双  盖:压倒。世上再没有第二个。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27、胡服骑射  hú fú qí shè

释义:胡服骑射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28、能文能武  néng wén néng wǔ

释义:能文能武  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29、舞枪弄棒  wǔ qiāng nòng bàng

释义:舞枪弄棒  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借指习武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试看全伙里舞枪弄棒的书生,犹胜满朝中欺君害民的官吏。”  

30、蛟龙戏水  jiāo lóng xì shuǐ

释义: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31、较武论文  jiào wǔ lùn wén

释义:较武论文  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此书讲道学,筹经济谈天测地,较武论文,无不原原本本,穷极要妙,此其本领之大也。”  

32、金鸡独立  jīn jī dú lì

释义:金鸡独立  中国武术的一种姿式。像公鸡似的用一足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式。也泛指用一只脚站立。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我是金鸡独立,要一足微长。”  

33、闻鸡起舞  wén jī qǐ wǔ

释义:闻鸡起舞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出处:《晋书 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4、飞檐走壁  fēi yán zǒu bì

释义:飞檐走壁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  

35、飞檐走脊  fēi yán zǒu jǐ

释义:飞檐走脊  同“飞檐走壁”。

出处:《天雨花》第十一回:“小的曾学过飞檐走脊的本事,还能飞石打人,百发百中。”  

36、善马熟人  shàn mǎ shú rén

释义:善马熟人  指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则今日点就百十骑人马,都轻弓短箭,善马熟人,便索赴渑池会。"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左右牵马来,轻弓短箭,善马熟人,百骑往北邙走一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