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的皇后死因(同治的皇后是谁)

同治的皇后死因(同治的皇后是谁)

北京故宫皇城的南门如今叫做中华门。当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就仿照朱元璋修的南京紫禁城建造北京紫禁城。北京紫禁城的南门是仿照南京紫禁城的洪武门所建。北京紫禁城建成后南门被命名为“大明门”。清王朝入主北京后把“大明门”改名为“大清门”。民国时期又把“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话说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的前一天)民国政府想把大清门的匾额换成中华门。

当时民国政府并没打算重新刻写匾额,而是打算把匾额翻过来刻上“中华门”三个字后再挂上去。等到把大清门的匾额拆下来后一看背面竟是“大明门”三个字。原来当年清朝入关后早就用过这招了。民国政府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由京兆尹王治馨题写“中华门”三字挂于檐下。在帝制时期这座门无论叫大明门还是大清门都堪称国门。可不是什么人都能从这道门通过的。

>同治的皇后死因(同治的皇后是谁)

这道门实际上就是皇城与市井的分野:进了这道门就是皇宫的地界,出了这道门就是市井百姓生活的地方。这道门的左侧和右侧还分别各有一扇门。在平时这三道门基本处于关闭状态。一旦开启之后通常只有皇帝才可以走正门,文武百官走左侧门,王公贵族走右侧门。请注意这里说的是通常只有皇帝才可以走正门。既然有通常情况,那么有没有特殊情况呢?

事实上太上皇、皇太后、皇后在特定情况下也是可以走皇宫正南门的。像皇后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可以从此门通过——那就是大婚之时。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钱氏是第一位从大明门被抬进紫禁城的皇后:她从大明门进入后再经过午门的正门进入紫禁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曾把“大明门”改为“大顺门”,可还没等他来得及换门头就又被清朝八旗军给赶出了北京。

清朝入关后直接把大明门的匾额翻过来在背面刻上“大清门”三个字后又给挂上去了。尽管这道门的名字由“大明门”改成了“大清门”,可通行的规则基本上仍和明朝时期差不多。通常情况下正门还是只有皇帝一人能走以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而皇后同样有机会在大婚之时通过一次大清门。如果皇帝是在登基以后才大婚,那么在举行帝后大婚仪式时皇后就会被人用轿子从大清门抬进宫。

反过来说如果皇帝在登基以前就已结婚,那么他入宫以后就会立原来自己当皇子时候的妻子为皇后。由于皇帝登基后没举行大婚仪式,所以这样的皇后就不能从大清门通过。清朝有12位皇帝29位皇后,但只有5位皇后是从大清门抬进紫禁城的: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第二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光绪帝的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正因为整个有清一代两百多年只有五位皇后是从大清门进入的,所以能从大清门进入皇宫也被视为是莫大的荣耀。自从康熙与赫舍里皇后大婚以后二百余年的时间里再没皇后从大清门被抬进紫禁城。毕竟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都是在继位之前就已娶妻。他们所立的皇后多是早在做亲王时就娶过门的嫡福晋,或是从嫔妃一步步靠奋斗成为皇后的。

直到1873年同治帝与户部尚书崇绮之女阿鲁特氏大婚时阿鲁特氏才被从大清门、午门抬进了紫禁城。阿鲁特氏既是大清第三位从大清门进宫的皇后,同时在她之前已有二百余年没皇后从大清门入宫。这样的荣耀足够阿鲁特氏炫耀一辈子了。阿鲁特氏值得炫耀的还不只是这一件事:阿鲁特氏的父亲阿鲁特·崇绮是有清一代两百多年唯一出身满蒙旗人的状元。

自从清王朝入关以后满蒙旗人作为特权阶层不用参与科举考试就能做官,所以满蒙八旗子弟迅速蜕变成为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寄生群体。八旗子弟不科举、不当兵、不务农、不经商。由国家财政养着的八旗子弟大多没什么上进心。八旗子弟的日常生活就是遛鸟、听曲、喝酒、打牌......不过这说的是八旗子弟中的普遍现象,可阿鲁特·崇绮偏偏就是这种普遍现象中的例外。

