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中国上古母系社会时期聚落首领)
娲皇:女娲氏,又称女希氏、有蟜氏,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母系社会时期聚落首领或部族。华夏族始母,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先始,古神女而帝者,是炎黄二帝的母族,位列“三皇”、“五氏”之一。相传是华胥氏之女,与伏羲是血亲兼配偶。
本名女娲
女希氏、有蟜氏
娲皇、阴帝
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
华夏族前身
母系末期
女氏一族风衮部落
父系萌芽时期
奠基社会文明基础
华胥、伏羲
释义
(1).神话传说中的古帝名。参见“女媧氏”。
(2).相传为夏禹之妃,涂山氏之女。《史记·夏本纪》“予娶涂山”[1]
(3).太行山别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坤舆·山》:“《十道山川考》,太行山为天下之脊,一名王母,一名女媧。”
主要贡献
质展人口
凡有女娲庙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娲庙求子的习俗。虽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却浸透着一种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原始时代,部落战争十分残酷、频繁,而且全靠人力对抗,死亡者众多。所以,人们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兴旺,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于是,“女娲造人”应运而生。
这些传说是由于当时受到母系社会的影响,从而来编造这么一个英雌,体现出了当时的母系社会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女娲造人的神话,反映出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状况。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存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子女只认自己的母亲,是无父无夫的国度。女娲造人的神话正是含有母系社会的影子。
抗洪救灾
某些史前事件虽以民间传说或神话的形式存在,但却存在着事实依据。关于“女娲补天”是否存在着这种事实基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提出,女娲补天的神话实际上可能是远古时代的一次陨石雨灾害。
传说的精彩描述完全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滥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和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
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这次灾害就是陨星雨撞击事件。巨大的撞击灾害来临后,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和外迁,使当地繁盛的古文化从此中断。灾害过后的若干年,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这一灾害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便诞生了。
规矩法度
传说中女娲执规,伏羲规矩以“规天为图,取地为法”,因而天圆地方,一直是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说法。在中华社会词典里,规矩是文明的标志,规圆尺方,它的引申义就是管束人的律条。
例如在《女娲伏羲图》中,女娲伏羲把手中的规矩高高地举过头,盖以规矩成方圆,喻开天辟地之意,托日月象征是在天上,也暗示一阴一阳;周身是五洲星辰般的地图,表明后人社稷要靠规矩治理天下。因此,女娲伏羲像是情欲和理性的二元构成。女娲伏羲手持规矩,规矩既是生产工具,又象征着社会秩序,也是文明的一种象征。
《淮南子·览冥训》:“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虚无纯一,而不喋苛事也。”《淮南子·说林训》:“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
平定叛乱
伏羲逊位,女娲登基之际,诸侯叛乱,民不聊生。传说有娲氏登基了皇位,镇守冀方的共工氏因争不到帝位而发怒,就兴风作浪,有娲氏即令祝融氏迎战。共工氏叛乱,女娲氏奋作,灭共工谓王霸之功。
此说见于《路史·女娲补天》:“予观《列御寇》记共工氏触不周及女娲补天之事,盖言共工之乱扰天纪、绝地维、天柱折,此大乱之甚也。女娲氏作,奋其一怒,灭共工而平天下,四土复正,万民复生。”
正婚姻
女娲梵金祈祷上苍,阴旨自己作为婚姻匹配牵线搭桥的媒人。《绎史》引《风俗通义》:“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路史后记.卷二》云:“以其(女娲)戴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礼为高媒。”
