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是清末甲午科状元、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实业家、教育家、爱国主义者张謇抱着“教育救国”、“师范为教育之母”的信念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创建的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与南洋公学师范院、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一起被世人公认为中国师范教育肇端的三大源头。1953年转为公立,改名为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1958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合并;2005年4月,经江苏省教育厅和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与发端于1906年的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并增挂江苏教育学院南通分院校牌。学校具有111年的办学历史且体系完备,在中国师范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文名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外文名

Nantong Normal College

简称

南通高师、通师高专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张謇、沙元炳等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师范类

主管部门

江苏教育学院

现任领导

朱月萍

院系设置

人文系、数理系、外语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学前系、信息技术系等

校歌

《通州师范学校校歌》

院训

坚苦自立,忠实不欺

院歌

坚苦自立,忠实不欺

院庆日

地址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育贤路2号

院校代码

14493

主要奖项

省、市文明单位

知名校友

刘瑞龙、顾秀莲、袁翰青、严志达

校 训

坚苦自立 忠实不欺

历史沿革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是一所以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为主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其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汇融了

南通师范学校、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和海门师范学校三支主要源流。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我国逐步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日渐深重。尤其是在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更是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掠夺土地,国家、民族的命运到了存亡危机的紧要关头。这时候,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发出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呼声,他们开始创办实业,提倡和创设新式教育。在这种历史潮流之中,南通地方以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其兄张詧以及梁孝熊、顾中一、沈书生为代表的开明、进步士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求活之法,唯有实业、教育”,“实业、教育富强之本”,于是在二十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中,他们在南通地方倡导并建设起一个包括师范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近代学校教育体系。他们最先创办师范教育,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须从小学始,尤须从师范始”,“师范为教育之母”。

分校时期

一、南通师范学校

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正月,张謇向清两江总督刘坤一提议在南通地方创办公立师范学堂,但他的提议却遭到一些官僚的阻挠、反对,于是他召集范当世、沙元炳等地方士绅讨论,毅然决定自办师范学校。三月,张謇以通州(今南通)城东南千佛寺废址为基础,把自己办大生纱厂应得的酬劳拿出来作为建校资金,建筑校舍。五月,刘坤一正式批复学校“准予立案”。学校初名“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张謇亲任总理(民国后称校长)。

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与南洋公学附设师范院、京师大学堂附设师范斋一同被公认为中国师范教育肇始的三大源头,因而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初一( 1903 年 4 月 27 日 ),学校正式开学。当天,张謇在校内揭示《总理开校演说词》,后来他把其中“坚苦自立、忠实不欺”八字作为校训,要求师范生学会为“经师”、为“人师”。

建校时,学校占地 41 亩,校舍 500 余间。设有师范四年制本科、两年制简易科和一年制讲习科,培养不同层次的师资人才,以适应地方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为造就各种地方建设人才,学校曾先后附设测绘科、农科、土木工科、蚕科,为南通地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打下基础。学校先后聘请 8 名日籍教师和以国学大师王国维、绘画大师陈师曾、教育家江谦为代表的一流师资到校任教。为辅助各科教学,配合学生学习知识, 1905 年学校建成附属博物苑(今南通博物苑前身),供博物、历史和理化课教学之用, 1906 年学校建成附属小学,供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

1912 年民国创立,因学校“开全国之先河”,“规模宏大,成绩昭著”,江苏省公署改其为“江苏省代用师范学校”(即代用为省立师范)。 1921 年,改称“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学校”。期间,由于办学经费由江苏省补助,办学规模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校学生由几十人发展到四、五百人。 1922 年,为研究和试验乡村教育,学校在南通县近海创设附属垦牧乡高等小学(第二附属小学)。 1923 年 8 月,遵“壬戌学制”,师范部改设高中师范科及初中。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江、浙地区试行“大学区制”,取消“代用”,并规定师范不得单设。学校遂恢复私立,改称“私立张謇中学”,招收初中及高中师范科学生,同时组织校董会,决策学校办学, 1929 年又改称“私立通州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1938 年 3 月,日寇登陆南通,学校被毁。为保持民族气节,维系教育命脉,广大师生迁往位于东南沿海的第二附属小学坚持敌后办学,至 1946 年迁回南通城,这一时期习称“侨校”。 1945 年抗战胜利后,在 张季直 先生手创教养事业复兴委员会和大生纱厂支持之下,学校在惨遭日寇践踏、破坏的旧校址重新兴建校舍,完成了复校重建工作。

