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个人简介(蒋百里是什么人)
钱学森
2009年10月31日8时零6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消息传来,举国悲怆,国人为失去了一位科学巨匠陷入悲伤。
>蒋百里个人简介(蒋百里是什么人)
在上世纪50年代归国的众多留学生中,钱学森无疑是最耀眼的那颗巨星,他为新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然而,钱学森个人的生活经历曲折跌宕,当年漫漫回国路更是危险重重。
钱学森回国后长期从事机密的国防科研工作,即便退休后也很少公开露面,可这并不没有妨碍他的名字家喻户晓。钱学森有太多耀眼的头衔,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王”和“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这些头衔中的任何一个,很多著名科学家穷其一生都难以企及。可钱学森却很反对人们称呼他这些耀眼的头衔,他在一封信中写道:
钱学森遗体告别式
尽管钱学森生前要求葬礼从简,可他的葬礼注定举世瞩目。钱学森逝世后,官方第一时间发布了讣告:
也许上天也为失去了一位国之脊梁而悲伤,钱学森逝世第二天,北京降下了鹅毛般的大雪。钱学森逝世当天,相关部门就已经在北京阜成路航天部大院钱学森的家中布置了灵堂,接受人员前来吊唁。
钱学森家中的灵堂非常简朴,墙上悬挂的黑色挽幛上写有“沉痛悼念钱学森同志”的条幅,下面正中间位置挂着一幅钱学森的遗像。因来现场吊唁的人实在太多了,许多花篮、花圈无法在灵堂里摆放,只能放在外面。到最后工作人员不得不临时搭起一个棚子,摆放花篮、花圈。
从花圈、花篮上挽联的字来看,有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单位领导,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钱学森的身份地位。
朱光亚夫人慰问蒋英
短短几天时间里,前后无数人来到家中慰问,这让钱学森亲人非常感动。对于父亲的逝世,钱永刚表示有两个意外:一是我没有想到,父亲走得这么突然,我们这些年积累的应对疾病的经验用不上了;二是有这么多人来家中吊唁,我没有想到,这让我很感动。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父亲走得很安详。
当然,人们更关注的是钱学森的遗体告别仪式。钱学森逝世后,解放军总装备部立即成立治丧委员会。根据安排,钱学森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1月6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号告别厅举行。遗体告别式现场庄严肃穆,礼堂正上方悬挂黑色白底的横幅,上面写着“沉痛悼念钱学森同志。”
横幅下面是钱学森的遗像,遗像下面则是两个花圈,一个是女儿钱永真敬献,挽联上写着“爸爸,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另一个花圈是孙子辈敬献,挽联上写着“爷爷我们永远想念您。”钱学森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在遗体正前方摆放着则是夫人蒋英敬献的花圈,挽联上写着“学森安心走好”。告别仪式开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人、生前同事以及社会各界群众为钱学森送行。这是一个无比庄严的时刻,它表明国家对钱学森的崇高敬意。
三军仪仗队给钱学森抬棺
更让人意外的是,当遗体告别式结束钱学森遗体准备火化时,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送行,而棺木上更是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这样的规格,在很多人看来根本不敢想象,堪比国葬,可钱学森完全有资格享有。据不完全统计,钱学森逝世后有数十万人参加了葬礼。
毫无疑问,关于钱学森的贡献,任何赞扬都不为过。在笔者看来,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对钱学森的评价最为客观到位,他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有人可能就说了,这是中国人对钱学森的评价,还不够客观。关于外国人对钱学森的评价,最广为流传的就是“钱学森可抵五个师”,这是钱学森的好友、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很多人正是这句评价,才知道钱学森当年为了回国受尽了美方的不公正待遇,一度还被逮捕送入监狱里关押。
