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领域常识

关于互联网领域常识

1.互联网行业有哪些需要了解的术语,知识

以下是互联网行业的基本术语及意思,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 互联网基本术语1) 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引擎、目录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等。

在我国,典型的门户网站有新浪网、网易和搜狐网等。2) 网站流量 通常说的网站流量(traffic)是指网站的访问量,是用来描述访问一个网站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所浏览的网页数量等指标,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网站的独立用户数量、总用户数量(含重复访问者)、网页浏览数量、每个用户的页面浏览数量、用户在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等。

3) 网络推广 网络推广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活动。4) 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

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Internet是一个全新的广告媒体,速度最快效果很理想,是中小企业扩展壮大的很好途径,对于广泛开展国际业务的公司更是如此。5) 转换率Conversions Rates,又称转化率。

在互联网领域里,转化率是指用户进行了相应目标行动的访问次数与总访问次数的比率。要注意,这里所指的相应的行动可以是用户登录、用户注册、用户订阅、用户下载、用户购买等一些列用户行为,因此网站转化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以用户登录为例,如果每100次访问中,就有10个登录网站,那么此网站的登录转化率就为10%,而最后有2个用户订阅,则订阅转化率为2%,有一个用户下订单购买,则购买转化率为1%。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人将网站转化率仅仅定义为注册转化率或者订单转换率,这都是狭义的网站转化率概念。

转换率=进行了相应的动作的访问量/总访问量,衡量网站内容对访问者的吸引程度以及网站的宣传效果。6) 跳出率 跳出率是指仅浏览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用户占一组页面或一个页面访问次数的百分比。

跳出次数是指访问者不访问您网站的其他任何一页便从进入页退出的次数。所以跳出率的算法就是:浏览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网站的次数/进入网站的次数=跳出率。

7) 二跳率 二跳率的概念是当网站页面展开后,用户在页面上产生的首次点击被称为“二跳”,二跳的次数即为“二跳量”。二跳量与浏览量的比值称为页面的二跳率。

这是一个衡量外部流量质量的重要指标。8) PR值PR值全称为PageRank(网页级别)是Google用于评测一个网页“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9) Web1.0 web1.0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逐鹿网络的时代,是第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

10) Web2.0 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2.0 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11) SNS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服务。

SNS的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12) 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 电子商务基本术语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的定义: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无形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一体化。通俗来说就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的各种商业和贸易活动。

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以商务活动为主体,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所进行的商务活动过程。2) 网上商城 网上商城类似于现实世界当中的商店,差别是利用电子商务的各种手段,达成从买到卖的过程的虚拟商店,从而减少中间环节,消除运输成本和代理中间的差价。

3) 网上支付 网上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与银行之间的支付接口进行的即时支付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直接把。

2.请问几个互联网的术语常识

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翻译成中文为“电子布告栏系统”或“电子公告牌系统”。

BBS是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早期的BBS由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管理,现在多数网站上都建立了自己的BBS 系统,供网民通过网络来结交更多的朋友,表达更多的想法。

目前国内的BBS已经十分普遍,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其中BBS大致可以分为5类: (1)校园BBS CERNET建立以来,校园BBS恨快地发展了起来,目前很多大学都有了BBS,几乎遍及全国上下。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等都建立了自己的BBS系统,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很受学生和网民们的喜爱。

大多数BBS是由各校的网络中心建立的,也有私人性质的BBS。 (2〕商业BBS站 ,这里主要是进行有关商业的商业宣传,产品推荐等等,目前手机的商业站、电脑的商业站、房地产的商业站比比皆是。

(3)专业BBS站 这里所说的专业BBS是指部委和公司的BBS,它主要用于建立地域性的文件传输和信息发布系统。 (4)情感BBS 主要用于交流情感,是许多娱乐网站的首选。

(5)个人BBS 有些个人主页的制作者们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建设了BBS,用于接受别人的想法,更有利于与好友进行沟通。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

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

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的浏览网页心得已相去甚远。

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中。

博客的历史 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这个名称。但是在1998年,互联网上的博客网站却屈指可数。

那时,Infosift的编辑Jesse J.Garrett想列举一个博客类似站点的名单,便在互联网上开始了艰难的搜索。 终于在1998年的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网站的名单。

