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王朝复辟之后是什么政体(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波旁王朝复辟之后是什么政体(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3、《权力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

>波旁王朝复辟之后是什么政体(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①《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②英国由人治走向法制。

③促进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君主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②议会主权至上

③君主受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

【注意】(1)《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的文件,但它并不是成为宪法。

(2)英国议会组成:上议院、下议院、国王

1、形成:

①“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②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责任,成为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最高行政机关。

2、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党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党上台组阁,该党的领袖成为首相,

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选择点】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首相。

4、随着内阁制形成,英国的两党制也形成

形成过程

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产生辉格党和托利党

②19世纪,辉格党发展成自由党托利党发展成保守党

③20世纪初,自由党被工党取代,今天英国政坛上活跃的两党是自由党和工党

三、1832年议会改革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2、内容: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获得了进入议会的资格。

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

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独立,

1781年,《邦联条例》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这个时候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

1、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①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

②邦联松散的状态无法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③美国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和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

2、制定: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制定了1787年宪法。(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3、1787年宪法的三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有民选产生。

【要求】结合课本记住三权分立示意图。

(二)1787年宪法的发展与完善

①1789年,美国国会提出宪法前10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

②美国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3条和14条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1787年宪法制定与完善的历史作用

①根据宪法,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②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保证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成为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

(1)形成:华盛顿之后形成。(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之后,美国两党制形成,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之前

①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奴隶主利益)

②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

【了解】美国南部奴隶制和古希腊奴隶制的区别

古希腊:纯粹的奴隶制

美国南部:利用努力进行生产,将产品卖给北方,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奴隶制。

(3)南北战争之后,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但是政治主张有所不同。

【重点问题突破】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比较

项目英国美国

国家元首国王总统

行政首脑首相内阁总统

立法机构议会议会

行政首脑与立法机构的关系首相对议会负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执政的关键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在总统竞选中获胜

1791年前,波旁王朝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1791年,《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

③思想原因: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重点问题突破】法国大革命前,波旁王朝统治下的三个等级

①第一等级:教士

②第二等级:贵族(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

③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被统治阶级)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789年7月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成果:

①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②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推翻王权,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建立的根本原因:为了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稳定资本主义统治。

2、建立过程:

①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统治。

②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注意: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君主专制与封建君主专制并不完\全相同,带有维护资本主义性质)

3、统治政策①对内:维护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资本主义财产制度,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典,恢复旧制度,尤其是等级制度。②对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4、1815年,灭亡。

1、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2、法国“1875年宪法”

①内容:

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内阁

立法权:议会

总统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②、意义

经过长期斗争,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

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点问题突破】

1、法国1875年确立的政体与美国和英国的不同。

(1)与英国不同: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有国王;法国为总统共和国,没有国王。

(2)与美国不同: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和议会独立、制约。

2、法国革命过程中权力机关演变

三级会议——制宪议会——国民大会——国民议会

1、统一的背景

①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正统”原则维持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

②根本原因:封建割据阻碍了德国的发展

③18世纪末,德国进步人士提出统一的主张

2、统一的过程: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了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3、统一的历史意义

积极:不仅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问题,也是一场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

局限: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1、建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成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颁布

(1)内容:规定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①帝国元首:皇帝。

②行政权:皇帝首相。首相由皇帝产生并对皇帝负责。

③立法权: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联邦议会:权利大,议长由首相担任,议员由皇帝任命。

帝国国会:权利小,议员由普选产生,有立法权,但不能通过任何对政府不利的法律。

(2)颁布的历史意义:

①积极:德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②消极: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阻碍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造的彻底完成。

【重点问题突破】

1、英法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项目英国德国

国家元首国王皇帝

行政权首相内阁皇帝首相

立法机构议会议会

议会独立立法权有无

行政与立法机构的关系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皇帝首相控制议会

总评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有封建残余的君主立宪

2、法国和德国政体比较

项目法国德国

国家元首总统皇帝

行政权总统内阁皇帝首相

立法权议会议会

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对议会负责皇帝首相控制议会

1、建立:一战后,德意志帝国灭亡。1918年,德国颁布了新宪法,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

2、特征:

①人民享受到一些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

②依然没有摧毁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被誉为“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3、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①原因: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民族复仇情绪抬头。

希特勒法西斯实力进行欺骗性宣传

②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③教训:在德国这样的国家,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政体,必须进行彻底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