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抬举人的成语(12个)(用来形容举人的成语)

形容抬举人的成语(12个)(用来形容举人的成语)

形容抬举人的成语(用来形容举人的成语)(12个))

形容抬举人的成语(用来形容举人的成语):一举成名,人存政举,以毛相马,以言举人,公车上书,待诏公车,惊人之举,推毂荐士,沅江九肋,白面书生,上书言事,京解之才。

1、一举成名  yī jǔ chéng míng

释义:一举成名  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2、人存政举  rén cún zhèng jǔ

释义:人存政举  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3、以毛相马  yǐ máo xiāng mǎ

释义:以毛相马  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4、以言举人  yǐ yán jǔ rén

释义:以言举人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5、公车上书  gōng chē shàng shū

释义:公车上书  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6、待诏公车  dài zhào gōng chē

释义:待诏公车  诏:皇帝的命令;公车:官车或官署。指在公车或官署准备听从皇帝的召唤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7、惊人之举  jīng rén zhī jǔ

释义:惊人之举  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8、推毂荐士  tuī gǔ jiàn shì

释义:推毂荐士  毂:车轮中心;推毂:比喻推荐人才;荐:举荐。推举人才,引荐贤士

出处: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其他推毂荐士,为廷臣,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9、沅江九肋  yuán jiāng jiǔ lèi

释义:沅江九肋  传说中产于沅江流域的异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袁州出举人,亦犹沅江出?甲九肋者,盖稀矣。”因以“沅江九肋”喻稀少或难得的人才。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袁州出举人,亦犹沅江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  

10、白面书生  bái miàn shū shēng

释义:白面书生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出处:《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11、上书言事  shàng shū yán shì

释义:上书言事  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十》:"临菑人主父偃、严安,无终人徐乐,皆上书言事。"  

12、京解之才  jīng jiě zhī cái

释义:京解之才  京解:科举时代的进士和举人。旧指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有几个老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