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有哪些(34个)(形容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

关于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有哪些(34个)(形容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

关于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形容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34个))

关于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形容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下里巴人,九原可作,伯玉知非,先自隗始,兵车之会,割臂之盟,匪夷匪惠,反复无常,吴市吹箫,吹箫乞食,围魏救赵,城北徐公,墨守成规,季孟之间,彩衣娱亲,捭阖纵横,暮虢朝虞,望帝啼鹃,朝秦暮楚,杀妻求将,比下有余,灭绝人性,牵强附会,犒赏三军,秉笔直书,管鲍之交,管鲍分金,纵横捭阖,董狐直笔,轮扁斫轮,远交近攻,郑卫之音,郢书燕说,阳春白雪。

1、下里巴人  xià lǐ bā rén

释义:下里巴人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2、九原可作  jiǔ yuán kě zuò

释义:九原可作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出处:《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3、伯玉知非  bó yù zhī fēi

释义: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4、先自隗始  xiān zì wěi shǐ

释义:先自隗始  隗:指战国燕人郭隗;始:开始。以先任用我郭隗为开端。表示自我推荐。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5、兵车之会  bīng chē zhī huì

释义:兵车之会  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出处:《穀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  

6、割臂之盟  gē bì zhī méng

释义:割臂之盟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7、匪夷匪惠  fěi jí fěi huì

释义: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出处:《旧唐书·司空图传》:“匪夷匪惠,难居公正之明;载省载思,当徇栖衡之志,可放还山。”  

8、反复无常  fǎn fù wú cháng

释义: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出处: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9、吴市吹箫  wú shì chuī xiāo

释义:吴市吹箫  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10、吹箫乞食  chuī xiāo qǐ shí

释义:吹箫乞食  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11、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

释义:围魏救赵  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12、城北徐公  chéng běi xǘ gōng

释义:城北徐公  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3、墨守成规  mò shǒu chéng guī

释义:墨守成规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处: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14、季孟之间  jì mèng zhī jiān

释义:季孟之间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15、彩衣娱亲  cǎi yī yú qīn

释义:彩衣娱亲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出处: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16、捭阖纵横  bǎi hé zòng héng

释义:捭阖纵横  捭阖,开合。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以辞令探测、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与争取的手段。

出处:元胡祗遹《木兰花慢 赠歌妓》词:“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  

17、暮虢朝虞  mù guó zhāo yú

释义:暮虢朝虞  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

出处:金 元好问《俳体雪香亭杂咏》:“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18、望帝啼鹃  wàng dì tí juān

释义:望帝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19、朝秦暮楚  zhāo qín mù chǔ

释义:朝秦暮楚  早上侍奉秦国;晚上倒向楚国。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出处:明 毕魏《竹叶舟》:“因见贵戚王恺,富堪敌国,比太仆更觉奢华,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20、杀妻求将  shā qī qiú jiàng

释义:杀妻求将  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21、比下有余  bǐ xià yǒu yú

释义:比下有余  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22、灭绝人性  miè jué rén xìng

释义:灭绝人性  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出处: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23、牵强附会  qiān qiǎng fù huì

释义:牵强附会  牵:拉;附会:把无联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说成彼此相干。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24、犒赏三军  kào shǎng sān jūn

释义:犒赏三军  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9回:“再命户部颁发粮草彩缎,工部发出御酒三百坛,着礼部加封,差出内臣田思忠,解往潭州岳爷军前,犒赏三军。”  

25、秉笔直书  bǐng bǐ zhí shū

释义: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26、管鲍之交  guǎn bào zhī jiāo

释义:管鲍之交  管鲍:指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为知交。指朋友的友谊很深。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7、管鲍分金  guǎn bào fēn jīn

释义:管鲍分金  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28、纵横捭阖  zòng héng bǎi hé

释义:纵横捭阖  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纵横:合纵与连横;捭:开;阖:合。

出处:汉 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 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29、董狐直笔  dǒng hú zhí bǐ

释义:董狐直笔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30、轮扁斫轮  lún biǎn zhuó lún

释义:轮扁斫轮  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出处:《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  

31、远交近攻  yuǎn jiāo jìn gōng

释义:远交近攻  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32、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释义:郑卫之音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33、郢书燕说  yǐng shū yàn yuè

释义:郢书燕说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34、阳春白雪  yáng chūn bái xuě

释义: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