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蠹(害虫)

谷蠹害虫

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也叫“米长蠹”,贮藏谷物的重要害虫,长蠹科。成虫体长约2.3-3毫米,暗赤褐色至暗褐色,略有光泽,头部隐藏于前胸下面与胸部垂直,触角末端三节膨大呈鳃片状;前胸圆筒形,背面有小瘤突。幼虫无足性,体形弯曲,头部细小,胸部肥大,全体疏生淡黄色微毛。一般年生2代。成虫及幼虫为害谷粒、豆类、面粉等。防治法:降低贮粮水分及温度,进行粮食贮藏的科学管理,必要时用氰酸气、氯化苦、溴甲烷二氯乙烷等药熏蒸。

中文名

谷蠹

拉丁学名

Rhizopertha dominica

长蠹科

别称

米长蠹

分布地区

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1]

特征

体长约3毫米。圆筒形,有光泽,深赤褐色至黑褐色,除后胸腹板前半部外腹面色淡。头被前胸背板复盖,从上方不可见。触角10节,端部 3节向内侧扩展。前胸背板前半部有一列弯成弓形的钝圆形的齿,后半部有许多大而密的颗粒状突起。鞘翅具数条纵列小刻点,并着生稀疏黄色毛。

习性

幼虫体略弯曲,乳白色。头部小,褐色。3对胸足细小,气孔小,环形。性喜温暖,能在较高的温度发育。幼虫为蛀食性。成虫产卵于粮粒表面或粮屑内。最适温度为34℃。产卵量高,发育快。成虫不能破坏完整的稻粒,只能从有伤口的地方侵入,能钻到粮堆的底部。气候温暖时则多飞翔。

参考资料

1.谷蠹(长蠹科)·耕种帮种植网

关键词:谷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