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花机(纺织工具)

提花机纺织工具

提花机,是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用线制花本贮存提花程序,再用衢线牵引经丝开口。东汉王逸《机妇赋》中,用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动摇多容,俯仰生姿来形容织工和提花工合作操纵提花机的场面。

中文名

提花机

属性

纺织工具

起源

源于原始腰机挑花

朝代

商代

简介

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工艺方法源于原始腰机挑花,汉代时这种工艺方法已经用于斜织机和水平织机。

通常采用一蹑(脚踏板)控制一综(吊起经线的装置)来织制花纹,为了织出花纹,就要增加综框的数目,两片综框只能织出平纹组织,3——4片综框能织出斜纹组织,5片以上的综框才能织出缎纹组织。

因此,要织复杂的、花形循环较大的花,必须把经纱分成更多的组,多综多蹑的花机逐步形成。据《西京杂记》载: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所织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蹑”,这么多的综蹑织造起来十分烦琐,到了三国时马均“旧绫机丧功费日乃思绫机之变”改六十综蹑为十二综蹑,采用束综提花的方法,即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效率。

花本式提花机出现于东汉,又称花楼。是我国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它用线制花本贮存提花程序,再用衢线牵引经丝开口。

花本是提花机上贮存纹样信息的一套程序,它由代表经线的脚子线和代表纬线的耳子线根据纹样要求编织而成。上机时,脚子线与提升经线的纤线相连,此时,拉动耳子线一侧的脚子线就可以起到提升相关经线的作用。

织造时上下两人配合,一人为挽花工,坐在三尺高的花楼上挽花提综,一人踏杆引纬织造。东汉王逸《机妇赋》中,用“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动摇多容,俯仰生姿”来形容织工和提花工合作操纵提花机的场面。提花机后经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现代电子计算机发展中程序控制与存储技术的发明有启示作用。

工作原理

提花机的开口机构配置一组竖针(直针或竖钩)和一个装有提刀的刀架。

刀架由主轴直接传动来提升竖针。主轴转一一圈.刀架升降一次,形成一次梭口。经纱穿过综丝1的综眼,综丝下端吊着重锤2,起着回综的作用;通丝穿过目板4的孔眼与钩子相连接,钩子上端是首线(麻线)5.竖针通过首线和通丝相接、刀架8上装有若干把提刀9。当竖针钩位于提刀之上时,刀架向上运动。

提刀就随之提起竖钉通过苗线、钩子、通丝、编带线综丝提起,穿在综眼中的经纱提升。刀架上升同时底板6下降没有被提升的竖针随之下降,控制的经纱下降。提升的经纱)成梭口上层,下降的经纱形成梭口下层。[1]

参考资料

1.提花机·词典网

关键词:提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