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慌张的成语(40个)(形容慌张成语含手)

指慌张的成语(40个)(形容慌张成语含手)

指慌张的成语(形容慌张成语含手)(40个))

指慌张的成语(形容慌张成语含手):七上八下,七慌八乱,七足八手,不知所措,仓皇失措,六神无主,剑拔弩张,动魄惊心,哀喜交并,大惊失色,急不择言,恐慌万状,惊心动魄,惊恐万状,惊愕失色,惊慌失措,惊慌失色,惊慌无措,惶恐不安,慌不择路,慌慌张张,慌手慌脚,慌里慌张,拍案惊奇,措手不及,片甲不归,狼狈不堪,瞠目结舌,糊里糊涂,胆战心慌,胆裂魂飞,落汤螃蟹,落荒而逃,趁火抢劫,魂不附体,魂亡魄失,魂飞天外,魂飞魄散,魄散魂飞,腹热肠慌。

1、七上八下  qī shàng bā xià

释义:七上八下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出处: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2、七慌八乱  qī huāng bā luàn

释义:七慌八乱  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3、七足八手  qī zú bā shǒu

释义:七足八手  见“七脚八手”。

出处: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4、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5、仓皇失措  cā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仓皇失措  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宋 王楙《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要胸中有守而然,异乎仓皇失措,遽变前说者也。”  

6、六神无主  liù shén wú zhǔ

释义:六神无主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7、剑拔弩张  jiàn bá nǔ zhāng

释义:剑拔弩张  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

出处: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8、动魄惊心  dòng pò jīng xīn

释义: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9、哀喜交并  āi xǐ jiāo bìng

释义:哀喜交并  交:交错。悲痛和喜悦交织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10、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释义:大惊失色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11、急不择言  jí bù zé yán

释义: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出处: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12、恐慌万状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释义:恐慌万状  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  

13、惊心动魄  jīng xīn dòng pò

释义:惊心动魄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14、惊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释义:惊恐万状  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15、惊愕失色  jīng è shī sè

释义:惊愕失色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16、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惊慌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7、惊慌失色  jīng huāng shī sè

释义:惊慌失色  见“惊惶失色”。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18、惊慌无措  jīng huāng wú cuò

释义:惊慌无措  同“惊惶失措”。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29回:“更深夜静,不提防汉兵直抵矶下,鼓噪而前,惊慌无措。”  

19、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释义:惶恐不安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20、慌不择路  huāng bù zé lù

释义: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21、慌慌张张  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释义:慌慌张张  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  

22、慌手慌脚  huāng shǒu huāng jiǎo

释义:慌手慌脚  动作忙乱。形容慌张失措的样子。也作“慌手忙脚”。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23、慌里慌张  huāng lǐ huāng zhāng

释义:慌里慌张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出处: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24、拍案惊奇  pāi àn jīng qí

释义:拍案惊奇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5、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释义:措手不及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

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26、片甲不归  piàn jiǎ bù guī

释义:片甲不归  片:单,只;甲:铠甲。形容全军覆没

出处:《平鬼传》第六回:“不如俺先杀向前去,给他一个措手不及,杀他一个片甲不归,方知俺的厉害。”  

27、狼狈不堪  láng bèi bù kān

释义:狼狈不堪  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出处: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28、瞠目结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释义:瞠目结舌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29、糊里糊涂  hú lǐ hú tú

释义: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30、胆战心慌  dǎn zhàn xīn huāng

释义:胆战心慌  同“胆战心惊”。

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31、胆裂魂飞  dǎn liè hún fēi

释义:胆裂魂飞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32、落汤螃蟹  luò tāng páng xiè

释义:落汤螃蟹  汤:热水。如同落在热水里的螃蟹一般。形容手忙脚乱的狼狈样子。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一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  

33、落荒而逃  luò huāng ér táo

释义:落荒而逃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34、趁火抢劫  chèn huǒ qiǎng jié

释义:趁火抢劫  趁着别人紧张时去捞取私利或害人

出处:郭沫若《尚儒村》:“兵队来了,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  

35、魂不附体  hún bù fù tǐ

释义:魂不附体  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出处: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36、魂亡魄失  hún wáng pò shī

释义:魂亡魄失  魂、魄:即迷信所说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所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出处:汉·杨雄《羽猎赋》:“魂亡魄失。”  

37、魂飞天外  hún fēi tiān wài

释义:魂飞天外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出处:元 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听说罢,魂飞天外,好教我心惊失色。”  

38、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

释义:魂飞魄散  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39、魄散魂飞  pò sàn hún fēi

释义:魄散魂飞  同“魂飞魄散”。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40、腹热肠慌  fù rè cháng huāng

释义:腹热肠慌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我有酒后宽洪海量,没酒后腹热肠慌。"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我手脚儿不知高下,身肢儿没处顿放,空教我腹热肠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