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翻译白话文(舌战群儒翻译成现代文)
其实《西游记》里面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是根据真实的玄奘法师的经历改编的。历史中的玄奘顺利地带回了佛经,也受到了万民的敬仰和拥戴,但他后续的生活却过得并不如愿,甚至在晚年时多病多灾。
而且最后玄奘圆寂,竟然只是因为跌了一跤,这一切都让玄奘的弟子质疑他是否真的修成了佛法。在玄奘临终之前,弟子们争抢着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玄奘只回答了两个字就撒手人寰。但这两个字却成为了激励后世千年佛道修者的“圣经”。
>舌战群儒翻译白话文(舌战群儒翻译成现代文)
历史与学术的成就
虽然玄奘法师前往西域的最初目的只是求取佛经,但在这个漫长的旅途中,他还是不可避免地经历了许多常人看不到的所见所闻,而这些见闻都被记录在了《大唐西域记》中。
玄奘本人以及佛教中人对于这本书并不看重,因为这本书里面并没有他们追求的佛法,对他们也没什么意义,之所以口述内容,让弟子执笔写了出来,不过是为了完成李世民的嘱托。然而这本书对于世界历史的贡献却是不可估量的。这可不是夸大其词,东南亚地区对于历史的记录并不如我国这样详细而庄重,再加上朝代的变迁与更迭也导致了史料的丢失,导致很多东南亚地区的历史不完整的。
比如说印度历史上最强大帝王之一的阿育王,在东南亚历史上的记载就很少,只有只字片语,至于他的生平,国家的所在位置都毫无记载。如果不是近代的考古学家通过玄奘以及其他中国游记古籍进行调查,可能永远无法发现“鹿野苑遗址”,发现那段精彩的王朝与历史。
当然,玄奘的这本《大唐西域记》对唐朝的影响才是最深的,因为这是唐朝历史上少有的详细地记载着西域各国以及东南亚地区风土人情,地貌人文的游记书籍。就连如今考古学家挖掘西域遗迹,也会在《大唐西域记》里面寻找线索。可以说,玄奘法师在历史考古方面,为后世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的贡献。
拼搏与不屈的精神
玄奘法师此次漫长的西行之旅,持续了17年,走过了五万里路,途经近百个国家与地区,翻过的山头,跨过的河流更是数不胜数。更何况,这一路上他风餐露宿,远处异国他乡,一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完全是无法想象的。但即使如此,玄奘法师仍然顽强通过自己的毅力与决心,走过了这漫长的旅途,抵达了他心中目标与终点。
当那些异国他乡的人民听说他是从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到来的时候,个个都惊讶不已,甚至把“他“奉为神明。因为在他们看来玄奘能够孤身一人来到这里实在是一种“神迹”。正因如此,玄奘几乎每到一个国家都会被大力的欢迎,王公贵族也会给予他最高的礼遇。不过玄奘并没有被鲜花与赞誉冲昏了头脑,他时刻清楚地记得自己来时的“初心与目标”。即使沿途国王邀请他共治天下,他也没有任何的动摇。
不过还是有些事情值得他停留,比如说在曲女城,与一种大乘、小乘以及外道学者进行讨论与辩论。面对“万人之敌”,玄奘一人犹如千军万马,舌战群儒,十天之内无一人是他的对手。也是这一“战”,让玄奘声名远扬,成为了佛学界的传说,不管是大乘僧人还是小乘僧人都对他心服口服,还有许多外道中人在他的感染下,当场就皈依了佛教。
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去时一路艰险,利益诱惑,都未能让玄奘法师动摇本心,但在临近返回唐朝的最后一站,他却罕见的犹豫了。因为玄奘知道,回到唐朝之后,他很可能会被卷入到政治朝堂之中,无法再清修避世。因为这个顾虑,他曾在一个西域小国停留了很长时间,后来终是回去传法的大道之心压过了自己心里的忧虑,玄奘还是踏上了返回唐朝国土的道路。
玄奘归来的那天,唐朝上下夹道欢迎,远处的是唐朝的子民,近处则是以太子李治,宰相房玄龄为首的朝廷百官。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玄奘难得也染上了喜悦,可是下一秒他就被李世民等人带走变相囚禁了起来。此次玄奘带回了许多东南亚佛教的原版书籍,涵盖学科种类极其之多,为了能够尽早地让本土僧人也能看到,他开始了无休止的书籍翻译工作。
玄奘其实也不想把时间全部浪费在翻译书籍上,毕竟他在东南亚有名的佛寺待了那么久,回来也是想要传道的。但李世民却不肯放他自由,既不让他去少林寺,也不让他离开皇宫,要么逼他翻译典籍一刻不许离开,要么逼他口述执笔多年所见所闻,编纂成册。玄奘对此内心一百个不愿意,但他也终究拧不过皇权巍巍,只能按照李世民的安排生活。好不容易熬到李世民去世,李治又把他看管了起来,不许他离开半步。
玄奘暮年时,也曾提出去少林寺养老,但不管说什么,李治都不愿意给他自由,如果不是他自己提出“闭关”玉华宫,他可能连收弟子的权利都没有了。多年的身心疲惫让玄奘苍老得很快,原本跋涉17年仍然健硕的身体也在这短短十几年内迅速衰败。
麟德元年,正月刚刚过去,玄奘在玉华寺跨越一条小水沟的时候,不知道是姿势不对,还是身体突然丧失了平衡,一下子栽倒在了地上。虽然摔的并不严重,却让玄奘再无法独立站起,这件事情也让玄奘隐隐有了预感,自己圆寂的期限要到了。在生命的最后几天,玄奘已经放弃了对典籍的翻译,只是每天保持着“吉祥卧”的姿势,等待自己人生最后时刻的来临。
弟子们将这段时间师傅的“无能脆弱”看在眼里,不由得怀疑起了师傅是否真的得到,还在他弥留之际问出了最后一个扎心的问题“师傅你死后真的能够得以往生到弥勒内院吗?”玄奘其实自己也默默地怀疑过,但在即将圆寂之际,他突然又相通了,只留下了“得生”两字遗言,就彻底闭上了双眼。
结语:
玄奘的一生堪称传奇,不管是早年间的17年旅途的“取经”,还是后来几十年如一日的翻译典籍,都非常人能够做到的。他为华夏佛学的发展提供了文献的支持,也拓宽了华夏子民的眼界与见识。他的两字遗言更是激励了后世千年的佛教僧人在这条艰苦卓绝的道路上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