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瞪着眼的成语(17个)(形容瞪眼撇嘴的成语)

形容瞪着眼的成语(17个)(形容瞪眼撇嘴的成语)

形容瞪着眼的成语(形容瞪眼撇嘴的成语)(17个))

形容瞪着眼的成语(形容瞪眼撇嘴的成语):怒目相视,案剑瞋目,横眉努目,横眉立目,横眉竖眼,目瞪口呆,目瞪口哆,目瞪口歪,目瞪舌挢,瞠乎其后,瞠乎后已,瞠乎后矣,瞠目伸舌,瞠目咋舌,瞠目挢舌,瞠目结舌,金刚怒目。

1、怒目相视  nù mù xiāng shì

2、案剑瞋目  àn jiàn chēn mù

释义:案剑瞋目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宝剑,怒目而视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3、横眉努目  héng méi nǔ mù

释义:横眉努目  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后蜀 何光远《鉴戒录》卷十引陈裕诗:“横眉努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4、横眉立目  héng méi lì mù

释义:横眉立目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立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  

5、横眉竖眼  héng méi shù yǎn

释义:横眉竖眼  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竖眼,满脸的怨气。”  

6、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释义:目瞪口呆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7、目瞪口哆  mù dèng kǒu duō

释义:目瞪口哆  瞪:眼睛发愣;哆:张口的样子。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荆山客邸》:“翻揭席荐,无所见而出,面色如墨,目瞪口哆,不能复言。”  

8、目瞪口歪  mù dèng kǒu wāi

释义:目瞪口歪  形容气极时的神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此时气得目瞪口歪,一面送那官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头有话问你!’”  

9、目瞪舌挢  mù dèng shé jiǎo

释义:目瞪舌挢  同“目瞪口呆”。

出处: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10、瞠乎其后  chēng hū qí hòu

释义:瞠乎其后  瞠:瞪眼。在后面直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

出处: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11、瞠乎后已  chēng hū hòu yǐ

释义:瞠乎后已  瞠:瞪眼。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追赶不上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经天纬地,专门名家,更瞠乎后已。”  

12、瞠乎后矣  chēng hū hòu yǐ

释义:瞠乎后矣  瞠:瞪眼。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追赶不上

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钱大昕》:“即贾逵、服虔亦瞠乎后矣,况不及贾服者哉。”  

13、瞠目伸舌  chēng mù shēn shé

释义:瞠目伸舌  瞠:瞪着眼睛。瞪眼伸出舌头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吓得瞠目伸舌,险些儿成了痴呆病。”  

14、瞠目咋舌  chēng mù zé shé

释义:瞠目咋舌  瞠:瞪着眼睛。瞪眼伸出舌头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桂芳与文炜听了,不由的瞠目咋舌者,竟不知于冰为何如人。”  

15、瞠目挢舌  chēng mù jiǎo shé

释义:瞠目挢舌  瞠:瞪着眼睛;挢:翘起。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认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  

16、瞠目结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释义:瞠目结舌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17、金刚怒目  jīn gāng nù mù

释义:金刚怒目  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

出处:宋 庞元英《谈薮 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