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图(阿斯塔那出土文物)

伏羲女娲图阿斯塔那出土文物

伏羲女娲图,是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被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一幅唐代(公元618~907年)名画,描绘的是伏羲女娲相拥交媾的景象,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以及未知的宗教含义。人类在1944年由美国人埃弗里发现脱氧核糖(简称DNA);1953年克里克教授绘制出DNA的双螺旋线结构图;1985年莱斯特大学的亚历克·杰弗里斯教授又发明利用DNA对人体进行鉴别的办法;DNA自1988年起开始应用在司法方面;1994年7月29日,法国法律规定了使用基因标记的条件……而这张出土于唐代的伏羲女娲交媾图所描绘的,正是人类DNA的双螺旋线结构图。这是神话与科学的又一次重叠。中国的图腾是龙,英文发音是long。这幅伏羲女娲交媾图,比亚当夏娃的传说,更加形象地呈现了人类的遗传形式,被记录了下来。

中文名

伏羲女娲图

朝代

唐朝

描述

伏羲女娲

材料工艺

绢本设色

尺幅

纵220,横116.5

出土

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

馆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基本资料

伏羲女娲图是唐一位不知名作者(公元618~907年)用绢本设色而成的,纵长220厘米,横长116.5厘米。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伏羲女娲上身相拥,以红彩勾勒或涂绘衣服,衣袖飞扬,伏羲手持矩,女娲手持规,代表天地方圆,下身蛇尾相交,交合七段,为同类绢画中交合最长的一幅,尾部粗长内勾,蛇尾以红、黑线勾边点线,内涂白彩。画幅上下以墨线勾绘日月星辰,象征整个天体在宇宙中不断运行。

画面背景上,头上绘日,日中有三足鸟,尾间绘月,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二人周围布满星辰,仿佛置身在浩渺的宇宙之间。在这幅图中,共有74个圆点,每一个都代表了一颗星星。在这其中,上面中央1点代表日,加上周围的11点共代表上天12月,下面中央1点代表月亮,加上周围11点共代表12辰。除去这些,还有50颗星星。有人把它与《易传》对应起来。书中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在伏羲女娲图中,有49颗是“实星”,1颗“虚星”,这样的安排刚好与《易传》相同[1]

在人类发现脱氧核糖分子的30年后,一个西方人发现了这张图上蛇尾的交缠,是双螺旋线的结构方式,也是生物的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分子结构。

作品意义

伏羲女娲图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图中男女二人,均微侧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对方腰部,另一手扬起,男手之矩而女执规;男女下半身均为蛇形,互相交绕,男女头之间上部绘日形,日中有三足鸟,蛇尾之下绘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

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圆点,当系星宿,情态生动,线条粗犷,色泽单纯,幅面缀以日月星宿之像,不仅有空间辽阔之感,也显示了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崇高意味。

整体构图又似直入云霄的参天巨木,让人联想上古天梯--建木,《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山海经·海内经》:“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大暤者,伏羲是也。

伏羲手里拿的是尺子,称“矩”,是用来丈量的。所谓“丈夫”注重“丈”字,“丈”说的不是长度,指的是拿着尺子的人在丈量,我们就叫他“丈夫”。丈夫指男人,从字形可知,在田里干活的人叫“男人”,在田里干活,要量有几亩地,量地的人就称为男人,这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女娲手里拿的是规,这是女人拿的。拿“规”是用来研究天象的。中国最早的立法就叫“女娲历”,也就是用来立法的。女娲补天又有一种说法叫“女娲补天”,不是说天露了。我们都知道一年有365天,在古代大巫们也知道。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女性正常月经为二十八天,算下来一年十三个月,13乘28为364天,少一天,多的那一天补在了二月。

参考资料

1.伏羲女娲图: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上游新闻

关键词:伏羲女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