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战斗场面的词语有哪些(40个)(形容战斗场面的四字成语)

形容战斗场面的词语有哪些(40个)(形容战斗场面的四字成语)

形容战斗场面的词语有哪些(形容战斗场面的四字成语)(40个))

形容战斗场面的词语有哪些(形容战斗场面的四字成语):肝髓流野,飞箭如蝗,不战而溃,两败俱伤,乘胜追击,倒戈卸甲,克敌制胜,兵勇将猛,出其不意,各自为战,坚壁清野,大获全胜,孤军作战,弹雨枪林,惨不忍睹,打草惊蛇,持枪实弹,揭竿而起,擦拳抹掌,攻其不备,攻无不克,料敌制胜,横尸遍野,残兵败将,浩浩荡荡,溃不成军,烽火连天,粮尽援绝,赤膊上阵,金戈铁马,金鼓连天,隔岸观火,风声鹤唳,马壮人强,马革裹尸,鸣金收兵,龙争虎斗,龙战虎争,龙拏虎跳,刀折矢尽。

1、肝髓流野  gān suǐ liú yě

释义:肝髓流野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出处:《旧唐书·萧瑀传》:"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与贼肝髓流野,得复宗庙,遗老残民闻舆马音,流涕相欢。"  

2、飞箭如蝗  fēi jiàn rú huáng

释义:飞箭如蝗  飞:飞快,迅速;蝗:蝗虫。飞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多。形容激烈的战斗。

3、不战而溃  bù zhàn ér kuì

释义:不战而溃  溃:溃败。没有开战就自行崩溃。形容毫无战斗力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9回:“孙膑使人挑庞涓之头示之,步军不战而溃。”  

4、两败俱伤  liǎng bài jù shāng

释义:两败俱伤  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出处: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5、乘胜追击  chéng shèng zhuī jī

释义:乘胜追击  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出处:《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李思安跃马交斗,经二十余合,思安拽枪徉败,退去。单可及乘胜追击。  

6、倒戈卸甲  dǎo gē xiè jiǎ

释义:倒戈卸甲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出处:《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7、克敌制胜  kè dí zhì shèng

释义:克敌制胜  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出处:孙武《孙子 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8、兵勇将猛  bīng yǒng jiàng měng

释义:兵勇将猛  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诉说宋江等兵勇将猛,折了五将,全军覆没,特来恳告元帅,借兵报仇。”  

9、出其不意  chū qí bù yì

释义:出其不意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处: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0、各自为战  gè zì wéi zhàn

释义:各自为战  指各自独立行战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11、坚壁清野  jiān bì qīng yě

释义:坚壁清野  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加固营垒;清理收藏财物。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12、大获全胜  dà huò quán shèng

释义:大获全胜  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葛令公生遗弃儿》:“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梁家大获全胜。”  

13、孤军作战  gū jūn zuò zhàn

释义:孤军作战  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出处:刘桢《隋书 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14、弹雨枪林  dàn yǔ qiāng lín

释义:弹雨枪林  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15、惨不忍睹  cǎn bù rěn dǔ

释义:惨不忍睹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16、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打草惊蛇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17、持枪实弹  chí qiāng shí dàn

释义:持枪实弹  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出处:邹韬奋《抗战以后·笔杆暴动》:“我们的门口……以及后门,都有好几位持枪实弹的武装同志防守着。”  

18、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释义:揭竿而起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9、擦拳抹掌  cā quán mò zhǎng

释义:擦拳抹掌  见“摩拳擦掌”。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场外那一起报喜的,一个个擦拳抹掌的,都在那里盼里头的信。”  

20、攻其不备  gōng qí bù bèi

释义:攻其不备  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发动进攻。备:防备。其:他们。

出处: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21、攻无不克  gōng wú bù kè

释义:攻无不克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  

22、料敌制胜  liào dí zhì shèng

释义:料敌制胜  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蠃得胜利。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23、横尸遍野  héng shī biàn yě

释义:横尸遍野  杀得到处都是尸体

24、残兵败将  cán bīng bài jiàng

释义:残兵败将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25、浩浩荡荡  hào hào dàng dàng

释义:浩浩荡荡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26、溃不成军  kuì bù chéng jūn

释义:溃不成军  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27、烽火连天  fēng huǒ lián tiān

释义:烽火连天  烽火:古代边境报警时点起的烟火。到处都在打仗;战火燃遍各地。

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移镇》:“待何如,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  

28、粮尽援绝  liáng jìn yuán jué

释义:粮尽援绝  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出处: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29、赤膊上阵  chì bó shàng zhèn

释义:赤膊上阵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0、金戈铁马  jīn gē tiě mǎ

释义:金戈铁马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出处:《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31、金鼓连天  jīn gǔ lián tiān

释义:金鼓连天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  

32、隔岸观火  gé àn guān huǒ

释义:隔岸观火  站在对岸观看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

出处:唐 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33、风声鹤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风声鹤唳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34、马壮人强  mǎ zhuàng rén qiáng

释义:马壮人强  犹言人强马壮。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可不道马壮人强,父慈子孝,怕什么主忧臣辱。”  

35、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释义:马革裹尸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36、鸣金收兵  míng jīn shōu bīng

释义:鸣金收兵  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卢先锋兵到,见孙安勇猛,卢先锋令鸣金收兵。”  

37、龙争虎斗  lóng zhēng hǔ dòu

释义:龙争虎斗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出处: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38、龙战虎争  lóng zhàn hǔ zhēng

释义:龙战虎争  同“龙争虎斗”。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39、龙拏虎跳  lóng mù hǔ tiào

释义:龙拏虎跳  犹言龙争虎斗。

出处:俞锷《醉歌行》:“说霸争王各不让,龙拏虎跳旦复昏。”  

40、刀折矢尽  dāo zhé shǐ jìn

释义:刀折矢尽  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出处:《后汉书·段颖传》:"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