他把这份名单发给了Cameron Barrett,Cameron觉得这份名单非常有用,就将它在Camworld网站上公布于众。其它的博客站点维护者发现此举后,也纷纷把自己的网址和网站名称、主要特色都发了过来,这个名单也就日渐丰富。

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点”名单所列的站点已达23个。 由于Cameron与Jesse共同维护的博客站点列表既有趣又易于阅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在这种情况下,Peter Merholz宣称:“这个新鲜事物必将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作为未来的一个常用词语,web-blog将不可避免地被简称为blog,而那些编写网络日志的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blogger——博客”。

这代表着博客被正式命名。 随着博客数量的增多,每个博客网站上编写的网络日志的内容也混杂起来,以至把每一个新出的站点主要内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

Cameron后来就只在网站上登载熟悉的博客站点了。时隔不久,Brigitte Eaton也搜集出了一个名叫“Eaton网络门户”的博客站点名单,并且提出应该以日期为基础组织内容。

这也建立了blog分类排列的一大标准。 1999年7月,一个专门制作博客站点的“Pitas”免费工具软件发布了,这对于博客站点的快速搭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随后,上百个同类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制作出来。这种工具对于加速建立博客站点的数量,是意义重大的。

同年的8月份,Pyra发布了Blogger网站,Groksoup也投入运营,使用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博客站点的数量终于出现了一种爆炸性增长。1999年末,软件研发商Dave Winer向大家推荐Edit This Page网站,Jeff A. Campbell发布了Velocinews网站。

所有的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让更多的人成为博客,来网上发表意见和见解。 博客带来了什么 现在,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媒体内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体巨头所控制。

其利益驱动、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些经过严重加工处理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媒体的工业。

3.网络安全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一般认为大致可以分为3个领域:

(1)社会经济领域

在社会经济领域中,主要是党政机关的网络安全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稳定和国计民生。国家经济领域内的网络安全问题,它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国防和军队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

(2)技术领域

在技术领域中,网络安全包括实体安全,用来保证硬件和软件本身的安全;运行安全,用来保证计算机能在良好的环境里持续工作;信息安全,用来保障信息不会被非法阅读、修改和泄露。

(3)电子商务领域

21世纪,网络上的电子商务应用将渗透到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影响到亿万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

4.关于因特网的常识

因特网(Internet)又称国际计算机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其 准确的描述是:因特网是一个网络的网络(a network of network)。它以TCP/IP网络协议将 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它也是一个国际 性的通信网络集合体,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集各个部门、领域的各种信 息资源为一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 的必然和象征。

因特网最早来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s Agency,DARPA)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最初的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1972 年,ARPAnet首次与公众见面,由此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 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使用。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因特网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计算机网络之间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同时,局域网和其他广域网的产生和发展对因特网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最有 影响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的美国国家科学 基金网NSFnet。它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因特网的主干网,但NSFnet对因特 网的最大贡献是使因特网向全社会开放。随着网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长,1990年9月,由Merit 、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先进网络与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 Science,Inc)。 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能以45Mb/s的速率传送数据,相当于每秒传送14 00页文本信息,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已同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通。

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 展,人们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视,强烈刺激着因特网的发展。在因特网上,按从 事的业务分类包括了广告公司、航空公司、农业生产公司、艺术、导航设备、书店、化工、通信、计算机、咨询、娱乐、财贸、各类商店、旅馆等等100多类,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 面面,构成了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

5.因特网的知识

简介 因特网(Internet)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

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他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只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而INTERNET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则在于本身。来历 因特网是Internet的中文译名,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ARPAnet。

20世纪60年代末,正处于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便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设了一个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

阿帕网于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因特网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为此, ARPA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支持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有关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想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互联网”。研究人员称之为“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

这个名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在研究实现互联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起了主要的作用。

1974年,出现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了TCP/IP——著名的网际互联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这两个协议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协议,TCP是帮助IP实现可靠传输的协议。

TCP/IP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即TCP/IP的规范和Internet的技术都是公开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这正是后来Internet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ARPA在1982年接受了TCP/IP,选定Internet为主要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并把其它的军用计算机网络都转换到TCP/IP。