身为满蒙旗人的阿鲁特·崇绮丝毫没沾染其他八旗子弟那些陋习。人家和汉族学子同台参加科举考试竟直接拿了状元头衔。整个清代260年间满蒙旗人参加汉文考试能最终夺魁的也只有崇绮一人而已。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同治皇帝已到了成婚的年龄。东宫慈安太后、西宫慈禧太后都张罗着在高级官员的女儿中给同治皇帝找一个皇后。当时慈安太后看中的就是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

慈安看中崇绮的女儿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崇绮之女相貌端庄、文静娴淑;二则身为旗人状元之女受过良好的家教。当时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不过两个人的关系其实颇为微妙。众所周知慈禧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同治、光绪两代皇帝都在她手中被随意操弄,满朝文武大臣也都臣服于她的权术之下。唯一能对慈禧的权力构成制约的就是和她一起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

慈安是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而慈禧在咸丰生前只是懿贵妃。只不过慈禧生下的儿子载淳继承了皇位,所以慈禧母以子贵与慈安一同垂帘听政,但在封建王朝“嫡庶有别”的宗法制度下慈安的地位事实上更胜一筹。像慈禧这种权力欲旺盛的人怎么能接受有人凌驾于自己之上呢?表面上慈禧还是得给慈安留面子的,可事实上双方为争夺权力一直是各种小动作不断。

因此慈禧和慈安的关系就是典型的面和心不和。慈禧见慈安选了阿鲁特氏就偏偏要选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为皇后。两位太后意见不一致可愁坏了为皇帝筹备婚礼的大臣们。最后也不知是哪位大臣想出一个主意:让同治皇帝自己来决定他选哪位为皇后。结果同治皇帝选中了阿鲁特氏。阿鲁特氏就这样作为同治皇帝的皇后在大婚之日被从大清门抬进了宫里。

俗话说“爱屋及乌”,可慈禧是恨屋及乌:你阿鲁特氏不是慈安选的皇后吗?因此慈禧怎么看阿鲁特氏都觉得不顺眼。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难题,更何况阿鲁特氏嫁进宫是面对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婆婆。同治皇帝没顺着慈禧的心意选择富察氏令慈禧大为不满。在慈禧的意识中你同治是我亲生的啊,怎么顺着慈安的意思选了阿鲁特氏呢?看来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一定是被那小狐狸精勾走了魂。

慈禧这个控制欲超强的婆婆就认定了阿鲁特氏是来拐走她儿子的。偏偏阿鲁特氏又是一个性格比较耿介的人,所以她有什么想法也不会藏着掖着。恰恰是她这种直爽耿介的性格进一步加深了她和慈禧之间的矛盾。受过良好家教的阿鲁特氏入宫后对慈安、慈禧两位婆婆都小心翼翼孝顺有加,可慈禧却总是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性格耿直的阿鲁特氏知道慈禧不喜欢自己就索性敬而远之。

阿鲁特氏对婆婆慈禧在礼节上还是一如既往地尊重,不过就亲近程度而言还是与慈安走得更近。慈禧一看这情况就更加笃定地认为原来你还真是更慈安更亲啊。慈禧开始故意找茬为难阿鲁特氏。有一次慈禧公然当着下人的面辱骂身为皇后的阿鲁特氏。也许是因为骂得太过不堪入耳,所以一向温顺的阿鲁特氏这次竟回怼了一句:“请太后少说一点吧。媳妇好歹是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

阿鲁特氏也许只是心直口快无意说了这么一句,可慈禧一听这句话就气不打一处来。能从大清门抬进来可是莫大的荣耀。整个清朝两百多年间29位皇后只有5个人享有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殊荣,更何况慈禧当初压根就不是皇后:慈禧入宫时只是兰贵人,后来生下儿子才被晋升为懿贵妃。在清代的后宫等级中贵人的等级只是从七品。显然这是一个距离皇后之位差得很远的等级。

