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内在和外在的词语(40个)(形容人外表内在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内在和外在的词语(40个)(形容人外表内在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内在和外在的词语(形容人外表内在的成语)(40个))

形容一个人内在和外在的词语(形容人外表内在的成语):不露神色,全神贯注,刺心切骨,刺心刻骨,刻骨铭心,变脸变色,变颜变色,口是心非,呆头呆脑,和颜悦色,大奸似忠,头昏脑胀,威风凛凛,安心乐意,寸心如割,心口如一,悲从中来,拾金不昧,此心耿耿,玉洁松贞,畅叙幽情,疢如疾首,秀外慧中,绰约多姿,缠绵幽怨,缠绵悱恻,良金美玉,襟怀坦白,触物伤情,触目伤心,触目伤怀,触目恸心,触目惊心,触目骇心,言不由衷,言行一致,言行不一,说一不二,此时无声胜有声,呆里藏乖。

1、不露神色  bù lù shén sè

释义:不露神色  神色:态度,神情。内心活动不在脸色上流露,以防别人觉察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南飞生不露神色,只是两手微颤,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  

2、全神贯注  quán shén guàn zhù

释义:全神贯注  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3、刺心切骨  cì xīn qiē gǔ

释义:刺心切骨  见“刺心刻骨”。

出处:明·于晃《乞恩疏》:“古今人臣于忠,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臣之痛愤,刺心切骨,何时可已!”  

4、刺心刻骨  cì xīn kè gǔ

释义:刺心刻骨  ①谓感念至深。②亦作“刺心切骨”。内心极其悲愤。

出处:清·陈确《答恽促升书》:“遵教及此,直是刺心刻骨,弟诚多言矣。”  

5、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释义:刻骨铭心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出处: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6、变脸变色  biàn liǎn biàn sè

释义:变脸变色  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出处:《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李尚尚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7、变颜变色  biàn yán biàn sè

释义:变颜变色  颜:脸色。因内心的惊惧激怒等而改变面色

出处:管桦《不讲理的人》:“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  

8、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口是心非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9、呆头呆脑  dāi tóu dāi nǎo

释义:呆头呆脑  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出处: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10、和颜悦色  hé yán yuè sè

释义: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11、大奸似忠  dà jiān sì zhōng

释义:大奸似忠  奸:邪恶,诈伪。内心奸恶,貌似忠厚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第23卷:“大奸似忠,外视朴野,中藏巧诈。”  

12、头昏脑胀  tóu hūn nǎo zhàng

释义:头昏脑胀  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出处: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13、威风凛凛  wēi fēng lǐn lǐn

释义:威风凛凛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出处: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14、安心乐意  ān xīn lè yì

释义:安心乐意  指心情安定,满意,很愿意如此

出处:清 李渔《奈何天 逼嫁》:“嫁到我家,须要安心乐意,不许憎嫌丈夫。”  

15、寸心如割  cùn xīn rú gē

释义:寸心如割  寸心:区区之心;割:切。一颗心好像被刀割一样。形容内心痛苦不堪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到房中寸心如割,和衣倒在床上,翻来覆去,延捱到四更尽了,越想越恼,心头火按捺不住。”  

16、心口如一  xīn kǒu rú yī

释义:心口如一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宋 汪应辰《题续池阳集》:“由是观世之议论,谬于是非邪正之实者,未必心以为是,使士大夫心口如一,岂复有纷纷之患哉!”  

17、悲从中来  bēi cóng zhōng lái

释义:悲从中来  中:内心。指悲伤的感情从内心发出来

出处:严秀《哀吴晗》:“我看了吴晗教授的那一段事迹,不禁废书而叹,悲从中来。”  

18、拾金不昧  shí jīn bù mèi

释义:拾金不昧  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19、此心耿耿  cǐ xīn gěng gěng

释义:此心耿耿  耿耿:心里不能忘怀。指心中有事放不下,形容忠诚

出处:宋·陈亮《复黄伯起》:“虽欲勉之而德不足取信,言不足以取重,徒使此心耿耿而止耳。”  

20、玉洁松贞  yù jié sōng zhēn

释义:玉洁松贞  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21、畅叙幽情  chàng xù yōu qíng

释义:畅叙幽情  畅:尽情;叙:叙谈。尽情地叙谈倾诉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2、疢如疾首  chèn rú jí shǒu

释义:疢如疾首  疢:热病;疾首:头痛。内心烦热得头痛脑胀。形容忧伤成疾或心神不宁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疢如疾首。”  

23、秀外慧中  xiù wài huì zhōng

释义:秀外慧中  外表秀美;内心聪明。秀:秀美;慧:聪明。

出处: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24、绰约多姿  chuò yuē duō zī

释义:绰约多姿  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出处:唐 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25、缠绵幽怨  chán mián yōu yuàn

释义:缠绵幽怨  缠绵:心绪郁结;幽怨:隐藏内心的怨恨。形容萦绕在内心的怨恨

出处:茅盾《从牯岭到东京》:“不大愿意我有这种缠绵幽怨的调子。”  

26、缠绵悱恻  chán mián fěi cè

释义:缠绵悱恻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出处: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27、良金美玉  liáng jīn měi yù

释义:良金美玉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出处:《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28、襟怀坦白  jīn huái tǎn bái

释义:襟怀坦白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29、触物伤情  chù wù shāng qíng

释义:触物伤情  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  

30、触目伤心  chù mù shāng xīn

释义:触目伤心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阮封翁》:“赤贫者无力赁屋,男妇老幼皆露处。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触目伤心,计极穷人不过百十,费无多,思有以援之。”  

31、触目伤怀  chù mù shāng huái

释义:触目伤怀  见“触目伤心”。

出处: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己。”  

32、触目恸心  chù mù tòng xīn

释义:触目恸心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出处: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33、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释义:触目惊心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出处: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34、触目骇心  chù mù hài xīn

释义:触目骇心  触目:眼睛看到;骇:震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

出处: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触目骇心,动成篇什,素所蓄积,于此焉发之。”  

35、言不由衷  yán bù yóu zhōng

释义:言不由衷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36、言行一致  yán xíng yī zhì

释义: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出处: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37、言行不一  yán xíng bù yī

释义:言行不一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出处:《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38、说一不二  shuō yī bù èr

释义:说一不二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39、此时无声胜有声  cǐ shí wú shēng shèng yǒu shēng

释义:此时无声胜有声  胜:超过。原指没有声音时比有声音更能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愁恨。引申指人的模范行为比言谈口号影响更大。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0、呆里藏乖  dāi lǐ cáng guāi

释义:呆里藏乖  呆:痴呆,傻。外表呆头呆脑而内心却很机灵。

出处:明·无名氏《鼓掌绝尘》:"不想那方帮是个呆里藏乖的人,打听得消息不好……竟拿了那些银子,先自挈家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