1949 年 2 月,南通城解放,从此学校获得了新生,办学规模和层次都获得质的飞跃。 1952 年学校改为公立,并作为江苏省重点配备的学校之一,专向发展师范教育,初中部并入南通商益中学(即今南通市启秀中学),校名改称“苏北南通师范学校”。 1953 年,江苏建省,遂改称“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 1958 年,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合并。为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先后增设简师、初师、幼师和音乐、体育专业。

1966 年后文革十年期间,学校正常教育受到破坏,领导、教师横遭迫害,校舍被占用,校名曾改为“南通市师范学校”,一度只办初、高中及工农兵学员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进入了办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学校秉承“勇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教师教育模式,成为我国中等师范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1984 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南通师范学校在全国最早创设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五年制师范教育,并且在学制改革、学科建设、课程建构等方面,于中等师范教育领域之中,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其改革成果为我国中等师范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学制改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丰富师范教育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学校的改革实践与经验受到有关方面的热情关注和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曾多次报道学校的改革成果, 1986 年学校的教育录像作为我国中等教育的典型在第 40 届国际教育大会上交流放映。 1988 年 6 月受到国家教委的首批表彰, 1991 年至今一直是“江苏省文明单位”,此外还曾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集体”和“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等光荣称号。 1995 年春李岚清副总理来校视察,在观看了五年制师范生职业能力汇报后,十分高兴地发表即席讲话,称赞学生“后生可喜”,并希望南通师范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

二、南通女子师范学校

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十二月,本着“女子教育不可无师,与国民教育尤须有母”的认识,由张詧私人捐资购买南通城东柳家巷陈氏老宅,张謇及地方乡绅集资捐助,共同创办起通州公立女子学校。学校由张詧任总理,张謇任协理,并聘请近代著名女诗人范姚蕴素担任校长。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三月,刊布校章,招生开学。十一月,学校改为“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设有师范四年制本科和初、高两等附属小学。

通州公立女子学校和师范学校是近代教育史上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女子学校之一,而至 1907 年清王朝颁布《奏定女学堂章程》之前,公开创办女学是被明令禁止的,因此,通州公立女子学校和师范学校的创办可谓是开风气之先。

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年)二月,因学校学生人数增加,校舍不敷使用,张詧又筹款购买南通城北珠媚园旧址建筑新校舍,宣统二年( 1910 年)二月迁入。

民国成立后, 1912 年 5 月,改通州为南通县, 11 月,县议会决定将学校改归县立, 除原有经常费外,其他开支有南通县公署在教育经费中划拨,遂改称“南通县立女子师范学校”。 1913 年 8 月,张謇出资在校内附设女工传习所,聘请近代刺绣大师沈寿任主任,培养出一批刺绣人才,发扬了中国刺绣艺术。 1914 年 10 月, 张杨 夫人捐资 在校内建成附属幼稚园。 1920 年 5 月,因附属小学办学规模扩大,张謇、张詧出资在南通城南段家坝购地建筑校舍, 1921 年 2 月师范部迁入,珠媚园校舍归附属小学使用。 1923 年 8 月,遵“壬戌学制”,师范部改设高中师范科和初中。 1924 年 7 月,经南通县教育局同意,将北土山小学划为附属小学分校,供师范毕业生从事乡村教育实习。 1926 年 4 月,为纪念创校二十周年,学校毕业校友捐资在段家坝校址旁创办纪念小学一所,赠送母校。学校仿美国乡村小学样式,重点研究小学单级教学,以使参与实习的师范生毕业后能适应乡村教学需要。

1938 年日寇占领南通城后,学校坚持敌后办学,辗转大江南北,先后迁金沙、上海、如东丰利和四安县办学。 1943 年 5 月,因日寇清乡大扫荡,学校疏散停办。同时, 1942 年 5 月以后,日伪占领下的南通在珠媚园校址续办南通县立女子师范学校,以解决失学在家的学生就学问题。抗战胜利后,由南通县政府接收,恢复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办学。

1949 年南通解放后,学校改称“苏北南通女子师范学校”, 1953 年改称“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 1952 年 9 月,为适应小学、幼儿园师资需要,增设师范速成班和幼儿师范科,同时初中部与南通崇英中学合并组建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即南通市第一中学)。 1958 年 5 月,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合并,原附属小学,改为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三、海门师范学校

