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字是地字的四字成语(40个)(第四个字是地的成语)

第四字是地字的四字成语(40个)(第四个字是地的成语)

第四字是地字的四字成语(第四个字是地的成语)(40个))

第四字是地字的四字成语(第四个字是地的成语):不易一字,不毛之地,不牧之地,不留余地,不立文字,不败之地,不食之地,充天塞地,冰天雪地,出一头地,出人头地,别有天地,别有天地非人间,参天贰地,哀天叫地,哀感天地,哀鸿遍地,大吵大闹,安身之地,寸土尺地,尺寸之地,布天盖地,必由之地,怆天呼地,惭愧无地,拆牌道字,拆白道字,拔地摇山,措颜无地,撑天拄地,撑天柱地,春回大地,槌胸蹋地,白纸黑字,补天柱地,不啻天地,不存之地,不倾之地,不易之地,吹唇沸地。

1、不易一字  bù yì yī zì

释义:不易一字  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出处:《新唐书 王勃传》:“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2、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释义:不毛之地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3、不牧之地  bù mù zhī dì

释义:不牧之地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4、不留余地  bù liú yú dì

释义:不留余地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5、不立文字  bù lì wén zì

释义:不立文字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6、不败之地  bù bài zhī dì

释义:不败之地  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7、不食之地  bù shí zhī dì

释义:不食之地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8、充天塞地  chōng tiān sāi dì

释义:充天塞地  指整个宇宙。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9、冰天雪地  bīng tiān xuě dì

释义:冰天雪地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10、出一头地  chū yī tóu dì

释义:出一头地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11、出人头地  chū rén tóu dì

释义:出人头地  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后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

出处: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12、别有天地  bié yǒu tiān dì

释义:别有天地  天地:风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

出处:唐 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3、别有天地非人间  bié yǒu tiān dì fēi rén jiān

释义:别有天地非人间  别:另外;天地:风格或境界。另有一番新的境界,不是人间所有的

出处:唐·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4、参天贰地  cān tiān èr dì

释义:参天贰地  见“参天两地”。

出处:《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15、哀天叫地  āi tiān jiào dì

释义:哀天叫地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16、哀感天地  āi gǎn tiān dì

释义:哀感天地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17、哀鸿遍地  āi hóng biàn dì

释义:哀鸿遍地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出处:黄侃《水龙吟 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  

18、大吵大闹  dà chǎo dà nào

释义:大吵大闹  激烈地争吵。指争论各方并无严重分歧而进行毫无秩序的争吵骚动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五回:“正吃得香甜时,忽听得门口大吵大闹起来,仓樵脸上忽红忽白。”  

19、安身之地  ān shēn zhī dì

释义: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20、寸土尺地  cùn tǔ chǐ dì

释义:寸土尺地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21、尺寸之地  chǐ cùn zhī dì

释义:尺寸之地  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而齐尺寸之地无得,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22、布天盖地  bù tiān gài dì

释义:布天盖地  形容数量极多,散布面极广。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八:“雪越下越紧,布天盖地,一片茫茫。”又第二部二六:“胜仗是不小,俘虏布天盖地,搁火车拉呀。”  

23、必由之地  bì yóu zhī dì

释义:必由之地  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兖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  

24、怆天呼地  chuàng tiān hū dì

释义:怆天呼地  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

出处: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回:“生逼他出兵进城,以致堕敌人之计中,丧师败绩,害他不得为忠臣义士,真可叹真痛恨,怆天呼地而不已也!”  

25、惭愧无地  cán kuì wú dì

释义:惭愧无地  羞惭愧悔,无地自容。形容非常惭愧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似道得词,惭愧无地。”  

26、拆牌道字  chāi pái dào zì

释义:拆牌道字  见“拆白道字”。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  

27、拆白道字  chāi bái dào zì

释义:拆白道字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28、拔地摇山  bá dì yáo shān

释义: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出处: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29、措颜无地  cuò yán wú dì

释义:措颜无地  措:安放;颜:脸,面子。脸没地方搁。形容极为惭愧羞愧

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积罪如山;学士排难解纷,反使措颜无地。”  

30、撑天拄地  chēng tiān zhǔ dì

释义:撑天拄地  犹言顶天立地。

出处:《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31、撑天柱地  chēng tiān zhù dì

释义:撑天柱地  撑:抵住;柱:支撑。介于天地之间起支持依托作用。比喻在国家事务中担负重大责任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3回:“尝闻龙变化,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  

32、春回大地  chūn huí dà dì

释义:春回大地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出处: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33、槌胸蹋地  chuí xiōng tà dì

释义:槌胸蹋地  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

出处:清·金人瑞《青溪行》:“蓦逢老妪犹相识,槌胸蹋地说青溪。”  

34、白纸黑字  bái zhǐ hēi zì

释义: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着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改悔。

出处: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  

35、补天柱地  bǔ tiān zhù dì

释义:补天柱地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出处:南朝 梁 陆倕《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  

36、不啻天地  bù chì tiān dì

释义:不啻天地  不啻:无异于。无异于天地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贱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谊,从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  

37、不存之地  bù cún zhī dì

释义:不存之地  非常危险的境地。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今陛下好凌岨险,射猛兽,卒然遇轶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38、不倾之地  bù qīng zhī dì

释义:不倾之地  倾:倾覆。不臻倾覆的境地。即不败之地。

出处:《管子·度地》:"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  

39、不易之地  bù yì zhī dì

释义:不易之地  每年可以耕种的肥沃的土地。

出处:《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晦。一易之地家二百晦。再易之地家三百晦。"  

40、吹唇沸地  chuī chún fèi dì

释义:吹唇沸地  吹口气就能使大地沸腾起来。形容威势极大。

出处:《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彭城王勰等三十六军前后相继,众号百万,吹唇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