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很容易忘记的词语(17个)(形容容易忘记事情的成语是什么)

形容很容易忘记的词语(17个)(形容容易忘记事情的成语是什么)

形容很容易忘记的词语(形容容易忘记事情的成语是什么)(17个))

形容很容易忘记的词语(形容容易忘记事情的成语是什么):丢三忘四,丢三落四,出其不意,废寝忘食,得鱼忘筌,忘恩负义,有利可图,流连忘返,粗枝大叶,见利忘义,说东忘西,贵人多忘,贵人多忘事,顾此失彼,颠三倒四,吃水忘源,言帚忘笤。

1、丢三忘四  diu1 sān wàng sì

释义:丢三忘四  见“丢三落四”。

出处:《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  

2、丢三落四  diū sān là sì

释义:丢三落四  丢掉这些;又遗漏那些。形容马虎健忘;顾此失彼。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3、出其不意  chū qí bù yì

释义:出其不意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处: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4、废寝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释义:废寝忘食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5、得鱼忘筌  dé yú wàng quán

释义:得鱼忘筌  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出处:庄周《庄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6、忘恩负义  wàng ēn fù yì

释义:忘恩负义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出处: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7、有利可图  yǒu lì kě tú

释义:有利可图  图:谋取。有利益可谋求。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图,可否即允照办。”  

8、流连忘返  liú lián wàng fǎn

释义:流连忘返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9、粗枝大叶  cū zhī dà yè

释义:粗枝大叶  原指花草树木的枝茎粗壮。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不细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又比喻不周密、不详细或比喻粗略的轮廓。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8卷:“《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10、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见利忘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11、说东忘西  shuō dōng wàng xī

释义:说东忘西  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

出处:柳青《狠透铁》:“再加上社员们负责的思想状况,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说东忘西。”  

12、贵人多忘  guì rén duō wàng

释义:贵人多忘  讥诮显贵者不念旧交。亦嘲人健忘。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13、贵人多忘事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

释义:贵人多忘事  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以嘲讽人健忘。

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14、顾此失彼  gù cǐ shī bǐ

释义:顾此失彼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15、颠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释义:颠三倒四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16、吃水忘源  chī shuǐ

释义:吃水忘源  喝水的时候忘记了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处境优越时忘其所由来。

出处:清·无名氏《春柳莺》第九回:"我今日虽非抛桃寻枣之境,却作了吃水忘源之事了。"  

17、言帚忘笤  yán zhǒu wàng tiáo

释义:言帚忘笤  帚:扫帚;笤:条笤。说扫帚忘条笤。形容人健忘。

出处:宋·陈善《扪虱新话》:"世尊在日,有比丘钝根,无多闻性,佛令诵笤帚二字,旦夕诵之,言笤则已忘帚,言帚则又忘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