清朝末年,康梁变法,废科举、兴洋务、办学校。为推广“癸卯学制”,适应教育变革,地方政府和开明乡绅开始着手创办师范教育,培养师资。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海门直隶厅同知(县长)梁孝熊在县治茅镇东首的文庙(即孔庙)内厅举办“县立师范传习所”,学制 8 个月~ 1 年。同年,海门乡绅顾中一在县署东文昌宫创办“民立师范学校”,聘请地方新知人士沈书生担任校长。这两所师资培训机构的创办成为海门进行师资培养的先声。

1912 年民国成立后,地方知名人士、国会议员茅祖权等在孔庙续办“师范讲习所”,次年,收归县立,改为“海门县甲乙种师范讲习所”,学制 1 ~ 2 年。 1917 年学校改名为“海门县单级师范学校”,培养适应乡村教育的复式教学师资,一年后学校停办, 1920 年又复办。至 1922 年,学校改为“海门县立师范学校”,学制三年, 1930 年再改为“海门县乡村师范学校”。 1934 年起再度停办。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从“县立师范传习所”到“乡村师范”,学校多次停办,实际办学时间不足 28 年,但仍然为祟明、海门、启东等地培养了 600 多名师资。许多毕业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1949 年海门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旧学校,废除了旧教育制度。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文教事业形势, 1951 年 8 月,海门县人民政府决定,并由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报请苏北行政公署批准,正式创办新的师范学校,取名为“苏北海门初级师范学校”,承担启、海、通、如、祟(祟明) 5 县小学师资的培养任务。初师阶段,学校为 5 县培养了 1100 多名师资。 1956 年 5 月,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将学校由初级师范学校升格为中等师范学校, 8 月,学校改名为“海门县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 3 年。 1960 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单位。 1962 年,国家经济面临困难,学校奉命停办。

1972 年,南通地区革命委员会为解决南通地方农村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决定报请省革命委员会教育局批准复办海门师范学校,学校隶属南通地区。 1979 年 5 月,学校正式定名为“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为省属全日制中等师范学校。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 3 年。除普师专业外, 1976 年 9 月起,学校增办音乐、体育、美术 3 个专业。 1996 年 9 月起,学校试办五年制大专班, 1999 年起,全面启动五年制大专学历教育。 2000 年,学校创办了以海门师范早期领导人、第一个中共海门支部创立者张冠今的名字命名的附属中学——南通市冠今中学。 2003 年,学校设立非师范五年制高职专业, 9 月,首批招收办公自动化、商务英语、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建国后,海门师范学校为南通地区及周边的崇明、沙州(现张家港)等地大量基础教育师资,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校曾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市、省级先进集体,成为江海地区培养园丁的摇篮。

合并时期

三所师范绵延流长,百年历史满溢芬芳。一百多年来,学校历经时代变迁,数历劫难而始终办学不辍,且代有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在改革中不断奋进,教育教学和事业规模都获得巨大的发展。一百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教师教育模式。尤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校坚持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在学制改革、学科建设、课程建构等方面为中国当代中等师范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百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校风、学风。在这里曾诞生了南通和海门地区最早的共产党组织,革命的火种从这里遍撒在江海大地。

为更好的发扬学校百年的优良传统,积极应对二十一世纪教师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办学层次, 2005 年 5 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由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和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同时增挂江苏教育学院南通分院的牌子。南通高等师范学校的组建是学校办学跃上高等教育序列的新的发展平台,学校将秉承百年的文化积淀和办学传统,肩负服务南通基础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历史使命,以建设一所兼顾本科的中等规模的师范类专科院校为目标稳步发展。

学校概况

学校规模

学校现有南通、海门、三里墩、新城四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总计519.06亩(另有实践基地240亩),校舍建筑面积11.63万平米。设有人文系、数理 系、外语系、艺体系、信息系·现教中心和学前教育系(基础教学部)6个教学机构,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2个五年制专科师范专业,以及6个五年制专科非师范专业。其中,小学教育专业包含小 学文科、理科、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7个专业方向,非师范专业有商务英语、商务日语、旅游英语、计算机应用、装潢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 等。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4006人,其中,师范专业学生3472人,非师范专业学生534人,省、市免费师范定向生756人。教学班级103个,普通全日制学生4322人。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96人,专任教师301人。其中,正教授12人,副高职称教师11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42.52%;具有硕士学位者49人,占专任教师的16.28%,另有在读研究生42人。

