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耳字的四字词语(40个)(包含耳字的成语_包含耳字的四字词语)

含有耳字的四字词语(40个)(包含耳字的成语_包含耳字的四字词语)

含有耳字的四字词语(包含耳字的成语_包含耳字的四字词语)(40个))

含有耳字的四字词语(包含耳字的成语_包含耳字的四字词语):春风不入驴耳,东风马耳,耳提面训,不堪入耳,不绝于耳,东风吹马耳,东风射马耳,东风过耳,充耳不闻,出口入耳,垂头塞耳,垂耳下首,垂首帖耳,当耳旁风,当耳边风,戴目倾耳,杜耳恶闻,洞心骇耳,盗钟掩耳,盗铃掩耳,稗耳贩目,窗外有耳,耳不忍闻,耳不旁听,耳不离腮,耳听心受,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耳听是虚,眼见是实,耳提面命,耳染目濡,耳濡目击,道听耳食,避人耳目,长目飞耳,闭目塞耳,顿足捩耳,鼎铛有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出人口,入人耳,恶言不入于耳。

1、春风不入驴耳  chūn fēng bù rù lǘ ěr

释义:春风不入驴耳  比喻好话听不进去。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四回:"谁知对牛弹琴,春风不入驴耳,口里阳为答应,背后依旧打点做滑家的新郎。"  

2、东风马耳  dōng fēng mǎ ěr

释义:东风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3、耳提面训  ěr tí miàn xùn

释义:耳提面训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4、不堪入耳  bù kān rù ěr

释义:不堪入耳  堪:忍受;入耳:听进耳里。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出处: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5、不绝于耳  bù jué yú ěr

释义: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6、东风吹马耳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

释义:东风吹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7、东风射马耳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

释义:东风射马耳  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出处: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8、东风过耳  dōng fēng guò ěr

释义:东风过耳  见“东风射马耳”。

出处: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9、充耳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

释义:充耳不闻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出处: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10、出口入耳  chū kǒu rù ěr

释义:出口入耳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11、垂头塞耳  chuí tóu sāi ěr

释义:垂头塞耳  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出处:《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12、垂耳下首  chuí ěr xià shǒu

释义:垂耳下首  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出处: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故虽驱而用之,而垂耳下首,卒不敢动。”  

13、垂首帖耳  chuí shǒu tiē ěr

释义:垂首帖耳  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出处: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14、当耳旁风  dāng ěr páng fēng

释义:当耳旁风  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出处:语出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15、当耳边风  dāng ěr biān fēng

释义:当耳边风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16、戴目倾耳  dài mú qīng ěr

释义:戴目倾耳  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17、杜耳恶闻  dù ěr è wén

释义:杜耳恶闻  塞住耳朵不愿听。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18、洞心骇耳  dòng xīn hài ěr

释义:洞心骇耳  形容使人震惊。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金鼓迭起,铿锵铛鼞,洞心骇耳。”  

19、盗钟掩耳  dào zhōng yǎn ěr

释义:盗钟掩耳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0、盗铃掩耳  dào líng yǎn ěr

释义:盗铃掩耳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出处:清 伤时子《苍鹰击 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21、稗耳贩目  bài ěr fàn mù

释义:稗耳贩目  比喻见闻浅薄的人

出处: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22、窗外有耳  chuāng wài yǒu ěr

释义:窗外有耳  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9回:“展爷连忙摆手说:‘四弟悄言,岂不闻窗外有耳?’”  

23、耳不忍闻  ěr bù rěn wén

释义:耳不忍闻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24、耳不旁听  ěr bù páng tīng

释义:耳不旁听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  

25、耳不离腮  ěr bù lí sāi

释义:耳不离腮  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出处: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26、耳听心受  ěr tīng xīn shòu

释义:耳听心受  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27、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释义: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出处:《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28、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

释义: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出处: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29、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释义: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出处:《诗经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30、耳染目濡  ěr rǎn mù rǔ

释义:耳染目濡  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31、耳濡目击  ěr rǔ mù jī

释义:耳濡目击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明 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32、道听耳食  dào tīng ěr shí

释义:道听耳食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  

33、避人耳目  bì rén ěr mù

释义:避人耳目  指避免走漏消息。

出处:?  

34、长目飞耳  cháng mù fēi ěr

释义:长目飞耳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出处:管仲《管子 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35、闭目塞耳  bì mù sè ěr

释义:闭目塞耳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出处:《隋书 东夷传 高丽》:“王乃坐之空馆,严加防守,使其闭目塞耳,永无闻见。”  

36、顿足捩耳  dùn zú liè ěr

释义:顿足捩耳  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出处:宋·王銍《默记》卷上:“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  

37、鼎铛有耳  dǐng chēng yǒu ěr

释义:鼎铛有耳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38、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释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39、出人口,入人耳  chū rén kǒu,rù rén ěr

释义:出人口,入人耳  原指两人私下谈话,第三者不会知道。后多指话一说出口,就会为人们传开。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40、恶言不入于耳  è yán bù rù yú ěr

释义:恶言不入于耳  不听坏话。形容对于坏话、诽谤的话根本不予理睬。

出处:《孔家子语》:"孔子曰:‘自吾得由而恶言不入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