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三起的意思|一食三起是什么意思

一食三起的意思|一食三起是什么意思

【成语拼音】:  

yī shí sān qǐ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结构类型】:  

abcd

【繁体字形】:  

一食三起

一食三起意思

解释:

原指周公旦勤于接待来客,吃饭时,三次吐出食物急于迎客。形容殷勤待士。

出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示例:

又纳礼贤人,一沐三握发,一食三起,尧美其绩,乃赐姓姒氏,封为夏伯。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十一

一食三起成语接龙

一食三起起早摸黑黑价白日日夜警戒戒奢宁俭俭以养廉廉泉让水水火不辞辞金蹈海海啸山崩更多

成语一食三起相关性推荐

三次交流用什么成语来形容_四字词语

成语一食三起单字解释

读音:yī

一yī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

2.表示同一:咱们是~家人。你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表示整个;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表示专一:~心~意。

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让我闻~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声。看~眼。让我们商量~下。

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站,再也不说什么。

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请就来。~说就明白了。

9.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

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一丁不识百里挑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丘之貉食读音:shísìyì

食shísìyì

[shí]
1.吃。特指吃饭:~肉。废寝忘~。

2.吃的东西:面~。小鸡觅~。丰衣足~。

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糖。~盐。

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月~。

[sì]
拿东西给人吃。

[yì]
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食不二味缺衣无食饮水啄食三读音:sān

三sān

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表示多数或多次:~思。~缄其口。

3.姓。


一举三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退避三舍倒四颠三起读音:qǐ

起qǐ

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来。~立。~床。早睡早~。

2.离开原来的位置:~身。~飞。

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了。

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痱子。

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货。~钉子。

6.发生:~风了。~疑心。~作用。

7.发动;兴起:~兵。~事。

8.拟写:~稿子。~草。

9.建立:~伙。~会。白手~家。平地~高楼。

10.姓。

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防止了一~事故。

12.群;批:外面进来一~人。他们分六~往地里送肥料。

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迎宾曲。会场响~热烈掌声。

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过你。想~一件事。


补敝起废名声鹊起鸿翔鸾起起居舍人

与一食三起相关的成语

一丁不识一丁点儿一不作,二不休一不做,二不休一不扭众一世之雄一世龙门一丘一壑一丘之貉一丝一毫一丝不乱一丝不挂一丝不紊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一丝不苟一丝两气一丝半粟一个半个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串骊珠一丸泥封函谷关一举一动一举万里

与一食三起相关的歇后语

一嘴吞下仨馒头一嘴吞了个鞋帮子一只手遮脸一只手吹笛一只螃蟹八只脚一只喇叭一把号一只筷子吃藕一只筷子吃面一只脚踩在门槛上一丈厚的烧饼一丈高的房子,丈八长的菩萨一张嘴巴两张皮一张纸画了三个鼻子一张鱼网千只眼一张麦筛子一月穿三十双鞋一窑烧的缸钵一窝老鼠不嫌臊

一食三起其他相关

yi开头的成语shi开头的成语san开头的成语qi开头的成语带一的成语带食的成语带三的成语带起的成语带一的组词带食的组词带三的组词带起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