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字为一的成语(40个)(最后一个字是一的成语)

最后一个字为一的成语(40个)(最后一个字是一的成语)

最后一个字为一的成语(最后一个字是一的成语)(40个))

最后一个字为一的成语(最后一个字是一的成语):不偏不倚,不可收拾,不得已而为之,不得已而用之,不毛之地,不牧之地,不留余地,不留痕迹,不耻最后,兵行诡道,冰天雪地,别有天地,包罗万象,卑不足道,博学多识,博闻强识,哀天叫地,哀感天地,哀鸿遍地,奔逸绝尘,安贫乐道,安身之地,安身之处,巴前算后,巴高望上,比肩并起,百不失一,百不当一,百岁之后,百年之后,表里不一,跋前疐后,跋前踕后,跋前踬后,跋胡疐尾,闭门思过,鞍前马后,不曾序过,背前面后,不明事理。

1、不偏不倚  bù piān bù yǐ

释义:不偏不倚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2、不可收拾  bù kě shōu shí

释义:不可收拾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3、不得已而为之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释义: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出处: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4、不得已而用之  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

释义:不得已而用之  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出处:《六韬 文韬 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5、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释义:不毛之地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6、不牧之地  bù mù zhī dì

释义:不牧之地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7、不留余地  bù liú yú dì

释义:不留余地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8、不留痕迹  bù liú hén jì

释义:不留痕迹  指做事彻底,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出处: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办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样闲得难受的同事讨论怎么才能不留痕迹地杀人丝毫不会引起怀疑。”  

9、不耻最后  bù chǐ zuì hòu

释义:不耻最后  不耻:不以为羞耻。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10、兵行诡道  bīng xíng guǐ dào

释义: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  

11、冰天雪地  bīng tiān xuě dì

释义:冰天雪地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12、别有天地  bié yǒu tiān dì

释义:别有天地  天地:风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

出处:唐 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3、包罗万象  bāo luó wàn xiàng

释义:包罗万象  包罗:收集、容纳;大范围的包括;万象: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形容内容丰富庞杂;无所不包。

出处:《黄帝宅经》上卷:“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  

14、卑不足道  bēi bù zú dào

释义:卑不足道  道:说,讲。指卑下得不值一提

出处:绍剧《龙虎斗》第三场:“此身卑不足道,惟恐奸贼心存异志,宋室难安。”  

15、博学多识  bó xué duō shí

释义:博学多识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16、博闻强识  bó wén qiáng zhì

释义:博闻强识  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17、哀天叫地  āi tiān jiào dì

释义:哀天叫地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18、哀感天地  āi gǎn tiān dì

释义:哀感天地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19、哀鸿遍地  āi hóng biàn dì

释义:哀鸿遍地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出处:黄侃《水龙吟 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  

20、奔逸绝尘  bēn yì jué chén

释义:奔逸绝尘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成玄英疏:“奔逸绝尘,急走也。”  

21、安贫乐道  ān pín lè dào

释义:安贫乐道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22、安身之地  ān shēn zhī dì

释义: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23、安身之处  ān shēn zhī chù

释义: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24、巴前算后  bā qián suàn hòu

释义:巴前算后  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缘度日的好。”  

25、巴高望上  bā gāo wàng shàng

释义: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26、比肩并起  bǐ jiān bìng qǐ

释义:比肩并起  比:并列,紧靠。肩并肩地一齐起来。形容接连不断到来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27、百不失一  bǎi bù shī yī

释义:百不失一  失:过失,错误。万无一失。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出处: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28、百不当一  bǎi bù dāng yī

释义:百不当一  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

出处: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下》:“平易相远,山谷幽涧,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  

29、百岁之后  bǎi suì zhī hòu

释义:百岁之后  死的讳称。

出处:《诗 唐风 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 李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30、百年之后  bǎi nián zhī hòu

释义:百年之后  人的寿命少有超过百岁的;故以百岁为死的代称。死的讳称。

出处: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俺女儿百年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  

31、表里不一  biǎo lǐ bù yī

释义:表里不一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32、跋前疐后  bá qián zhì hòu

释义:跋前疐后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33、跋前踕后  bá qián jié hòu

释义:跋前踕后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 罗邺》:“而跋前踕后,绝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疐后”。  

34、跋前踬后  bá qián zhì hòu

释义:跋前踬后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唐 韩愈《昌黎集 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35、跋胡疐尾  bá hú zhì wěi

释义:跋胡疐尾  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诗 豳风 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36、闭门思过  bì mén sī guò

释义:闭门思过  思:思索;反省;过:过失;错误。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

出处:宋 徐铉《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闭门思过谢来客,知恩省分宽离忧。”  

37、鞍前马后  ān qián mǎ hòu

释义:鞍前马后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出处: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  

38、不曾序过  bu ceng xu guo

释义:不曾序过  意思是没有宗族关系。序,指按宗族的谱系排辈分。

39、背前面后  bèi qián miàn hòu

释义:背前面后  指或当面或背后。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五回:"若是一顿钯打退妖精,你看他得胜而回,争嚷功果;若战他不过,被他拿去,却是我的晦气,背前面后,不知骂了多少弼马温哩!悟净,你休言语,等我去  

40、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

释义:不明事理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