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字成语形容《三国演义》(40个)(一个成语形容三国演义)

用四字成语形容《三国演义》(40个)(一个成语形容三国演义)

用四字成语形容《三国演义》(一个成语形容三国演义)(40个))

用四字成语形容《三国演义》(一个成语形容三国演义):不出所料,不知所云,不计其数,不识时务,乘虚而入,伯仲之间,傲睨得志,出言不逊,出谋划策,刀枪剑戟,初出茅庐,单人匹马,单刀赴会,反戈一击,反败为胜,哀感顽艳,大吉大利,大眼瞪小眼,大获全胜,大雨滂沱,宝刀不老,得陇望蜀,恩威并重,恩怨分明,才高八斗,抵足而眠,捶胸顿足,措手不及,旦夕之危,暗渡陈仓,步罡踏斗,班师回朝,等闲之辈,粗中有细,肺腑之言,草船借箭,赤膊上阵,赤身裸体,超群绝伦,鼎足之势。

1、不出所料  bù chū suǒ liào

释义:不出所料  出:超出;料:推测;料想。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2、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释义: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3、不计其数  bù jì qí shù

释义:不计其数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出处: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4、不识时务  bù shí shí wù

释义:不识时务  不识:不认识;务:事务;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5、乘虚而入  chéng xū ér rù

释义:乘虚而入  虚:空隙。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间而入”。

出处:宋 张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6、伯仲之间  bó zhòng zhī jiān

释义: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长幼的顺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们一样。比喻不相上下。

出处: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7、傲睨得志  ào nì dé zhì

释义: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8、出言不逊  chū yán bù xùn

释义:出言不逊  言:话;说;出言:说话;逊:谦让;恭顺。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也作“出口不逊。”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张郃传》:“图(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9、出谋划策  chū móu huà cè

释义:出谋划策  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10、刀枪剑戟  dāo qiāng jiàn jǐ

释义:刀枪剑戟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11、初出茅庐  chū chū máo lú

释义:初出茅庐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12、单人匹马  dān rén pǐ mǎ

释义:单人匹马  单枪匹马,单独行动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初次单人匹马的出门,就遇了这等事,以后见了萍水相逢的人,倒要留心呢。”  

13、单刀赴会  dān dāo fù huì

释义:单刀赴会  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吾来日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14、反戈一击  fǎn gē yī jī

释义:反戈一击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15、反败为胜  fǎn bài wéi shèng

释义:反败为胜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16、哀感顽艳  āi gǎn wán yàn

释义:哀感顽艳  哀:悲哀;感:感动;顽:愚拙;艳:慧丽。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转用以评述艳情作品。谓文辞既哀婉感伤;又古拙绮丽;深切感人。

出处: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美者皆感之。”  

17、大吉大利  dà jí dà lì

释义:大吉大利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出处: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18、大眼瞪小眼  dà yǎn dèng xiǎo yǎn

释义:大眼瞪小眼  大眼看着小眼,没有解决的办法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章:“几句话,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凉气。”  

19、大获全胜  dà huò quán shèng

释义:大获全胜  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葛令公生遗弃儿》:“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梁家大获全胜。”  

20、大雨滂沱  dà yǔ páng tuó

释义:大雨滂沱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21、宝刀不老  bǎo dāo bù lǎo

释义:宝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22、得陇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

释义:得陇望蜀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出处:《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23、恩威并重  ēn wēi bìng zhòng

释义:恩威并重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24、恩怨分明  ēn yuàn fēn míng

释义:恩怨分明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25、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释义:才高八斗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26、抵足而眠  dǐ zú ér mián

释义:抵足而眠  脚与脚相触地同睡在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27、捶胸顿足  chuí xiōng dùn zú

释义:捶胸顿足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28、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释义:措手不及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

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29、旦夕之危  dàn xī zhī wěi

释义:旦夕之危  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30、暗渡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释义:暗渡陈仓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出处:《群音类选 》:“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31、步罡踏斗  bù gāng tà dǒu

释义:步罡踏斗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32、班师回朝  bān shī huí cháo

释义: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出处:元 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奉圣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师回朝,便当请功受赏。”  

33、等闲之辈  děng xián zhī bèi

释义:等闲之辈  无足轻重的寻常人。等闲:寻常;一般。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34、粗中有细  cū zhōng yǒu xì

释义:粗中有细  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沙僧听说,大喜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35、肺腑之言  fèi fǔ zhī yán

释义:肺腑之言  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

出处: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小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小娘子。”  

36、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释义:草船借箭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37、赤膊上阵  chì bó shàng zhèn

释义:赤膊上阵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8、赤身裸体  chì shēn luǒ tǐ

释义:赤身裸体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谁或坐。”  

39、超群绝伦  chāo qún jué lún

释义:超群绝伦  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也作“逸群绝伦。”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40、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

释义: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