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水平呈上升趋势;通过选拔和 培养,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裕、充满活力,以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为主体的人才梯队。在各个学科和专业领域,培养了市级以上(含市级)学科 带头人、骨干教师23人,校级以上教学名师7人,省“333”、市“226”人才培养对象20人,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的专家型教 师10多名;形成了语文、历史、教育学等3个省高师学科建设基地,培育了多个优秀教学团队。

发展规划

高等教育大众化

师范院校综合化

小学师资本科化

夯实专科基础、前瞻本科培养

从百年师范名校向新型师范院校实现华丽转身

到2020年,力争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化、高水平、开放型教师教育基地、教育科研基地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确立为中长期的发展目标。

校园文化

校训

艰苦自立 忠实不欺

(源自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创校人张謇1903年4月27日《总理开校演说词》)

校歌

校歌(1903年)

F调 4/4 张謇词

沈心工曲

狼之山 青迢迢,江淮之水 朝宗遥。

风云开张师范校,兴我国民此其兆,

民智兮国牢,民智兮国牢,民智兮国牢,

校有誉兮千龄始朝。

三业精神

智民兴国、立己达人的崇业精神。

沉毅勇为、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

中西贯通、知行并进的敬业精神。

文化特质

艰苦奋斗、办学不辍的实践品质

崇尚进步、一意进取的开放传统

追求真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

首重道德、行为世范的人格精神

强学力行、博见精思的教育理念

院系概况

人文系

人文系创办于2009年2月,前身为中文社会教研一室、二室。现设有小学教育(文科方向)、学前教育两个专业,汉语、文学、写作、公共语文和社会历史等五个教研室,其中小学教育(文科方向)为学校首批教学建设项目特色专业培育点。

人文系传统悠远,积淀深厚。历史上,涌现出一批学养深厚、诲人不倦的知名教师,如王国维、顾怡生、曹文麟、史友兰、张梅安、江树峰、王均、王楫、王景山、严迪昌、朱嘉耀、刘秉熔、王亦群等,培养出李吉林、杨秀兰、张育新、陈锡珍、亓浦香、施建平、周益民等一大批在基础教育界有着广泛影响的知名教师,他们薪火相传、泽被后学,为人文系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人文系现有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现有专兼职教师55人,其中专职教师39人,副高以上职称34人,获得硕士学历教师11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中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人,南通市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江苏教育学院分院学科带头人5人、优秀班主任4人,国内高级访问学者3人,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2人,江苏教育学院分院语文、历史、政治协作组成员5人。他们教书育人,砥砺学问,奋力开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师范人文天地。

人文系成立以来,团结进取,奋力开拓,以“重人力、倡素质、崇学术、躬履践”为基本建设方略,积极打造专业特色,调整培养目标、推进课程改革、夯实管理基础,逐步营造起一个运行平稳、合作创新、特色鲜明的系科良性运作机制,为学校的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架起金色桥梁。

数理系

数理系现有小学教育理科、信息技术两个师范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职专业。各专业办学历史长,师资力量强,其中小学教育理科专业为学校首批教学建设项目特色专业建设点。

数理系下设系团总支和数学、科学、信息技术三个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6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24人。教师队伍中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人,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科学技术带头人3人,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江苏教育学院分院学科带头人2人,国内高级访问学者3人。原数学与科学教研一室于2006年被江苏省总工会表彰为“学习型班组”、2007年被教育部等十部委表彰为“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

数理系承担着全校各专业理科公共基础课和系内三个专业专业课程的教学。全体教师工作兢兢业业,致力于课程建设,其中《初等数学》、《物理》课被列为学校首批教学建设项目优秀课程。

数理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参加省、全国各类科技大赛成绩突出,学校因此被表彰为省科技特色学校。师范类毕业生在历年5+2专转本考试中成绩名列省前茅,一批毕业生成为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名师。高职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活跃于网络、广告、通信等领域。

教育科学教学部组建于2009年2月,是学校唯一的公共教学部门。现有专兼职教师18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江苏省教育学院分院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3人,南通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科带头人3人,南通高师教授候选人1人,南通高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南通高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博士(含在读)2人,硕士(含在读)4人,副教授9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3人,助理讲师3人。[12]

艺体系

国际交流

新加坡维多利亚初级学院华乐团与我校交流活动圆满落幕

12月10~12日,新加坡维多利亚初级学院华乐团一行慕名来我校进行参观交流。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我校与维多利亚初级学院华乐团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交流,充分展示了我校在音乐教学上取得的成果,并合力举办了中国民族器乐音乐会,反响热烈。

