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公益分享的成语(40个)

形容公益分享的成语(40个)

形容公益分享的成语(40个))

形容公益分享的成语:乐于助人,乐善好义,乐善好施,仁人志士,博施济众,善门难开,弃公营私,急公好义,急公好施,慈悲为怀,慷慨解囊,扶倾济弱,扶危救困,扶危济困,扶危济急,扶困济危,救困扶危,救死扶伤,救灾恤患,敬老怜贫,施仁布德,普度众生,普济众生,普济群生,普渡众生,果然如此,济世救人,济困扶危,济寒赈贫,济弱扶倾,济弱扶危,济苦怜贫,矜贫救厄,积善余庆,积善成德,见义勇为,轻财好施,轻才好施,如恐不及,放在眼里。

1、乐于助人  lè yú zhù rén

释义:乐于助人  很乐意帮助别人

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2、乐善好义  lè shàn hǎo yì

释义:乐善好义  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出处: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3、乐善好施  lè shàn hào shī

释义:乐善好施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4、仁人志士  rén rén zhì shì

释义:仁人志士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育群物而不倦,有似仁人志士,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  

5、博施济众  bó shī jì zhòng

释义: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6、善门难开  shàn mén nán kāi

释义:善门难开  善门:为善之门。旧指一旦行善助人,许多人都会来求援,凡无法应付了。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这太原一府是被灾顶重的地方。大善士见机,善门难开。”  

7、弃公营私  qì gōng yíng sī

释义:弃公营私  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出处:《元史·泰定帝纪》:“四方代祀之使,弃公营私,多不诚洁,以是神不谙格,请慎择之。”  

8、急公好义  jí gōng hào yì

释义:急公好义  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出处: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9、急公好施  jí gōng hǎo shī

释义:急公好施  谓热心公益,乐于施舍。

出处:清·顾炎武《歙王君墓志铭》:“君虽业盐,而孝友,急公好施,有远见,能自树。”  

10、慈悲为怀  cí bēi wéi huái

释义:慈悲为怀  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任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慈悲为怀的康氏母女把她接到了罗宅。”  

11、慷慨解囊  kāng kǎi jiě náng

释义:慷慨解囊  慷慨:大方;不吝惜;囊:口袋;指钱袋。非常豪爽地打开钱袋;拿出钱来。指十分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悭吝,只要下山。”  

12、扶倾济弱  fú qīng jì ruò

释义:扶倾济弱  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13、扶危救困  fú wēi jiù kùn

释义:扶危救困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14、扶危济困  fú wēi jì kùn

释义:扶危济困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15、扶危济急  fú wēi jì jí

释义:扶危济急  犹扶危济困。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16、扶困济危  fú kùn jì wēi

释义:扶困济危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李大树在二虎子心目中,已成为自己所不及的、不畏强暴、扶困济危、本领高强的英雄。”  

17、救困扶危  jiù kùn fú wēi

释义:救困扶危  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

出处: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18、救死扶伤  jiù sǐ fú shāng

释义:救死扶伤  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19、救灾恤患  jiù zāi xù huàn

释义:救灾恤患  谓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出处:明·李贽《焚书·杂述·寒灯小话》:“今得人钱财,视同粪土,岂为谋王图霸,用之以结客乎?抑救灾恤患,而激于义之不能以已也?”  

20、敬老怜贫  jìng lǎo lián pín

释义:敬老怜贫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出处: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  

21、施仁布德  shī rén bù dé

释义:施仁布德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楔子:“则俺这家豪富祖先积,他为甚施仁布德,也则要搏一个孝子和贤妻。”  

22、普度众生  pǔ dù zhòng shēng

释义:普度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出处:《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23、普济众生  pǔ jì zhòng shēng

释义:普济众生  同“普度众生”。

出处:唐·法琳《辨正论》:“妻曰:‘我本佛家女,为我做佛事。’应即往精舍中,见竺昙镜,镜曰:‘普济众生,但君当一心受持耳。”  

24、普济群生  pǔ jì qún shēng

释义:普济群生  同“普度众生”。

出处:明·无名氏《庆长生》第一折:“九幽拔苦消灾障,普济群生佑下方。”  

25、普渡众生  pǔ dù zhòng shēng

释义:普渡众生  众生:指人类和各种动物。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本是佛家语;后指救济大众。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  

26、果然如此  guǒ rán rú cǐ

释义:果然如此  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诸葛恪多辈耳!近张敬仲县论格,以为必见杀,今果然如此。”  

27、济世救人  jì shì jiù rén

释义:济世救人  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28、济困扶危  jì kùn fú wēi

释义:济困扶危  济:接济;扶:扶助。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29、济寒赈贫  jì hán zhèn pín

释义:济寒赈贫  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出处:《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30、济弱扶倾  jì ruò fú qīng

释义:济弱扶倾  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出处:明 刘基《沁园春》词:“江左夷吾,关中宰相,济弱扶倾计甚长。”  

31、济弱扶危  jì ruò fú wēi

释义:济弱扶危  济:救助;弱:弱小。指救助弱小危难的人

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如此富贵之时,又昔修桥砌路,济弱扶危。”  

32、济苦怜贫  jì kǔ lián pín

释义:济苦怜贫  救济爱惜穷苦的人。

出处:元·侯善渊《沁园春》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33、矜贫救厄  jīn pín jiù è

释义:矜贫救厄  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34、积善余庆  jī shàn yú qìng

释义:积善余庆  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出处:《周易 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5、积善成德  jī shàn chéng dé

释义:积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6、见义勇为  jiàn yì yǒng wéi

释义:见义勇为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7、轻财好施  qīng cái hǎo shī

释义:轻财好施  指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38、轻才好施  qīng cái hào shī

释义:轻才好施  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出处:《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39、如恐不及  rú kǒng bù jí

释义:如恐不及  及:追上,赶上。就象怕追赶不上。

出处:《旧唐书·元载传》:"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40、放在眼里  fàng zài yǎn lǐ

释义:放在眼里  指重视,看得起。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赵温虽说新中举,无奈他是少年新进,王乡绅还不把他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