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人沉默的成语(18个)(形容人沉默的成语6)

表示人沉默的成语(18个)(形容人沉默的成语6)

表示人沉默的成语(形容人沉默的成语6)(18个))

表示人沉默的成语(形容人沉默的成语6):不声不响,不苟言笑,兴高采烈,呆若木鸡,哑口无言,恭恭敬敬,恭默守静,振振有词,沉吟不语,沉密寡言,沉默不语,沉默寡言,深居简出,爱口识羞,畅所欲言,罕言寡语,闭口不言,韬光养晦。

1、不声不响  bù shēng bù xiǎng

释义:不声不响  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2、不苟言笑  bù gǒu yán xiào

释义: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3、兴高采烈  xìng gāo cǎi liè

释义: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4、呆若木鸡  dāi ruò mù jī

释义:呆若木鸡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5、哑口无言  yǎ kǒu wú yán

释义: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6、恭恭敬敬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释义:恭恭敬敬  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3卷:“安住见说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个喏。”  

7、恭默守静  gōng mò shǒu jìng

释义:恭默守静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出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8、振振有词  zhèn zhèn yǒu cí

释义:振振有词  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出处:清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9、沉吟不语  chén yīn bù yǔ

释义:沉吟不语  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  

10、沉密寡言  chén mì guǎ yán

释义:沉密寡言  犹沉默寡言。

出处:《宋书·徐羡之传》:“[羡之]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  

11、沉默不语  chén mò bù yǔ

释义:沉默不语  指一言不发

出处:沈从文《沅陵的人》:“这是一群默默无闻沉默不语真正的战士!”  

12、沉默寡言  chén mò guǎ yán

释义:沉默寡言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出处:《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13、深居简出  shēn jū jiǎn chū

释义:深居简出  简:少。指人呆在家里;不常出门。

出处: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  

14、爱口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释义:爱口识羞  爱:吝惜。指怕羞而难以出口说话

出处: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爱口识羞,两相耽误。”  

15、畅所欲言  chàng suǒ yùyán

释义:畅所欲言  畅:尽情;痛快;欲:想要。把心里要讲的话痛快地全部讲出来。也作“尽所欲言”。

出处:清 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16、罕言寡语  hǎn yán guǎ yǔ

释义:罕言寡语  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17、闭口不言  bì kǒu bù yán

释义:闭口不言  闭住嘴巴不言语;指有话不说。

出处:西汉 桓宽《盐铁论 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18、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释义:韬光养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