期间,维多利亚初级学院师生观摩了我校艺体系器乐的上课现场,并与我校师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就专业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林向斌指挥为我校音乐专业的师生奉上了精彩的讲座——“新加坡华乐的发展”,拓展了我校师生的国际视野。

经过2天紧张的排练,中国民族器乐音乐会在综合楼四楼报告厅隆重举行,由我校艺体系民乐团与维多利亚初级学院华乐团共同演出。此次音乐会精选《花好月圆》、《祭神》等8首民族器乐作品,形式多样,以其新颖的曲目和娴熟的表演获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此次交流活动中孙国春副校长给予了周密的布置,艺体系的师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赢得了来宾对我校音乐教育的赞赏。同时,我校音乐专业师生也在此次活动中受益良多,开拓了音乐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随着学校的高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影响力逐步提升,相信此类交流活动会越来越多。

学前教育系

教育科学教学部

教育科学教学部的前身为南通师范教育学科和海门师范教育学科,承两所百年名校的历史涵蕴,迎新世纪改革潮流,为师范教育的辉煌曾谱写过壮丽的篇章。曾参与或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研究课题,如,“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五年制师范教育实验”、“培养未来教师研究性教育实践素质的探索”、“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研究”、“田园式乡村小学建设的个案研究”等。许多大型教育活动,都有过教育学科教师的重要贡献。两校合并以后,学科力量更得到增强。在学校所承担的国家、省、市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班主任培训、育婴师培训中,都有教科部教师活跃的思想和身影。在南通市“家庭教育指导”、“女职工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科部也承担着重要的工作。所负责的教育实践、职业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展示出本部门的专业优势。

教科部教师承担着“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班主任专题研究”、“幼儿教育学”、“幼儿园管理”等10多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主持和参与省、市级“十一五”课题6项。部门建设的价值定位是:坚持师范教育特色,扎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现实,善于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学术性和示范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积极探索师范专业学生适应未来教师职业的新途径。

学科建设

五年制师范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为:1.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同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3.具有编制具 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 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置:开设政治、文选、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10门基础课程(高中);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学、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8门通识教育课程(大学);开设书法技能、语言实践、写作、信息技术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乐理与视唱练耳、琴法、舞蹈、美术等9门技能课程;开设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文学、幼儿园管理、课程与游戏、幼儿园环境设计与玩具制作,包括开设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数学与科学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幼儿艺术教育、幼儿社会教育等5门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在内的14门专业课程;开设通识素养类选修、教师专业类选修、艺术与体育类选修、职业规划、指导类选修等4门选修课程;开设军训与国防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5门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文科方向)

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小学语文、社会等文科课程教师, 培养目标为:1.热爱祖国,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良好的道德和正确的教育思想;2.掌握小学教育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特别要在 文科方向,即语文、政治、历史等方面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3.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能 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并能兼教小学其他一两门课程,有熟练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能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验并能撰写教育教学论文;4.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和外语应用能力;5.有从事社区管理、文秘、宣传等其他工作的能力;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审美能力,热爱劳动,身体健康。[20-21]

课程设置:政治、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文选、现代汉语、写作、语言实践、大学数学、大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基础、品德发展等19门同时教育课: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艺训练、书法技能、形体礼仪、现代教育技术、班队管理技术、教育科研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与研究等11门教师教育专业课;开设阅读指导、古代汉语、形式逻辑、中国古代史、儿童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江苏地方文化、人口资源与环境、社会学、现代科技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学等17门专业方向必选课;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类、教学理论与技能类、艺术与体育类、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类等4门公共任选课;开设军训与国防教育、劳动技术、教育见习、实习、研究性学习(毕业设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5门实践活动课程。

办学历史长,底蕴深厚,经验丰富,师资强大,学科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过硬,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掌握数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小学教育专业技能,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初等教育数学、科学教学的师资。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的落实:扎实的专 业技能,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毕业生除可以从事初等教育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外,也可从事教育科研、文秘、社区管理等方 面的工作,就业的面比较宽。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课程设置: 五年制师范教育(数学与科学方向)开设包括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中国通史等在内的16门通识教育课;开设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与研 究、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在内的11门教育专业课;开设空间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与统计、初等数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设计、普通物理、生命 科学导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等课程在内的13门学科专业课。另还开设各类选修课程。

