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综合类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综合类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位于山水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是省属本科院校,入选“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襄阳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3月,襄阳师范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襄樊学院,2000年湖北工艺美术学校整体并入。201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学校被财政部纳入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高等学校,得到中央财政的直接拨款支持。2018年,正式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中文名

湖北文理学院

外文名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简称

襄大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类

学校特色

普通高等院校

主管部门

湖北省教育厅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唐峻

院长:丁世学

本科专业

59个

硕士点

3个

院系设置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

校训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校歌

《湖北文理学院校歌》

地址

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院校代码

10519

主要奖项

教育部全国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

知名校友

汪一洋、万建军、赵世举、孙华等

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05年襄阳府师范学堂创建

1913年襄阳府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

1928年湖北省立第十中学、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立第五中学

湖北省立第五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48年襄阳师范学校、湖北省立第五高级中学合并组建襄阳联合中学

襄阳联合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58年襄阳师范学校升格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襄阳师范学校(高师班)、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合并组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66年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创建

1993年襄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襄樊职业大学

1983年襄樊职业大学创建

襄樊教育学院

1984年襄樊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襄樊教育学院

襄樊美术学校创建

襄樊美术学校更名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

襄樊学院

1998年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襄樊学院。

2000年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并入襄樊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

200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的结论

2009年升格为本科第二批次(一)高校录取本科生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批复同意襄樊学院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

2018年1月,湖北文理学院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校园

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8个,现有教职工1595人,专任教师1071人,其中正高级160人,副高级470人,博士学位教师344人、硕士学位教师572人;国家级、省级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0余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聘任的兼职硕士生导师和本校聘任的硕士生导师共180余人,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柏灵、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等荣誉(客座)教授180余人,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

院系专业

学校开设本科专业59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18000人。有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机械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5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专业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8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5个。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校企(地)深度融合、科教有机结合、全员协作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特色日益凸显,多次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渐成特色,年度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00多项。

国家科研平台(6个):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中国屈原学会宋玉研究中心、国家汽车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与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湖北蓄电池质检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共建)、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湖北蓄电池质检中心共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文理学院分中心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2011计划)(2个):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数字化湖北省协同中心、汉江发展研究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筹)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校企联合研发中心(2个):酚醛树脂改性及应用研发中心(襄阳和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文理学院化科院)、压敏电阻器研发中心(与襄阳市三三电器有限公司共建)

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湖北文理学院

科研成果

2011年-2014年,学校获得国家基金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76项,市厅级项目35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2项;实现科研项目经费9900余万元;发表论文(作品)2600篇(幅),其中核心期刊1200篇(幅);出版专著200部;获授权专利150项。

文化传统

校徽

“古有卧龙出隆中,今有智人藏文理”,校标主要由内外两个圆形部分组成,外部圆形烘托出学院师生团结协作、与天和齐的校园人文精神。其轮廓为玉璧形,彰显学院师生比德于玉的优良传统;以湖北文理学院标志建筑图书馆为核心主体,九柱轮廓形象与下方“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校训相结合,印证了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整体形象端庄大方、文雅肃静,将湖北文理学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精髓展示的淋漓尽致。

玉壁上部“湖北文理学院”字样采用了中国著名书法家米芾字体,下部分书写英文字样,呈弧形,似底座,稳稳托起核心建筑,寓意学院吸纳中外精髓,博采众家之长,气吞山河、海纳百川之势,为中华腹地培育国之栋梁的民族情怀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

两条智慧线(智慧风)似诸葛智慧之风环绕其周,阐释了学院传道授业解惑,培养现代化智慧精英的教学理念;吸天地灵气,藏卧龙神韵,是精英培育的沃土,人才成长的摇篮。上环线寓意为天,下环线寓意为地,意味着湖北文理学院屹立于天地之间,上采天之精华,下引地之灵气,上下环环呼应,暗含古时太极八卦运转无穷,发展无限的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两弧又如两条蛟龙,生天地之间,立灵秀之地,环绕湖北文理学院,两条文理巨龙相对呼应,直上九天。暗点隆中古迹卧龙出山之笔,学院藏龙卧虎之意,跃然而出!

校训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学校校训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学院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唐峻

党委副书记、院长、医学部主任

丁世学

党委副书记

王为一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湖北省监察委员会驻湖北文理学院监察专员

宋双伟

副院长

汪云

党委常委、副院长、宣传部长

刘伦钊

党委常委、副院长

朱青林[2]

参考资料

1.学校简介·湖北文理学院官网

2.学校领导·湖北文理学院官网

关键词:湖北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