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舍弃不了的词语(40个)(形容不想舍弃的成语)

表达舍弃不了的词语(40个)(形容不想舍弃的成语)

表达舍弃不了的词语(形容不想舍弃的成语)(40个))

表达舍弃不了的词语(形容不想舍弃的成语):下乔入幽,为民请命,二者不可得兼,以身许国,割恩断义,割肉饲虎,取义成仁,味如鸡肋,埋头苦干,弃本逐末,弃短就长,弃短用长,强聒不舍,慷慨捐生,成仁取义,捐躯报国,捐躯赴难,杀身成义,杀身成仁,深山穷谷,爱财舍命,略知一二,絮絮叨叨,细大不捐,细枝末节,舍己为公,舍本求末,舍身求法,贪多务得,迁于乔木,返朴还淳,迷恋骸骨,遗形去貌,遗形忘性,遗形藏志,避俗趋新,鸣于乔木,上德不德,意气激昂,诎寸信尺。

1、下乔入幽  xià qiáo rù yōu

释义:下乔入幽  原指鸟儿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山谷。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2、为民请命  wèi mín qǐng mìng

释义:为民请命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3、二者不可得兼  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

释义:二者不可得兼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出处:《孟子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以身许国  yǐ shēn xǔ guó

释义:以身许国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苟。

出处:《南史 羊侃传》:“久以淡为死,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5、割恩断义  gē ēn duàn yì

释义: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6、割肉饲虎  gē ròu sì hǔ

释义:割肉饲虎  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7、取义成仁  qǔ yì chéng rén

释义:取义成仁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味如鸡肋  wèi rú jī lèi

释义: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9、埋头苦干  mái tóu kǔ gàn

释义:埋头苦干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10、弃本逐末  qì běn zhú mò

释义:弃本逐末  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它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汉书 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11、弃短就长  qì duǎn jiù cháng

释义:弃短就长  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出处:东汉·孔融《肉刑议》:“胡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也。”  

12、弃短用长  qì duǎn yòng cháng

释义:弃短用长  犹弃短就长。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因此制台想派一个人到外国调查调查有什么新法子,回来教给这些工匠等,他们好弃短用长。”  

13、强聒不舍  qiǎng guō bù shě

释义:强聒不舍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14、慷慨捐生  kāng kǎi juān shēng

释义:慷慨捐生  慷慨:意气激昂。捐生:舍弃生命。正义凛然地献出生命。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埋玉》:“娘娘既慷慨捐生,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勉强割恩罢!”  

15、成仁取义  chéng rén qǔ yì

释义:成仁取义  仁:仁爱;义:道义;正义。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捐躯报国  juān qū bào guó

释义:捐躯报国  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

出处:《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17、捐躯赴难  juān qū fù nàn

释义:捐躯赴难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出处: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8、杀身成义  shā shēn chéng yì

释义:杀身成义  犹言杀身成仁。

出处:《晋书·阎欑传》:“假令如今,吕后必谓昌已反,夷其三族,则谁敢复为杀身成义者哉。”  

19、杀身成仁  shā shēn chéng rén

释义:杀身成仁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0、深山穷谷  shēn shān qióng gǔ

释义:深山穷谷  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出处:《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  

21、爱财舍命  ài cái shě mìng

释义:爱财舍命  指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钱财

22、略知一二  lüè zhī yī èr

释义:略知一二  指稍微知道一些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5回:“我同骆府虽非本家,向有亲谊,他家之事,也略知一二。”  

23、絮絮叨叨  xù xù dāo dāo

释义: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出处:明 汤显祖《紫箫记 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24、细大不捐  xì dà bù juān

释义: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25、细枝末节  xì zhī mò jié

释义:细枝末节  细、末:微小。植物最细小的枝节。比喻事物无关紧要的方面或细小的环节。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26、舍己为公  shě jǐ wèi gōng

释义:舍己为公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出处: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27、舍本求末  shě běn qiú mò

释义:舍本求末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28、舍身求法  shě shēn qiú fǎ

释义:舍身求法  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9、贪多务得  tān duō wù dé

释义:贪多务得  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30、迁于乔木  qiān yú qiáo mù

释义:迁于乔木  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出处:《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31、返朴还淳  fǎn pǔ huán chún

释义:返朴还淳  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出处:隋·薛道衡《老氏碑》:“用之治身,则神清志静;用之治国,则返朴还淳。”  

32、迷恋骸骨  mí liàn hài gǔ

释义:迷恋骸骨  迷恋: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骸骨:尸骨。迷恋着尸骨。比喻舍不得丢弃陈旧腐朽的事物。

出处:梁实秋《旧》:“最可怕的是,倡言守旧,其实只是迷恋骸骨;唯新是骛,其实只是摭拾皮毛,那就是新旧之间两具失之了。”  

33、遗形去貌  yí xíng qù mào

释义:遗形去貌  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

出处:明·袁宏道《与陶孝若书》:“然一相识,而遂遗形去貌,又非浅浅者可同年轮也。”  

34、遗形忘性  yí xíng wàng xìng

释义:遗形忘性  见“遗形藏志”。

出处: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35、遗形藏志  yí xíng cáng zhì

释义:遗形藏志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出处: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36、避俗趋新  bì sú qū xīn

释义:避俗趋新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出处:叶圣陶《未厌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37、鸣于乔木  míng yú qiáo mù

释义:鸣于乔木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出处:《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38、上德不德  shàng dé bù dé

释义:上德不德  形容很有德行的人,不自夸其德。

出处:《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9、意气激昂  yì qì jī áng

释义:意气激昂  意气:意志和气概。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秋怀》:"形骸岁岁就枯朽,意气时时犹激昂。"  

40、诎寸信尺  qū cùn shēn chǐ

释义:诎寸信尺  诎:通“屈”;信:通“伸”。屈折一寸可伸长一尺。比喻小处受点委曲,以求得较大的利益。

出处:《尸子》卷下:"孔子曰:诎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弗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