中文与社会方向

中文与社会方向开设包括政治、语文、现代汉语、中国通史以及信息技术在内的16门通识教育课;开设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口语、教育科研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与研究等在内的11门教育专业课;开设古代汉语、形式逻辑、写作、儿童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文学概论等课程在内的14学科专业课。另还开设各类选修课程,以及各类实践活动课程。

文秘专业

文秘专业开设政治、外语、职业指导、音乐、体育、美术等公共必修课,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班队管理、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法等教育专业课程;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汉语、中国文化、应用写作等学科专业课;另外根据文秘专业的特点,在专科段还开设了秘书学概论、文秘实务、档案管理、商务法学、办公自动化管理及应用等文秘专业课程。

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开设包括政治、语文、数学、历史、信息技术、中国通史等在内的16门通识教育课;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班队管理、教育科研方法、电化教学以及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在内的9门教育专业课;开设综合英语、阅读、语音、英语视听、翻译、英美概况以及英语写作等12门学科专业课;另还开设各类选修课程,以及各类实践活动课程。

美术专业

美术专业开设政治、文选与写作、数学、微机基础、历史以及地理等11门通识教育课;开设教师口语、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学概论等教育专业课;开设素描、色彩、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水彩画、中国画、速写、版画、油画、装饰画、书法、中外美术鉴赏、艺术概论等15门美术专业课程。另还开设各类选修课程,以及各类实践活动课程.[23-26]

信息技术专业

本 专 业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系统等基本知识;接受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掌握信息技术教育、 应 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适宜于到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各类教育媒体管理、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信息技术专业开设政治、文选与写作、数学、英语、历史以及地理等14门通识教育课;开设教师口语、心理学、教育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小学数学教育与研究教学概论、教育科研方法等教育专业课;开设计算机导论、工具软件、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英语、多媒体素材采编、网络原理、VB程序设计、Flash动画设计、java程序设计、asp动态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像设计等18门信息技术学科专业课程;另还开设各类选修课程,以及各类实践活动课程。

五年制高职

国际商务专业

国际商务专业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自然综合、艺术欣赏、历史以及地理等14门通识教育课;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报关基础、物流管理基础、基础会计学、商务英语、国际商法常识、市场营销基础学、社会心理学、进出口单证实务、电子商务基础、国际金融、涉外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20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另外还参加各类资格考试以及各类实习实践活动。

商务英语专业

商务英语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自然综合、社会综合、艺术欣赏、以及职业指导等14门通识教育课;开设商务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听说、商务应用文写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报关基础、物流管理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市场营销基础、社会心理学、进出口单证实务、电子商务基础、国际金融、涉外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20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另还参加各类资格考试以及各类实习实践活动。

计算机应用专业

五 年制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面向 IT行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 力,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以及 技术服务与销售等工作,熟悉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与应用技术,能够进行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多媒体软件设计,熟悉相关的网 络配置和维护过程,能够在企事业单位 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本专业开设政治、 文选与写作、数学、英语、物理、计算机 应用基础等通识课程;开设计算机导论、计算机英语、VB程序设计、、VFP数据库程序设计、photoshop图 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AUTHORWARE、3Ds Max、AUTOCAD辅助设计、DREAMWEAVER网页制作、JAVE 、 SQR SERVER等专业课程。

电脑艺术专业

五年制高职教育电脑艺术专业开设文选、写作、高等数学、初级英语、历史、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等通识教育课。

专业课程:素描(设计素描)、色彩(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形设计、字体与标志设计、包装设计、艺术概论、设计概论、摄影(含外出写生)、透视、展示设计(含外出写生)、corelDRAW、photoshop 图像设计、Autodesk CAD、Autodesk 3Ds Max、Flash、Dreamweaver、Maya、Adobe After Effects、影视片头制作、网页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设计、动画技法、动画场景设计、动画造型设计等电脑艺术专业课程。另外还参加各类资格考试以及各类实习实践活动。

书籍:《中文Flash 8动画设计案列教程》、《Autodesk 3ds Max 2010标准培训教材 |》、《Maya动画制作案例教程》、《Adobe After Effects 7.0标准培训教材》、《动画技法》、《动画原画制作》、《动画场景设计》、《动画造型设计》、《Collins 欧美动漫技法经典教程 卡通动画》、《高等院校动漫素材 漫画创作》、《超级漫画素描技法 基础篇》、《艺用人体结构运动学教程》。

