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著作的四字词语(40个)(形容著作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著作的四字词语(40个)(形容著作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著作的四字词语(形容著作的成语有哪些)(40个))

描写著作的四字词语(形容著作的成语有哪些):如山似海,鸿篇钜制,三顾茅庐,不废江河,不见经传,体大思精,全知全能,千千万万,千秋万岁,名山事业,圣经贤传,垂名竹帛,恒河沙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断墨残楮,望梅止渴,残缺不全,汗牛充栋,洛阳纸贵,浩如烟海,目不识丁,经史百子,草船借箭,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诗云子曰,车载斗量,通邑大都,都中纸贵,铺天盖地,锦囊妙计,阿狗阿猫,阿猫阿狗,鞠躬尽瘁,鸿篇巨制,鸿篇巨著,垂名青史,按图索籍,鸿篇巨着。

1、如山似海  rú shān sì hǎi

释义:如山似海  人多的象山和海一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2、鸿篇钜制  hóng piān jù zhì

释义:鸿篇钜制  ①杰作。敬称他人的作品。②规模宏大的著作。

出处:清·叶迁琯《吹网录·魏太和铜熨人款识》:"观察所征鸿篇钜制已多。"  

3、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三顾茅庐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不废江河  bù fèi jiāng hé

释义: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出处: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5、不见经传  bù jiàn jīng zhuàn

释义:不见经传  经传:指经典的著作。经传里没有记载;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6、体大思精  tǐ dà sī jīng

释义:体大思精  体:体制,规模;思:思虑;精:精密。指著作规模宏大,思虑精密。

出处:南朝 宋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7、全知全能  quán zhī quán néng

释义:全知全能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出处:郭沫若《郑成功》第四章:“全知全能的主是大公无私的。”  

8、千千万万  qiān qiān wàn wàn

释义:千千万万  形容为数极多。

出处:唐 杜牧《晚晴赋》:“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  

9、千秋万岁  qiān qiū wàn suì

释义:千秋万岁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  

10、名山事业  míng shān shì yè

释义:名山事业  指著作。

出处:王西彦《乡下朋友》:“庄道耕就一直躲在文化中心大城市,专心于名山事业。”  

11、圣经贤传  shèng jīng xián zhuàn

释义:圣经贤传  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

出处:唐韩愈《答殷侍御书》:“圣经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  

12、垂名竹帛  chuí míng zhú bó

释义:垂名竹帛  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

出处:《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13、恒河沙数  héng hé shā shù

释义:恒河沙数  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金刚经 无为福胜分》:“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14、成千上万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释义:成千上万  成:达到一定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累计成千;达到万数。形容数量极多。也作“成千成万”、“成千累万”。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15、数不胜数  shǔ bù shèng shǔ

释义:数不胜数  数:计算;胜:尽。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出处:《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16、断墨残楮  duàn mò cán chǔ

释义:断墨残楮  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出处:明 王世贞《俞紫芝》:“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遂与仲温并驱。”  

17、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释义:望梅止渴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8、残缺不全  cán quē bù quán

释义:残缺不全  残缺:缺少一部分;不完整。残余短缺不完全。形容物体经过破坏;变得不完整了。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19、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释义:汗牛充栋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出处: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20、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释义:洛阳纸贵  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出处:《晋书 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21、浩如烟海  hào rú yān hǎi

释义:浩如烟海  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出处:宋 司马光《进表》:“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隐,枝计毫厘。”  

22、目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释义:目不识丁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23、经史百子  jīng shǐ bǎi zǐ

释义:经史百子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  

24、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释义:草船借箭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25、藏之名山  cáng zhī míng shān

释义: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出处:三国 魏 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26、藏诸名山  cáng zhū míng shān

释义:藏诸名山  见“藏之名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27、诗云子曰  shī yún zǐ yuē

释义:诗云子曰  《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出处: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28、车载斗量  chē zài dǒu liáng

释义:车载斗量  载:装载。用车装;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29、通邑大都  tōng yì dà dōu

释义:通邑大都  同“通都大邑”。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30、都中纸贵  dū zhōng zhǐ guì

释义:都中纸贵  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出处:唐 元稹《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31、铺天盖地  pū tiān gài dì

释义:铺天盖地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32、锦囊妙计  jǐn náng miào jì

释义:锦囊妙计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33、阿狗阿猫  ā gǒu ā māo

释义:阿狗阿猫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出处:鲁迅《我们要批评家》:“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阿狗阿猫’。”  

34、阿猫阿狗  ā māo ā gǒu

释义:阿猫阿狗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出处: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35、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释义:鞠躬尽瘁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36、鸿篇巨制  hóng piān jù zhì

释义:鸿篇巨制  鸿:巨;大。指大篇幅的巨型著作。

出处:清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其鸿篇巨制,洋洋洒者,行将别裒录之为一集。”  

37、鸿篇巨著  hóng piān jù zhù

释义:鸿篇巨著  指规模宏大的著作。同“鸿篇钜制②”。

出处:柯灵《香雪海 散文——文学的轻骑队》:“我们这时代是产生鸿篇巨著的时代,是产生诗的时代,也是产生绚烂多采、争妍斗胜的散文的时代。”  

38、垂名青史  chuí míng qīng shǐ

释义:垂名青史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39、按图索籍  àn tú suǒ jí

释义:按图索籍  按照地图,搜索典籍。

出处:明·张岱《皇华考序》:"可见按图索籍,山溪道路,一目了然。"  

40、鸿篇巨着  hóng piān jù zhù

释义:鸿篇巨着  ①杰作。敬称他人的作品。②规模宏大的著作。同“鸿篇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