1983年,ARPAnet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仍称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5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

1988 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NSFnet主干网利用了在ARPAnet中已证明是非常成功的TCP/IP技术,准许各大学、政府或私人科研机构的网络加入。

1989年,ARPAnet解散,Internet从军用转向民用。 Internet的发展引起了商家的极大兴趣。

1992年,美国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高级网络服务公司(ANS),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叫做ANSnet,成为Internet的另一个主干网。它与NSFnet不同,NSFnet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而ANSnet则是ANS 公司所有,从而使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而此时Internet的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球91个国家,主机已超过400万台。

在最近几年,因特网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很快就达到了今天的规模。过去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从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

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点: ⑴支持资源共享; ⑵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⑶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⑷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⑸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72年,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使用。 1980年,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BSD4.1版本)的内核中,在BSD4.2版本以后,TCP/IP协议即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标准通信模块。

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几个计算机网络合并而成,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

该年1月,ARPA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其后,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TCP/IP协议簇便在Internet中进行研究,试验,并改进成为使用方便,效率极好的协议簇。与此同时,局域网和其它广域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

6.关于互联网的资料

互联网发展历程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这个协定有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学院)、Harvard(哈佛大学)、BBN和(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加入进来。

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学)、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Carnegie-Mellon(卡内基梅隆大学)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进来。紧接着的几个月内NASA/Ames(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兰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

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无法在此一一列出。 1968年,当参议员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他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

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

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当时一点也不友好。

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以太网-----大多数局域网的协议,出现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学学生BobMetcalfe(鲍勃.麦特卡夫)在“信息包广播网”上的论文的副产品。

这篇论文最初因为分析的不够而被学校驳回。后来他又加进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结构最初是有BobKahn(鲍勃.卡恩)在BBN提出来的,然后由史坦福大学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温特.瑟夫)和整个七十年代的其他人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贝协议)在贝尔实验室被提出来。1979年,在UUCP的基础上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

新闻组(集中某一主题的讨论组)紧跟着发展起来,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然而,新闻组并不认为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不共享TCP/IP协议,它连接着遍部世界的UNIX系统,并且很多互联网站点都充分地利用新闻组。

新闻组是网络世界发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样地,BITNET(一种连接世界教育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到世界教育组织的IBM的大型机上,同时,1981年开始提供邮件服务。

Listserv软件和后来的其他软件被开发出来用于服务这个网络。网关被开发出来用于BITNET和互联网的连接,同时提供电子邮件传递和邮件讨论列表。

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邮件讨论列表形成了互联网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部分。 当e-mail(电子邮件)、FTP(文件下载)和telnet(远程登录)的命令都规定为标准化时,学习和使用网络对于非工程技术人员变的非常容易。

虽然无论如何也没有今天这么容易,但对于在大学和特殊领域里确实极大地推广了互联网的应用。其它的部门,包括计算机、物理和工程技术部门,也发现了利用互联网好处的方法,即与世界各地的大学通讯和共享文件和资源。

图书馆,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们的检索目录面向全世界。 第一个检索互联网的成就是在1989年发明出来,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体成员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创造的,他们为FTP站点建立了一个档案,后来命名为Archie。

这个软件能周期性地到达所有开放的文件下载站点,列出他们的文件并且建立一个可以检索的软件索引。检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识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学,拥有第一个Archie的大学,发现每天中从美国到加拿大的通讯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访问Archie。学校关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这么大的通讯流量,因此只好关闭外部的访问。

幸运的是当时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约在同一时期,BrewsterKahle,当时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计算机)发明了WAIS(广域网信息服务),能够检索一个数据库下所有文件和允许文件检索。

根据复杂程度和性能情况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简单的可以让网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计算机公司维护着在全世界范围内能被WAIS检索的超过600个数据库的线索。

包括所有的在新闻组里的常见问题文件和所有的正在开发中的用于网络标准的论文文档等等。和Archie一样,它的接口并不是很直观,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费很大的工夫。

1991年,第一个连接互联网的友好接口在Minnesota大学开发出来。当时学校只是想开发一个简单的菜单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学校校园网上的文件和信息。

紧跟着大型主机的信徒和支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