常用软件: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Indesign、Flash、Fireworks、AutoCAD、dreamweaver、3DMAX。UG、 Pro/Engineer。

毕业典礼

2012届

胸怀理想,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012年7月3日上午,我校2012届学生毕业典礼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学校党委、校长室、各办处系部负责人及2012届908名毕业生参加了典礼。活动由孙国春副校长主持。

首先,学校党委、校长室成员为毕业生颁发了毕业证书。接着,陈情副校长宣读了2012届优秀毕业生的表彰决定。优秀毕业生代表——英语07(2)班耿晓佳同学代表全体毕业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她说:感谢母校,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构筑了坚实的平台;感谢 老师,教会了他们知识品德、为人处事……随后,徐莉老师代表全体班主任深情款款地道出了她的临别寄语,她在发言中叮嘱即将远行的孩子“再苦也别忘记坚持,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累也要注意爱惜;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受邀前来参加典礼的我校92届校友——雄风国际集团老总姜雄烽面对此情此景,忆起了20年前的毕业,颇多感怀,他用自己切身的经历和学弟学妹们畅谈了创业的体会,也为2012届毕业生指点了未来发展的路径。最后,党委副书记、校长丁兆雄语重心长地和同学们畅谈人生感悟,激励2012届毕业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胸怀理想,执着追求,开拓进取,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深情的叮咛,热情的掌声,五彩的鲜花,这些感动和记忆,将永远铭刻在2012届908名毕业生的心中。

2013届

2013年7月3号上午,我校隆重举行2013届学生毕业典礼。学校领导、各部门各系部代表出席见证了同学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毕业典礼由副校长陈情主持。

学工处在典礼开始之前精心准备了《栀子花开》、《同桌的你》、《友谊地久天长》等充满温情歌曲,并将学生们在校期间的活动照片制成PPT在大型电子屏上滚动播放,深情并茂PPT将入场的学生一下子带进了毕业典礼的氛围中。典礼开始,学校党委书记黄建辉宣读了2013届优秀毕业生的表彰决定,李雯同学代表全体毕业生深情诉说对母校老师们五年来辛勤培育的感恩与依恋,坚定地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继续搏击人生的决心。

典礼上,纵有万语千言,也难以表达同学们激动的心情。各班学生代表手捧鲜花来到 班主任 老师面前,由衷地表达他们的敬意。 施一蓓老师代表全体班主任发言,深情祝福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学生代表袁怡楠和翟天文将2013届全体毕业生精心挑选的纪念品赠送给母校,书记黄建辉和校长丁兆雄代表学校接受了这一片盛情。在大家熟悉的《毕业歌》旋律中,各毕业班的班长依次登台,从校长们手中接毕业证书,也接过了深情的祝福。最后,校长丁兆雄致辞,他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福,并期待同学们不论今后身处何方,要继承母校的优良传统,牢记母校老师的谆谆教诲,母校和老师们会时时关注同学们的成长进步,希望同学们能够常回母校看看!

招生就业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系中国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02年创建的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创办五年制师范教育的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和幼儿园师资及其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主要任务,是同类学校中唯一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设有文科、理科、英语、学前、音乐、美术、体育等7个师范类专业和商务英语、商务日语、旅游英语、装潢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脑艺术设计等6个高职类专业。百年辉煌的办学历史,厚实丰赡的文化积淀,使本校毕业生不仅具备良好的人文品质和超拔的职业素养,而且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1]

成才报国

2008年5月,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原国家江泽民同志为我校欣然挥毫题词“成才报国”。

学校创办百余年来,秉持“坚苦自立、忠实不欺” 的校训,弦歌不辍且代有发展,文化积淀丰赡,教学成果斐然,优秀人才辈出;先后培养了5万 多名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享有“红色师范”、“教师摇篮”的美誉。曾经荟萃了王国维、陈师曾、朱东润、李俊民、江树峰等一代名师,涌现出以 刘瑞龙(刘延东国务委员父亲)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革命志士,以顾秀莲副委员长为代表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化学家袁翰青院士、数学家严志达院士为代表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以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 家、教育专家和教学能手。据不完全统计,该校有80位校友成长为特级教师,占南通籍特级教师近一半,在已评出的100位“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中有 8位是南通高师的校友,在15位江苏新生代苏派小学教学名师中有6位是南通高师的校友。[2]

参考资料

1.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