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教子有方的成语(40个)

形容教子有方的成语(40个)

形容教子有方的成语(40个))

形容教子有方的成语:越罗蜀锦,三迁之教,不教之教,以身作则,元元本本,出类拔萃,十拿十稳,因材施教,奉命惟谨,子为父隐,孟母三迁,对症下药,教亦多术,教导有方,教无常师,敬谢不敏,曾子杀彘,杀彘教子,母慈子孝,波涛滚滚,涂脂傅粉,清源正本,源源本本,父严子孝,父为子隐,父慈子孝,父母恩勤,现身说法,画荻丸熊,画荻和丸,画荻教子,神经过敏,福至心灵,言传身教,身经百战,过庭之训,闻一知十,不愤不启,子孝父慈,易子而教。

1、越罗蜀锦  yuè luó shǔ jǐn

释义:越罗蜀锦  越:古代越国,今浙江一带;蜀:指今四川一带;罗、锦:都是精美的丝织品。越地的罗,蜀地的锦。比喻均为特产,各有所长。

出处:唐·杜甫《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2、三迁之教  sān qiān zhī jiào

释义:三迁之教  汉 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3、不教之教  bù jiào zhī jiào

释义: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出处:《吕氏春秋 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4、以身作则  yǐ shēn zuò zé

释义:以身作则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元元本本  yuán yuán běn běn

释义:元元本本  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6、出类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释义:出类拔萃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7、十拿十稳  shí ná shí wěn

释义:十拿十稳  稳:稳当,准确。比喻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活鬼道:‘既是天尊显圣,将来生子是十拿十稳的了。’”  

8、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释义: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9、奉命惟谨  fèng mìng wéi jǐn

释义: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出处:明 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东阳皆奉命惟谨。”  

10、子为父隐  zǐ wéi fù yǐn

释义:子为父隐  儿子帮父亲隐瞒恶迹。这是封建纲常礼教所提倡的。

出处:《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11、孟母三迁  mèng mǔ sān qiān

释义: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12、对症下药  duì zhèng xià yào

释义:对症下药  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13、教亦多术  jiào yì duō shù

释义:教亦多术  教:教诲;术:方法。教诲人有多种方法。

出处:《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14、教导有方  jiào dǎo yǒu fāng

释义:教导有方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15、教无常师  jiào wú cháng shī

释义:教无常师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尚书 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16、敬谢不敏  jìng xiè bù mǐn

释义:敬谢不敏  谢:推辞;敏:聪明。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表示推辞的客气话。

出处: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17、曾子杀彘  zēng zǐ shā zhì

释义:曾子杀彘  彘:猪。指教育孩子说实话,要以身作则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18、杀彘教子  shā zhì jiào zǐ

释义:杀彘教子  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9、母慈子孝  mǔ cí zǐ xiào

释义: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0、波涛滚滚  bō tāo gǔn gǔn

释义:波涛滚滚  滚滚:大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江河奔流而来或迅猛发展的潮流

出处:元·郑廷玉《楚宫》:“便有那波涛滚滚长江限,假若是无敌手战应难。”  

21、涂脂傅粉  tú zhī fù fěn

释义:涂脂傅粉  脂:胭脂;傅粉:擦粉。搽胭脂抹粉。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某公穴窗纸窥之,则涂脂傅粉,钗钏衫裙,一一整饬。”  

22、清源正本  qīng yuán zhèng běn

释义:清源正本  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出处:《文史知识》:“对每一种文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需要客观地分析,清源正本,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  

23、源源本本  yuán yuán běn běn

释义:源源本本  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  

24、父严子孝  fù yán zǐ xiào

释义: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唐 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25、父为子隐  fù wéi zǐ yǐn

释义:父为子隐  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出处:《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26、父慈子孝  fù cí zǐ xiào

释义: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礼记 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27、父母恩勤  fù mǔ ēn qín

释义:父母恩勤  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出处:《诗经 豳风 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28、现身说法  xiàn shēn shuō fǎ

释义:现身说法  本佛教用语;指佛能依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显现出种种身形来讲解佛法。后比喻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释迦牟尼佛》:“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29、画荻丸熊  huà dí wán xióng

释义:画荻丸熊  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 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 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尽识鹿车鸿案?善教子者,岂皆熟记画荻和丸?”  

30、画荻和丸  huà dí huò wán

释义:画荻和丸  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同“画荻丸熊”。

出处:宋 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 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但要写母爱,在儿女小的时候容易表现,如推干就湿、画荻和丸之类,都是儿女小时的事。”  

31、画荻教子  huà dí jiào zǐ

释义: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32、神经过敏  shén jīng guò mǐn

释义:神经过敏  ①症状名。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②泛指多疑,好大惊小怪。

出处:鲁迅《集外集·关于》:“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厚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33、福至心灵  fú zhì xīn líng

释义:福至心灵  福气一来;心也变得灵巧起来。多用来奉承人得意时思想灵活;言行适宜;含有诙谐之意。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语有之:福至归灵,祸来神昧。”  

34、言传身教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释义:言传身教  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35、身经百战  shēn jīng bǎi zhàn

释义:身经百战  身:亲身;百:极言其多;亲身经历过许多战斗。形容富于实战经验;也形容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

出处:南北朝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在朝四十一年,身经一百余战。”  

36、过庭之训  guò tíng zhī xùn

释义:过庭之训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上》:“苌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  

37、闻一知十  wén yī zhī shí

释义: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38、不愤不启  bù fèn bù qǐ

释义: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9、子孝父慈  zǐ xiào fù cí

释义:子孝父慈  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六:"须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尽之理。"</td></tr><  

40、易子而教  yì zǐ ér jiào

释义:易子而教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