慈禧一听阿鲁特氏说出这话就以为是在讽刺自己的出身履历太低。垂帘听政以后的慈禧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唯独有一件事是她不愿提及的心病——那就是她出身履低这件事。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阿鲁特氏恰恰揭了慈禧最忌讳的短。慈禧气得当时就要废了阿鲁特氏的皇后之位。这时惇亲王奕誴站出来说了一句:“大清祖制规定非由大清门入者不得处置由大清门入之人”。

由于这时东宫慈安太后尚在,所以慈禧的权势还不像后来那样一手遮天。慈禧碍于祖制只好打消了废黜阿鲁特氏的念头。尽管阿鲁特氏的皇后之位没被废黜,不过她和慈禧之间的关系从此就更加紧张了。公元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驾崩,仅仅七十四天之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就去世了。皇帝和皇后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相继去世引发了人们的诸多猜测。

目前史学界对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死一般有两种推论:一种认为是被慈禧太后逼死的,另一种认为是纯粹的自杀事件。同治皇帝死后阿鲁特氏唯一的靠山倒了,更糟的是她和同治皇帝没生下子嗣。按当时的风俗也可以从皇室宗亲中以过激的方式为同治皇帝立嗣。阿鲁特氏当然是希望为同治皇帝立嗣的。这样就意味着她的丈夫在宗法观念上相当于有了后人,而她自己也可以由皇后晋升为皇太后。

可慈禧是不会给同治皇帝立嗣的。如果给同治皇帝立嗣,那么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尽管地位更尊崇了,可却失去了继续垂帘听政的合理名分。慈禧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就把同治的堂弟载湉过继给咸丰为子。请注意光绪皇帝入宫是过继在咸丰(而不是同治)名下的。这样一来阿鲁特氏这位昔日的皇后就成了寡嫂。阿鲁特氏没自己的后嗣,又完全失去了政治上的立足点,所以未来产生悲观情绪也不是不可能。

阿鲁特氏既做不了皇太后,又不再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而是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有野史传说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琦曾试探性地想问问该如何安置自己的女儿,结果慈禧冷冰冰地说:“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阿鲁特氏得到父亲的消息后知道慈禧不会给自己留活路就自杀了。还有野史说同治皇帝驾崩时阿鲁特氏已怀有身孕。这要是搁在普通人家自然是喜事。

如果在普通人家儿子去世时儿媳妇怀有身孕,那么婆婆一定会把这当成不幸中的万幸。毕竟儿子英年早逝后如果儿媳妇能把孙子生下来多少是个念想。可慈禧这种权力欲旺盛的人未必这么想。如果阿鲁特氏生下孩子就意味着慈禧晋级为太皇太后,然而却将失去名正言顺垂帘听政的理由借口。慈禧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除掉阿鲁特氏这种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

我们研究历史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大环境。明清时期颇为推崇“节妇”。以科举知名阿鲁特氏一门饱读经典,因此对于“妇节”更为推崇。阿鲁特氏家中原来就有节妇的传统: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姑祖母、姑母里都出过节妇。等到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时崇绮一门自杀殉国。由此可见阿鲁特家族本来就有殉死的刚烈门风。因此也有人认为阿鲁特皇后是在丈夫去世后自杀殉死。

总之关于阿鲁特皇后的死因众说纷纭扑朔迷离。野史多认为阿鲁特皇后之死与慈禧脱不了干系:要么是慈禧命人毒死的、要么是在慈禧的逼迫下自杀。当然这些都是民间野史传说。正史上对阿鲁特皇后的死因记载为病死。事实上阿鲁特氏的身体很早以前就不大好,加之同治皇帝的去世可能给她的打击也很大,所以病死这种可能性似乎也并不能完全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