还有一个人评价也非常客观,就是钱学森的恩师冯·卡门。钱学森回国之前,在向恩师冯·卡门告别时,他把自己被软禁期间撰写的著作《工程控制论》送给他。冯·卡门看后说:“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钱学森全家在回国邮轮上
长久以来,钱学森身上的光芒太耀眼了,以至于他的家人我们忽视了家人。钱学森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对学有所成的儿女,他曾说:“妻子的音乐是我学术上的灵感源泉。”熟悉钱学森夫妇人都说,两人是科学和艺术完美联姻的典范,因为蒋英是音乐家。
如果说钱学森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发展建立起一座丰碑,那么蒋英就是丰碑旁盛开的艺术之花。鲜为人知的是,钱学森也是晚婚一族,直到36岁才结婚。1947年对于钱学森来说,这是他人生最为得意的一年。
这一年,36岁的钱学森正式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该学院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记录保持者。同时,这一年暑假钱学森终于完成了人生大事,利用探亲回国探亲间隙,他结婚了。
1947年9月17日,36岁的钱学森和27岁的蒋英在上海沙逊大厦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男才女貌,这注定是一场备受关注的婚礼。在众多亲朋好友的祝福下,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开始主持婚礼,并宣读了证婚词:
钱学森和蒋英结婚照
看着眼前这对新人,钱均夫别提有多高兴,何况蒋英原本就是他“干女儿”。蒋英出身名门,父亲蒋百里是近代著名军事家,先后参加过讨袁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其所著作的《军事常识》被誉为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开山之作。
蒋百里早年在杭州求是学院读书,他跟钱均夫是同窗好友,成为了莫逆之交。1910年,蒋百里考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蒋百里在去日本读书时,曾请钱均夫帮忙照顾自己的老母亲,一年后钱均夫也去了日本留学。蒋百里结婚后有5个女儿,而钱均夫婚后只有一个儿子。
钱均夫和妻子章兰娟每次去蒋百里家,看到其家中有多个女儿,很是羡慕,尤其三女儿蒋英很是活泼可爱,就萌生了希望蒋百里夫妇同意她把蒋英过继过来。蒋百里夫妇欣然同意,钱均夫激动之余专门举办了酒席,两家人关系从此愈发亲密。
蒋英过继到钱均夫家时刚满5岁,而钱学森已经14岁了,两人以兄妹相称。两家人都没有想过,这两个孩子最后成为了夫妇。不过,由于蒋百里过于思念女儿,加上蒋英太小,跟已经上中学的钱学森玩不到一块来,就把她接了回去。
蒋百里全家福
多年之后,蒋英是这样回忆这段经历的,她说:
“他父亲和我父亲从日本回国后,都在北京工作,两家人经常来往。钱学森是他们家的独生子,我们蒋家有5个女儿。钱学森的妈妈不止一次地要跟我要一个女儿,我妈说:‘那好吧,你就挑一个吧。’他妈妈一眼就选择了老三,就是我。当时还请了几桌客,我这就算正式过继给了钱家。”
当蒋百里来到钱均夫家中要回蒋英时,章兰娟实在舍不得,可又不能强行阻止。章兰娟实在太喜欢这个女孩了,就随口跟蒋百里说:“让蒋英回去可以,但你们家这个老三长大后还是我的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做儿媳妇。”
蒋百里哈哈大笑,连连点头,未曾想最终真成为了亲家。1934年7月,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不久考取了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留学生,公费赴美留学。1935年,钱学森准备在远赴美国前夕,蒋百里带着女儿蒋英前去送别。
此时的蒋英已经是15岁女孩,可谓邻家有女初长成。蒋英当时痴迷音乐,而且还能弹得一手好钢琴。钱学森本身也比较喜欢音乐,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还是学校管弦乐队的成员之一。共同的兴趣爱好,让兄妹俩交流得很开心。
钱学森年轻照
钱学森赴美留学不久,蒋百里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的身份,前往欧美各国考察军事和国防情况。这次出访,蒋百里带着三女儿蒋英和小女儿蒋和一同前往。这次海外考察之旅,给蒋英产生了深远影响,她被欧洲的音乐所吸引。
蒋百里在访问德国时,经过一番努力,他将蒋英送进位于德国柏林的冯·斯东凡尔德学校。这是一所以管教严格的贵族学校,学校原本不收外国留学生,但为蒋英破了例。但是,蒋英更向往柏林音乐学院,经过刻苦努力,她最终考入了这所音乐学校。
