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拔是非的成语(40个)(挑拨是非的小人成语)

挑拔是非的成语(40个)(挑拨是非的小人成语)

挑拔是非的成语(挑拨是非的小人成语)(40个))

挑拔是非的成语(挑拨是非的小人成语):摇笔弄舌,不可告人,两面三刀,乘间投隙,口是心非,坏人坏事,惹是生非,戳无路儿,扇惑人心,拨嘴撩牙,挑三拨四,挑三豁四,挑拨离间,推波助澜,推涛作浪,搬口弄舌,搬唇弄舌,搬唇递舌,摇吻鼓舌,摇唇弄舌,摇唇鼓喙,摇唇鼓舌,摇嘴掉舌,摩口膏舌,放火烧山,有伤风化,火上浇油,煽风点火,诱秦诓楚,调三惑四,调三斡四,调三窝四,调嘴学舌,调嘴弄舌,鼓唇咋舌,鼓唇弄舌,鼓唇摇舌,听谗惑乱,摇唇鼓吻,播弄是非。

1、摇笔弄舌  yáo bǐ nòng shé

释义:摇笔弄舌  耍笔杆,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2、不可告人  bù kě gào rén

释义: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出处:清 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其于不可告人之隐,犹未忍宣之于众也。”  

3、两面三刀  liǎng miàn sān dāo

释义:两面三刀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4、乘间投隙  chéng jiān tóu xì

释义:乘间投隙  乘机挑拨离间。

出处:宋·辛弃疾《九议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乐于吾之说,故切切然议之,遂使小人乘间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论以媒己私利。”  

5、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口是心非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6、坏人坏事  huài rén huài shì

释义:坏人坏事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7、惹是生非  rě shì shēng fēi

释义:惹是生非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8、戳无路儿  chuō wú lù ér

释义:戳无路儿  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

9、扇惑人心  shān huò rén xīn

释义:扇惑人心  扇惑:挑拨引诱。挑拨引诱人的心志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13卷:“又有燃指焚香,刺肤割股,惊骇人目,扇惑人心,不惟饕餮于民,抑且有伤风化。”  

10、拨嘴撩牙  bō zuǐ liáo yá

释义:拨嘴撩牙  撩:引逗,挑弄。指挑拨是非,胡言乱语

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围释》:“中间放着个蓼儿洼,明助着番家打汉家。通事中间,拨嘴撩牙。”  

11、挑三拨四  tiāo sān bō sì

释义:挑三拨四  见“挑三豁四”。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家伙在挑三拨四,我去闯破她不呢?”  

12、挑三豁四  tiāo sān huō sì

释义:挑三豁四  谓挑拨是非。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7回:“我们这个搅家不良,挑三豁四,丈二长的舌头,谁家着的他罢?”  

13、挑拨离间  tiǎo bō lí jiàn

释义: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挑拨:引起;挑动;离间:隔开、拆散;使人不和睦。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9回:“这个姓胡名福,最爱挑拨离间。”  

14、推波助澜  tuī bō zhù lán

释义:推波助澜  使水掀起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其声势;使事态扩大。澜:大波浪。

出处:隋 王通《文中子 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15、推涛作浪  tuī tāo zuò làng

释义:推涛作浪  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出处: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呼风唤雨,推涛作浪,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  

16、搬口弄舌  bān kǒu nòng shé

释义:搬口弄舌  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17、搬唇弄舌  bān chún nòng shé

释义:搬唇弄舌  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

出处:①明 徐某《杀狗记 看书苦谏》:“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②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  

18、搬唇递舌  bān chún dì shé

释义: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出处: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19、摇吻鼓舌  yáo wěn gǔ shé

释义:摇吻鼓舌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泛指卖弄口才

出处:宋·陈亮《辩士传序》:“一时鲜廉寡耻之徒往来乎其间,摇吻鼓舌,劫之以势,诱之以利。”  

20、摇唇弄舌  yáo chún nòng shé

释义:摇唇弄舌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00回:“你休要摇唇弄舌,你纪大太爷是安善良民,守分百姓,岂可同贼人为伍?”  

21、摇唇鼓喙  yáo chún gǔ huì

释义:摇唇鼓喙  犹言摇唇鼓舌。

出处:明·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诩诩相夸奖。”  

22、摇唇鼓舌  yáo chún gǔ shé

释义:摇唇鼓舌  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23、摇嘴掉舌  yáo zuǐ diào shé

释义:摇嘴掉舌  犹摇唇鼓舌。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得莺莺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祸。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斗争斗合。”  

24、摩口膏舌  mó kǒu gāo shé

释义:摩口膏舌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羊胜之徒,摩口膏舌;邹阳自明,入狱复出。”  

25、放火烧山  fàng huǒ shāo shān

释义:放火烧山  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出处:康濯《东方红》:“你不知道,那狼叼豹咬的齐占杰,前一阵可光在我面前放火烧山呀!”  

26、有伤风化  yǒu shāng fēng huà

释义:有伤风化  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出处: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  

27、火上浇油  huǒ shàng jiāo yóu

释义:火上浇油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也作“火上加油”。

出处: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  

28、煽风点火  shān fēng diǎn huǒ

释义:煽风点火  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出处:沙汀《青棡坡》:“倒不是怕有人煽风点火。”  

29、诱秦诓楚  yòu qín kuāng chǔ

释义:诱秦诓楚  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诱秦诓楚”表示挑拨离间。

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  

30、调三惑四  diào sān huò sì

释义:调三惑四  见“调三斡四”。

出处:《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是弄非、调三惑四。”  

31、调三斡四  diào sān wò sì

释义:调三斡四  挑拨是非。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斡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  

32、调三窝四  tiáo sān wō sì

释义:调三窝四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少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嚼舌根,就是调三窝四的。”  

33、调嘴学舌  tiáo zuǐ xué shé

释义:调嘴学舌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34、调嘴弄舌  tiáo zuǐ nòng shé

释义:调嘴弄舌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35、鼓唇咋舌  gǔ chún zǎ shé

释义:鼓唇咋舌  同“鼓唇摇舌”。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  

36、鼓唇弄舌  gǔ chún nòng shé

释义:鼓唇弄舌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  

37、鼓唇摇舌  gǔ chún yáo shé

释义:鼓唇摇舌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 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38、听谗惑乱  tīng chán huò luàn

释义:听谗惑乱  谗:谗言,挑拨离间的话。形容专门听别人的挑拔,最后把自己也搞糊涂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  

39、摇唇鼓吻  yáo chún gǔ wěn

释义:摇唇鼓吻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40、播弄是非  bō nòng shì fēi

释义:播弄是非  挑拨是非。是非:纠纷,口舌。

出处:《两晋演义》八回:"疑她播弄是非,所以处心积虑,徐图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