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中医对人体内体液的总称)

津液中医对人体内体液的总称

津液是人体机体中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涕、泪等。津液同气和血一样,亦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其实就是“津”与“液”两种液态物质的合称。津,存在于气血之中,以利气血流行运通,主要分布于体表,见于外者为泪、唾液、汗。滋润脏府、肌肉、经脉、皮肤。液,藏于骨节筋膜、颅腔之间、以滑利关节、滋养脑髓。

中文名

津液

主 体

水分

总 称

机体一切正常水液

分 类

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

作 用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

类别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津液的生成

津液

胃主受纳腐熟,“游溢精气”而吸收饮食水谷的部分精微。小肠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和水液大量吸收后并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大肠主津,在传导过程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促使糟粕成形为粪便。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水谷精微及水液,均上输于脾,通过脾气的转输作用布散到全身。这就是“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的津液生成过程。可见,津液的生成主要与脾、胃、小肠、大肠等脏腑的生理活动有关。由于胃肠中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必须通过脾气的运化才能成为津液并布散全身,所以《素问·厥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若脾气的运化及胃肠的吸收功能虚亏或失调,都会影响津液的生成,导致津液不足的病变。

传输与散布

津液生成与输布图

津液的输布主要由脾气散精、肺的宣发肃降、肾的蒸腾气化等生理功能的协同作用,以三焦为通道输布全身。脾通过运化功能,将津液直接散布周身,同时上输于肺,经过肺的宣布肃降,再将津液进行布散。如果脾失健运,就会影响津液的输布,形成水肿、痰饮等疾病。所以《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肺接到脾传来的津液后,通过宣发向全身的体表和内脏布散,将代谢后的浊液输送到肾与膀胱,因此,“肺为水之上源”。肾在津液的传输中起决定性作用,《内经》上讲“肾者水脏,主津液”。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根本,具有蒸腾激发作用,推动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同时肾本身也参与津液的传输。肾将清液上传周身、浊液下排尿液。

津液的排泄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代谢主要是通过排汗、排尿等代谢过程来完成,与肺、肾、膀胱等脏腑功能活动有关。汗液的排出,主要经过汗毛孔,中医将汗毛孔称为“气门”,又有“阳加于阴谓之汗”的说法。如果大肠过于燥热,就会形成便秘,反之腹泻。如果肾的气化失常,就会引起尿少、尿闭与水肿等排泄障碍的疾病。因此,津液的代谢是三个环节的系统工程,相互作用。古人云: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五脏一体,相生互助,任何脏腑的功能失调,都会影响津液的代谢。

功能

津液主要负责滋润及滋养,它们散布于肌肤表面,滋润皮毛及肌肤,使皮毛肌肤润泽健康而富有弹性。此外,津液亦具有滋润空窍的作用,使眼睛开合自如,鼻息通畅,口唇润泽。津液滲入不同脏腑、组织,甚至于骨髓、脊髓及脑髓,并发挥其滋养滋润的作用。

津液失调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津液的滋润作用不足,从而导致皮肤干燥、肌肉松弛、毛发枯燥、双目干涩、口唇干裂、鼻干口干等;另一方面是津液的输布及排泄功能受影响,这种情況会表现为水液停滞如眼睑肿胀,形体浮肿和肥胖等症狀。[2]

病征

津液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人体功能活动的产物。津液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生理机能而发生疾病。临床见到的津液病证很多。主要有津液不足和水液内停两种。津液不足可因生成不足和耗损过多而引起。饮水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水不化津等可致津液生成不足;大量出汗、剧烈吐泻、过多利尿可使津液耗损过多。

主要表现是口渴咽干、唇焦舌燥、皮肤干皱、干瘪、目涩鼻干、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上少津、脉细数等症。持续高热,耗伤津液,也可致津液不足。水液内停是指人体内非生理性的水液停留,是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状态,多因肺、脾、肾对津液的输布、排泄发生障碍,如肺脏失于宣降,气不布津;脾脏不能运化,水不化津;肾脏失于开阖,水气泛溢等,使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停积过量水液,表现为水肿、痰多、腹胀、泄泻、小便不利等。

津液的病征影响多脏腑的功能,如津液不化、停滞为水饮,水饮侵凌心脏,则出现心悸;水饮上犯肺脏,则见咳嗽;水饮停于胸胁,则见胁下胀满、咳唾疼痛;痰饮停于胃肠,则见胃胀纳少、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口黏乏味;痰结咽喉,则咽喉梗塞不利;痰留经络,则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此外,由于津液与气血关系密切,津液停滞不化,就会导致气机阻滞;津液亏乏,造成血燥生热,或血液流通欠畅引起血瘀;津液丢失过多,也可能形成气随津液外泄,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症。

参考资料

1.津液的概述·正保医学教育网

2.中医理论中的津液是什么?·神农网

关键词: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