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本性的成语(16个)(形容本性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本性的成语(16个)(形容本性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本性的成语(形容本性的成语有哪些)(16个))

形容人本性的成语(形容本性的成语有哪些):单传心印,各有所好,听其自然,无为而治,本来面目,激薄停浇,狼子野心,禀性难移,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羊质虎皮,蛙蟆胜负,见性成佛,还淳返朴,饮食男女,鱼龙变化。

1、单传心印  dān chuán xīn yìn

释义:单传心印  佛教禅宗,不依经纶、语言、文字传教,以心传心,触机而发,故称其单传心印。泛指单线秘传,口授心记。

2、各有所好  gè yǒu suǒ hào

释义:各有所好  好:爱好。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指人的爱好出自人的本性,只应听其自然。

出处:唐·萧颖士《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缅怀云岩路,欲往无由缘;物各有所好,违之伤自然。”  

3、听其自然  tīng qí zì rán

释义:听其自然  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观规律。听:听凭。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4、无为而治  wú wéi ér zhì

释义:无为而治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5、本来面目  běn lái miàn mù

释义:本来面目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出处: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6、激薄停浇  jī bó tíng jiāo

释义:激薄停浇  形容振作人心,挽回不良的社会风气。

出处:《梁书 明山宾传》:“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7、狼子野心  láng zǐ yě xīn

释义:狼子野心  狼子:狼崽子;幼小的狼;野心:野兽凶残的本性。狼崽子虽小却有野兽的凶残本性。比喻坏人凶残的秉性或疯狂的欲望。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8、禀性难移  bǐng xìng nán yí

释义:禀性难移  本性难以改变。

出处:元 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楔子:“想他第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离凤阁近渔矶。  

9、绝仁弃义  jué rén qì yì

释义: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10、绝圣弃智  jué shèng qì zhì

释义: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先秦 孔子《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11、羊质虎皮  yáng zhì hǔ pí

释义: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出处:西汉 扬雄《法言 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12、蛙蟆胜负  wā má shèng fù

释义:蛙蟆胜负  青蛙与蛤蟆斗争的胜负。比喻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

出处:宋 刘克庄《水龙吟 丙辰生日》词之二:“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13、见性成佛  jiàn xìng chéng fó

释义:见性成佛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14、还淳返朴  huán chún fǎn pǔ

释义:还淳返朴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

出处:《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还朴,激薄停浇矣。”  

15、饮食男女  yǐn shí nán nǚ

释义:饮食男女  泛指人的本性。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16、鱼龙变化  yú lóng biàn huà

释义: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出处:宋·刘克庄《水龙吟》词:“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