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概括的很到位成语(34个)(形容概括得体的成语)

形容概括的很到位成语(34个)(形容概括得体的成语)

形容概括的很到位成语(形容概括得体的成语)(34个))

形容概括的很到位成语(形容概括得体的成语):堂堂仪表,一丝不苟,不卑不亢,不矜不伐,不骄不躁,举止大方,以礼相待,仪表堂堂,低声下气,大大方方,宽严得体,尔雅温文,属辞比事,彬彬有礼,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情趣横生,文质彬彬,正色立朝,温文尔雅,温柔敦厚,知书识礼,知书达礼,落落大方,衣冠楚楚,衣冠齐楚,言谈举止,设官分职,适可而止,雍容典雅,雍容大雅,吐属大方,举措有适,外交辞令。

1、堂堂仪表  táng táng yí biǎo

释义:堂堂仪表  堂堂:形容庄严大方。形容仪表魁伟不凡,庄严大方。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十三郎仪表堂堂,好个军将,何须以科第为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今尊兄堂堂仪表,名震四海,又与家兄同姓,正合家嫂所言。"  

2、一丝不苟  yī sī bù gǒu

释义:一丝不苟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3、不卑不亢  bù bēi bù kàng

释义:不卑不亢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4、不矜不伐  bù jīn bù fá

释义:不矜不伐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出处:《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5、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释义:不骄不躁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6、举止大方  jǔ zhǐ dà fāng

释义:举止大方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7、以礼相待  yǐ lǐ xiāng dài

释义:以礼相待  礼:仪礼;应有的礼节;待:对待;接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8、仪表堂堂  yí biǎo táng táng

释义:仪表堂堂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风度威严。

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9、低声下气  dī shēng xià qì

释义:低声下气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10、大大方方  dà dà fāng fāng

释义:大大方方  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11、宽严得体  kuān yán dé tǐ

释义:宽严得体  得体:合乎分寸。宽厚和严格掌握得恰如其分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9回:“众将见绤彀宽严得体,无不悦服。”  

12、尔雅温文  ěr yǎ wēn wén

释义:尔雅温文  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13、属辞比事  zhǔ cí bǐ shì

释义:属辞比事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出处:《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14、彬彬有礼  bīn bīn yǒu lǐ

释义:彬彬有礼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15、恰到好处  qià dào hǎo chù

释义:恰到好处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出处: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16、恰如其分  qià rú qí fèn

释义:恰如其分  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17、情趣横生  qíng qù héng shēng

释义:情趣横生  指在举止、礼貌和外表上表现得得体、风雅、有风趣

18、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释义:文质彬彬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正色立朝  zhèng sè lì cháo

释义:正色立朝  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

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20、温文尔雅  wēn wén ěr yǎ

释义:温文尔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21、温柔敦厚  wēn róu dūn hòu

释义:温柔敦厚  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22、知书识礼  zhī shū shí lǐ

释义:知书识礼  有文化,懂礼貌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  

23、知书达礼  zhī shū dá lǐ

释义: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24、落落大方  luò luò dà fāng

释义: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25、衣冠楚楚  yī guān chǔ chǔ

释义:衣冠楚楚  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楚楚:整洁;鲜明)。

出处:《诗经 曹风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26、衣冠齐楚  yī guān qí chǔ

释义:衣冠齐楚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那太医衣冠齐楚,气宇轩昂。”  

27、言谈举止  yán tán jǔ zhǐ

释义:言谈举止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28、设官分职  shè guān fēn zhí

释义:设官分职  职:职位,职权。设立官爵或官府。分派职权

出处:晋·左思《魏都赋》:“设官分职,营处署居。”  

29、适可而止  shì kě ér zhǐ

释义:适可而止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30、雍容典雅  yōng róng diǎn yǎ

释义:雍容典雅  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出处:宋·陈亮《书欧阳文粹后》:“公之文雍容典雅,纡余宽平,反覆以达其意,无复毫发之遗。”  

31、雍容大雅  yōng róng dà yǎ

释义:雍容大雅  见“雍容闲雅”。

出处: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快走,那白白的鞋底与颤动的腿带,会显出轻灵飘洒;慢走,又显出雍容大雅。”  

32、吐属大方  tǔ zhǔ dà fāng

释义:吐属大方  吐属:谈吐,措辞。指言谈话语或诗文的遣辞用意得体自然。

出处:《三国志·魏志·阮瑀传》裴松之注引《典略》:"瑀之吐属,心不如此。"  

33、举措有适  jǔ cuò yǒu shì

释义:举措有适  指措施或举动得体、适当。

出处:《后汉书·列女传》:"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  

34、外交辞令  wài jiāo cí lìng

释义:外交辞令  辞令:应酬、对答的言词。指外交上应对得体的言词。也指一般场合中得体、中听的敷衍应付性的言语。

出处:还是挑选几个最会演说,最长于~的人去向他们游说,说动他们的良心。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