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铁的成语有哪些(40个)(形容铁的事实的成语)

形容铁的成语有哪些(40个)(形容铁的事实的成语)

形容铁的成语有哪些(形容铁的事实的成语)(40个))

形容铁的成语有哪些(形容铁的事实的成语):空口白话,不容置疑,不明不暗,千真万确,即事穷理,取信于民,含血喷人,含血噀人,堕甑不顾,夫子自道,当之有愧,捕影系风,故甚其词,无可置疑,无庸置疑,既成事实,有根有据,有案可稽,板上钉钉,毋庸置疑,混淆是非,画蛇添足,略迹论心,真凭实据,秉笔直书,立木南门,董狐直笔,言之凿凿,论列是非,证据确凿,贵耳贱目,铁板钉钉,铁案如山,铁证如山,颠扑不破,贵而贱目,即穷验问,露出马脚,翻黄倒皁,岑楼齐末。

1、空口白话  kōng kǒu bái huà

释义:空口白话  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我只道本利已在手了,原来还是空口说白话,眼饱肚中饥。"  

2、不容置疑  bù róng zhì yí

释义:不容置疑  容:容许;疑:怀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和可靠。

出处: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3、不明不暗  bù míng bù àn

释义:不明不暗  明:明亮;暗:昏暗。事实真像被歪曲而不清楚。指不怎么明显,也不怎么秘密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4、千真万确  qiān zhēn wàn què

释义:千真万确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9回:“匡超人大惊道:‘那有此事!我昨日午间才会着他,怎么就拿了?’景兰江道:‘千真万确的事。’”  

5、即事穷理  jí shì qióng lǐ

释义:即事穷理  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出处:清·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  

6、取信于民  qǔ xìn yú mín

释义:取信于民  取得人民的信任。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7、含血喷人  hán xuè pēn rén

释义:含血喷人  嘴含鲜血喷到别人身上。比喻捏造事实;诬陷好人。

出处:清 李玉《清忠谱 叱勘》:“你不怕刀临头颈,还思含血喷人。”  

8、含血噀人  hán xuè wéi rén

释义:含血噀人  见“含血喷人”。

出处:《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崇觉空禅师》:“含血噀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蓦地唤回,打个筋斗。”  

9、堕甑不顾  duò zèng bù gù

释义:堕甑不顾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出处:《后汉书·郭泰传》:“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10、夫子自道  fū zǐ zì dào

释义:夫子自道  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1、当之有愧  dāng zhī yǒu kuì

释义:当之有愧  担当不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感到惭愧。

出处: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常用自谦之辞。  

12、捕影系风  bǔ yǐng xì fēng

释义:捕影系风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出处:《梁书 刘孝绰传》:“但雕朽污粪,徒成延奖;捕影系风,终无效答。”  

13、故甚其词  gù shèn qí cí

释义:故甚其词  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出处: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汉奸》:“盖我军所用侦探,率以数百钱,遣无赖小民,道听途说,或且故甚其词,以恫喝将士,摇动人心。”  

14、无可置疑  wú kě zhì yí

释义:无可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二节:“战国时某些地区已能制钢,无可置疑。”  

15、无庸置疑  wú yōng zhì yí

释义:无庸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4章:“无庸置疑,处在他眼下的地位,这种被别人关怀所引起的美好情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16、既成事实  jì chéng shì shí

释义:既成事实  既:已经;已然。已经形成事实。

出处:唐 杜甫《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扬如丝飞。”  

17、有根有据  yǒu gēn yǒu jù

释义:有根有据  有根据,不是凭空捏造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八回:“郑恩听了这一席话,欲待不信,这卖油梆子现在,是他掐算出来的,似乎有根有据,怎么不信?”  

18、有案可稽  yǒu àn kě jī

释义:有案可稽  案:案卷;文件;稽:查考。有证据可查。

出处: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的完整,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这是有案可稽的。”  

19、板上钉钉  bǎn shàng dìng dīng

释义:板上钉钉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出处:王蒙《蝴蝶》:“海云是已经定性、已经作了板上钉钉的正式结论的阶级敌人。”  

20、毋庸置疑  wú yōng zhì yí

释义:毋庸置疑  毋庸:不必。不必怀疑

出处:柯岗《逐鹿中原》第七章:“胜利仍操我手,这是毋庸置疑的。”  

21、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

释义:混淆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22、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画蛇添足  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3、略迹论心  lüè jì lùn xīn

释义:略迹论心  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出处: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以于立玉、于元荐为乱天下者,亦岂遂为定论乎?略迹而论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有国士之风。”  

24、真凭实据  zhēn píng shí jù

释义:真凭实据  真实可靠的凭据。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0回:“这方子上都盖有他的姓名图书,是个真凭实据。”  

25、秉笔直书  bǐng bǐ zhí shū

释义: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26、立木南门  lì mù nán mén

释义:立木南门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27、董狐直笔  dǒng hú zhí bǐ

释义:董狐直笔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28、言之凿凿  yán zhī zuò zuò

释义:言之凿凿  凿凿:确实。话说得非常确实。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29、论列是非  lùn liè shì fēi

释义:论列是非  论:评论;列:列举。罗列事实,评论是非。

出处:《汉书 司马迁传》:“仍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30、证据确凿  zhèng jù què záo

释义:证据确凿  确凿:确实。证据确实可靠,无法否认。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尸场检验,证据确凿。且并未用刑,尔兄自认斗杀,招供在案。今尔远来,并非目睹,何得捏词妄控。理应治罪,姑念为兄情切,且恕。不准。”  

31、贵耳贱目  guì ěr jiàn mù

释义:贵耳贱目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汉 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32、铁板钉钉  tiě bǎn dìng dìng

释义:铁板钉钉  ①犹言硬碰硬。比喻说话办事坚决、干脆。②比喻已成定论。

出处:范乃成《小技术员战胜神仙手》:“[老汉]右手的烟袋朝着支书手中的计划点了几点,铁板钉钉似的崩出来三个字:‘我反对!’”  

33、铁案如山  tiě àn rú shān

释义:铁案如山  指罪证确凿;定的案像山那样不能推翻。案:犯罪的纪录或结论。

出处:明 孟称舜《郑节度残唐再创》第一折:“辘辘的似风车样转,道不的铁案如山。”  

34、铁证如山  tiě zhèng rú shān

释义:铁证如山  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

出处:柳子戏《孙安动本》第四场:“十八张冤状在此,铁证如山,老贼还有何辩!”  

35、颠扑不破  diān pū bù pò

释义:颠扑不破  颠:跌倒;扑:拍打。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形容理论、学说等完全正确;无可辩驳。

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36、贵而贱目  guì ér jiàn mù

释义:贵而贱目  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37、即穷验问  jí qióng yàn wèn

释义:即穷验问  即穷:追究到极点;验:检验。抓住事实,追究查问。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辩通》:"便有司即穷验问。"  

38、露出马脚  lòu chū mǎ jiǎo

释义:露出马脚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或内情无意中泄露出来。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兄弟,这老儿不好惹,动不动先斩后闻,这一来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39、翻黄倒皁  fān huáng dǎo yí

释义:翻黄倒皁  犹言颠倒黑白。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40、岑楼齐末  cén lóu qí mò

释义:岑楼齐末  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

出处:《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岑楼齐末,不识高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