《路史后记二.余记二》云:“高媒古祀女娲”。并制定婚姻行聘之礼仪。当男方向女方求婚行聘之时,必须向女方馈赠精美规整的兽皮和新鲜肥美的肉食,作为聘证,以示“对偶”婚姻制度的规范和郑重。
后来,逐步发展成:天子出巡所张扬的仪仗旌旗上绘绣日、月、升龙、降龙图腾,进一步宣扬标识伏羲女娲男女“对偶”婚姻的优越及阴、阳结合之天道。日为伏羲,为阳、为升龙;
月为女娲,为阴、为降龙,二龙对峙,日,月同辉,阴、阳和谐,共同构成升平世界(天下)。直至今天,男聘女嫁,仍保留了行聘习俗。特别在川、滇、交际处居住的纳西族人,他们既使在葬礼唱词中仍有:“重兴伏羲(女娲)两兄妹,合成夫妻万千年”的句子。
定姓氏
“姓”是血统家族的标志,“氏”是姓的分支。姓氏的基本功能:区别血统,辨别婚姻,同时,又克服了因同姓(近亲)婚的结果造成“其生不蕃”的遗传恶果。
进入半农耕社会后,先民们的衣、食、住、行有了基本保证,社会财实开始有了积蓄,人际间的交往,交易关系逐步增长和繁荣,交际场合,交易市场,交易手段,交易秩序急待建立完善,为便于接洽,交际,交易人员必须有一个固定的称谓符号,有叫有应,才能达到交易后双方等价均衡。
为创建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交易秩序,女娲为先民创造了代表个体的一种符号-“姓”。这种以母系氏族创造的姓氏,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它从“女”旁或含“女”字。例如:姜、姚、妫、姞、安、晏、娄、嫪、妘上古八姓等等。它充分标识了母系氏族社会共同血缘关系的表征。
它不同于先秦时代和后来的姓氏观念。那时的姓可以分支,可以重新设置,这是女娲发起,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姓氏。它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团结和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开山作用。
有资料表明女娲开创姓氏文化新纪元的记载:《太昊纪》云:“女皇氏、女包娃云姓、太昊之女帝也,出于承匡、少佐太昊、祷于神祗而为女妇正姓氏。”
在推行人类代表符号——“姓氏”时,女娲以身作则,率先为自己定了姓-“风”。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云:“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德。”《中国姓氏大全》云:“相传伏羲、女娲皆风姓”。春秋时期风姓更为盛行。任、宿、须句、颛臾等四个国家的臣民都一字姓“风”。
制礼乐
女娲发现初春时期的嫩柳细枝,抽去木质部分,所余之外皮筒,稍作加工,便能吹响,且又可根据其粗细长短,加工成不同型号的小乐器。为使先民共享此乐趣,创建她们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民众的自娱自乐文化生活,计划大力发展,全社会普及这种乐器。
可是,嫩柳细枝只能在初春时期找到,季节性强,不能常年使用。后女娲又发现一种细竹子能代替嫩柳细枝儿,常年管用,一劳永逸。于是,女娲遍找适合制作乐器的这种细竹,后来在双洎河畔找到了这种细竹林子。
于是,女娲利用这种竹子研制出一种新型乐器,这种乐器既可单管使用,又可集装成型,在技术上和效果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种新型乐器叫做“笙篁”。《中华古今注》卷下曰:“问女娲笙篁”。
问曰:上古音乐未知,而独制笙篁,其义云何?答曰:“女娲、伏羲之妹,蛇身人首,断鳌足而立四极,欲人之生而制其乐,以为发生之象,其大者十九篁,小者十二篁也。”
《世本帝系》.:女娲氏命令娥陵氏制做都城良管,用来统一天下的声音;命令圣氏为斑营,相合日月星辰,名叫充乐。完成,天下没有不合理。”
芪除疾
从前,女娲城生长着一种野草,先民们叫它芪草。这种草可以食用,并不稀有,女娲城遍地皆是,所以,人们并不格外珍惜它。
泥人随俗以后,和正常人一样,七情六欲样样俱全,人们之间相安无事。
可是,有一年天降瘟疫,人们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好好的人,一染上这病,不几天就死了,特别奇怪的是,得这种怪病的全是随俗后的泥人。
女娲很伤心,眼泪掉在一棵芪草上,奇迹突然出现了。这棵芪草瞬间长的惊人,柄粗叶茂。女娲感到很奇怪,就叫病人试着吃这种芪草。很快,这个人的病好了。
于是,女娲就叫染病的人都吃这种芪草,所有的病人很快都恢复了健康,先民们为感谢女娲用这种芪草治好了大家的病,拯救了大家的命,就把这种芪草叫做“女娲芪”,也就是现在的中草药“黄芪”。
命四时
关于女娲造福人类的事迹不乏记载,如:楚帛书中言:四神(女娲所生之四个孩子)乃作。至于复(天盖)天旁动,杆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这是说:女娲命其所生的四个孩子,作为掌握四时的大神。
四位大神懂得阴阳参化的法则,使天地运作正常。故得以山陵通顺,河水畅流,四时有序。为了使天体更牢固地运转,四位大神又造了天盖,为防止天盖塌陷再给先民造成天灾人祸,四位大神又用五种颜色木的精华支撑天盖,确保众民安全。
参考资料1.女娲·词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