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领的成语(16个)(第二个字是令的成语)

第二个字领的成语(16个)(第二个字是令的成语)

第二个字领的成语(第二个字是令的成语)(16个))

第二个字领的成语(第二个字是令的成语):三令五申,不可动摇,从令如流,军令如山,利令智昏,取信于民,号令如山,奉令承教,抱令守律,政令不一,更令明号,朝令夕改,朝令暮改,雷令风行,雷厉风行,利令志惛。

1、三令五申  sān lìng wǔ shēn

释义:三令五申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2、不可动摇  bù kě dòng yáo

释义:不可动摇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出处: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3、从令如流  cóng lìng rú liú

释义:从令如流  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出处:《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锺。”  

4、军令如山  jūn lìng rú shān

释义:军令如山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  

5、利令智昏  lì lìng zhì hūn

释义:利令智昏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6、取信于民  qǔ xìn yú mín

释义:取信于民  取得人民的信任。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7、号令如山  hào lìng rú shān

释义:号令如山  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出处:《宋史 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8、奉令承教  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释义:奉令承教  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出处: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9、抱令守律  bào lìng shǒu lǜ

释义:抱令守律  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时舍,便云我能平狱。”  

10、政令不一  zhèng lìng bù yī

释义:政令不一  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出处:《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11、更令明号  gēng lìng míng hào

释义:更令明号  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12、朝令夕改  zhāo lìng xī gǎi

释义:朝令夕改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出处: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13、朝令暮改  zhāo lìng mù gǎi

释义:朝令暮改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出处: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14、雷令风行  léi lìng fēng xíng

释义:雷令风行  犹言雷厉风行。

出处: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孝女》:“雷令风行,极一时之盛。”  

15、雷厉风行  léi lì fēng xíng

释义:雷厉风行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16、利令志惛  lì lìng zhì zào

释义:利令志惛  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同“利令智昏”。

出处:《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