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品行不好的成语(40个)

形容一个人品行不好的成语(40个)

形容一个人品行不好的成语(40个))

形容一个人品行不好的成语:两面三刀,丧伦败行,人面兽心,倒行逆施,刁滑奸诈,勾心斗角,卑鄙无耻,卑鄙龌龊,卑陋龌龊,厚颜无耻,口是心非,口蜜腹剑,另起炉灶,处心积虑,大奸极恶,好吃懒做,按图索骥,暗送秋波,朋比为奸,狐假虎威,狐朋狗友,狐鼠之徒,狗彘不如,狗彘不若,狗彘不食,狗行狼心,独善其身,狼狈为奸,离经叛道,禽兽不如,穷形极相,粉墨登场,绵里藏针,罄竹难书,胡作非为,规行矩步,财迷心窍,败德辱行,贿赂公行,轻薄无行。

1、两面三刀  liǎng miàn sān dāo

释义:两面三刀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2、丧伦败行  sàng lún bài xíng

释义:丧伦败行  丧:丧失;伦:人伦;行:品行。丧失了人伦,败坏了品行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此亦系理数应然;只因你前生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  

3、人面兽心  rén miàn shòu xīn

释义:人面兽心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4、倒行逆施  dào xíng nì shī

释义:倒行逆施  倒、逆:反常;行、施:做事。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5、刁滑奸诈  diāo huá jiān zhà

释义:刁滑奸诈  刁钻、油滑、奸邪、诡诈。极其阴险狡猾。

6、勾心斗角  gōu xīn dòu jiǎo

释义:勾心斗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出处: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7、卑鄙无耻  bēi bǐ wú chǐ

释义:卑鄙无耻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8、卑鄙龌龊  bēi bǐ wò chuò

释义:卑鄙龌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出处: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9、卑陋龌龊  bēi lòu wò chuò

释义: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出处: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追悼》:“他们那种卑陋龌龊的性质,终久是改不了的!”  

10、厚颜无耻  hòu yán wú chǐ

释义:厚颜无耻  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11、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口是心非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12、口蜜腹剑  kǒu mì fù jiàn

释义:口蜜腹剑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3、另起炉灶  lìng qǐ lú zào

释义:另起炉灶  另:另外。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  

14、处心积虑  chǔ xīn jī lǜ

释义:处心积虑  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指存心很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处:《穀梁传 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15、大奸极恶  dà jiān jí è

释义:大奸极恶  指极为奸诈且作恶多端的坏人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9回:“而大奸极恶之人行事背理,亦不消说得。”  

16、好吃懒做  hào chī lǎn zuò

释义:好吃懒做  好:喜欢;贪图;懒:怠惰。指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为女妇人家,好吃懒做,嘴大舌长,招是惹非,不打他,打狗不成!”  

17、按图索骥  àn tú suǒ jì

释义:按图索骥  按图:按照图形;索:寻找;骥:好马。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①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②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18、暗送秋波  àn sòng qiū bō

释义:暗送秋波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后形容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泛指暗中示意;暗通信息;献眉讨好。

出处:宋 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明 冯梦龙《挂枝儿 私窥》:“眉儿来,眼儿去,暗送秋波。”  

19、朋比为奸  péng bǐ wéi jiān

释义:朋比为奸  朋比:朋党比周的略语;同类人互相勾结;为:做;奸:邪恶;坏事。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出处:宋 高登《高东溪集》:“此曹当尽伏诛,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为奸,蒙蔽天日。”  

20、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1、狐朋狗友  hú péng gǒu yǒu

释义:狐朋狗友  将狐狗引为朋友。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22、狐鼠之徒  hú shǔ zhī tú

释义:狐鼠之徒  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  

23、狗彘不如  gǒu zhì bù rú

释义:狗彘不如  见“狗彘不若”。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君有难,臣当不顾其身而救之,岂言退耶!直狗彘不如也!”  

24、狗彘不若  gǒu zhì bù ruò

释义:狗彘不若  连猪狗都不如。比喻品行十分恶劣。彘:猪。

出处:荀况《荀子 荣辱》:“人也,下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25、狗彘不食  gǒu zhì bù shí

释义:狗彘不食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26、狗行狼心  gǒu xíng láng xīn

释义:狗行狼心  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出处: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27、独善其身  dú shàn qí shēn

释义:独善其身  善:弄好。原指加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现指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8、狼狈为奸  láng bèi wéi jiān

释义:狼狈为奸  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29、离经叛道  lí jīng pàn dào

释义:离经叛道  离:背离;叛:背叛;经:儒家经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

出处: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30、禽兽不如  qín shòu bù rú

释义:禽兽不如  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出处:《晋书·阮籍传》:“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31、穷形极相  qióng xíng jí xiàng

释义:穷形极相  穷:尽,极;相:象。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1回:“破资财穷形极相,感知己沥胆披肝。”  

32、粉墨登场  fěn mò dēng chǎng

释义: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出处: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33、绵里藏针  mián lǐ cáng zhēn

释义: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  

34、罄竹难书  qìng zhú nán shū

释义:罄竹难书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出处:《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35、胡作非为  hú zuò fēi wéi

释义:胡作非为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36、规行矩步  guī xíng jǔ bù

释义:规行矩步  比喻行动谨慎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比喻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规、矩:原为测绘工具;这里比喻为原则、规矩。

出处:《晋书 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37、财迷心窍  cái mí xīn qiào

释义:财迷心窍  迷:昏乱。指一心爱财而心中糊涂

出处:孙犁《秀露集 耕堂读书记》:“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  

38、败德辱行  bài dé rǔ xíng

释义: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39、贿赂公行  huì lù gōng xíng

释义:贿赂公行  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公行:公开做。指公开行贿受赂。

出处:《陈书 皇后传 后主张贵妃》:“内外勾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  

40、轻薄无行  qīng báo wú xíng

释义:轻薄无行  谓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出处:《晋书·华表传》:“恒为州大中正,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