安顿好女儿后,蒋百里继续自己的考察之旅,之后来去了美国。也许是没有儿子的缘故,蒋百里一直把钱学森视为自己的孩子。当年钱学森准备赴美留学时,蒋百里就对他语重心长地说:“学森,中国将来空军要独立,现在急需要航空技术人才,你去了美国可以学习造飞机,研究航空建设。”
钱学森深受教育,去了美国后,他选择了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深造。事实上,钱学森父亲对儿子要求也极高。当年送钱学森从上海登船赴美,就在钱学森即将登船时,钱均夫把一张纸条塞到他手中,让他上船后打开。
钱学森上船后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宿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蒋百里来到美国后,专程去看望钱学森,还把蒋英的一张最新照片送给他。
钱学森全家和父亲钱均夫合影
蒋百里此举寓意不言自明,他是有意要撮合两人。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钱学森和蒋英结为了夫妇。婚后,蒋英跟钱学森去了美国,两人在波士顿安了家,在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
对于自己的妻子,钱学森从不吝啬赞美之词:
“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
婚后的生活幸福美好,两人爱情结晶很快降临,儿子钱永刚、女儿钱永真接连出生,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然而,随着新中国成立,钱学森激发了回国效力的念头,结果遭到不公正待遇,直到1955年9月才踏上回国的轮船。
有人说,父母都是著名人物,尤其父亲举国关注,作为他们子女应该压力山大。现实情况却不是如此,钱学森夫妇回国那年,钱永刚7岁,钱永真5岁。回国后钱学森太忙了,可他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想象中的严格。
钱永刚和钱永真在回国邮轮上
有一个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有一次,钱永刚没有考出老师期待的成绩,结果老师把他喊去训话:“你这样的条件,应该考个全满分5分,可结果为何4个4分?”钱永刚默不作声。放学回到家后,钱学森看到儿子一脸不高兴,就询问原因,钱永刚把自己考试情况和老师的训话和盘托出。钱学森听后哈哈大笑,没有一点指责。
钱永刚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最后都考了满分5分。当钱永刚回到家,把这个好消息告知父亲时,钱学森却直接来了一句:“我看有两个4分也很好。”由此可见,钱学森对孩子的教育很宽容,并不要求孩子成绩一定要满分。
钱永刚也多次表示说:“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教育秘诀的话,那就是‘不教育’。我们家要说‘言传’,几乎没有,主要靠‘身教’。”对子女要求并不严格,可钱学森对自己的学生严格是出了名了。
有一次,钱学森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上课,发现有几个学生把宇宙速度搞错了,他直接一顿骂:“你们现在不重视这个问题,那以后可不是流汗问题,那要流血的!”
钱永刚
钱永刚长大后也来到美国读书,同样进入加州理工学院读书,多年前钱学森曾在这里声名远扬。回国之后,钱永刚进入解放军总装备部工作。钱学森逝世时,钱永刚也已经退休。如今的钱永刚除了兼任多所大学教授外,还担任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馆长,并以首席志愿者的身份给来参观的人讲解。
钱永刚与其他讲解员不同,每一次有学生们来图书馆参观时,他总会带着学生们朗读当年钱学森登船时对记者所说的那段话:“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让我的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相比钱永刚如今经常能在一些报道中见到,钱学森的女儿钱永真就很难见到她的新闻了。钱永真继承了母亲蒋英的音乐天赋,长大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80年代钱永真一度出国深造,回国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歌剧系副主任等职,直到退休。
钱永真
作为钱学森的子女,很多人认为钱永刚和钱永真一切都会很顺利,父母什么都给他们安排好,真实情况远非如此。对钱学森夫妇很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们家两个孩子事业有成,最大的原因都是两人刻苦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