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知识(介绍航空(及航天)知识的军事科普月刊)

航空知识介绍航空(及航天)知识的军事科普月刊

《航空知识》,中国大陆唯一一家专门介绍航空(及航天)知识的军事科普月刊,因其独特性、新颖性、趣味性及详细的知识内容而深受广大航空及军事发烧友的喜爱,该刊刊登的大量精美图片更是大受读者的欢迎。《航空知识》已经成为了国内刊物中的著名品牌。《航空知识》从一开始就定位在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普及航空航天科技的科普期刊上,从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语种

中文

类别

天文学、航空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航空学会

创刊时间

出版周期

月刊

国内刊号

ISSN 1000-0119

国际刊号

CN11-1526/V

邮发代号

2-410

定价

8RMB

名称

航空知识

英文名

Aerospace knowledge

目录

1 封面 直20旋风

2 封二 山鹰蹈海

3 拉一 滑翔远征

4 拉二 直8直升机与核潜艇协同救护演练

5 插一 Luminox贺岁2014

6 插二 蝎子待飞

7 插三 北京华彬天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8 目录 目录

9 插四 东莞澳奇模型

10 目录 目录

11 插五 台湾双隼

12 版权页 版权信息等

13 卷首语 空客,从举步维艰到海阔天空

14 博闻天下 要闻

15 好东西 好东西

16 中国故事 《东风21D,致命威慑还是夸大威慑?》

18 中国故事 《空地联勤剿毒村》

19 访谈 《特级飞行员带你走近舰载直升机》

20 访谈 《说说通用航空市场》

21 中国直20旋风 《又一个20飞起来》

22 中国直20旋风 《神鹰之路》

23 中国直20旋风 《中国黑鹰30年》

24 环球军情 《刀尖上的关岛要塞群》

25 环球军情 《源自日本,锁定日本》

26 环球军情 《韩国航天军工拜师俄罗斯》

27 武备志 《一小时如何打击全球》

28 战场纵横 《Ju88南俄战记》

29  看图说事儿/有奖评刊

30 快门风景 《在波音工厂接787》

31 乐享云端 快门风景

32 亲历 《0到100,我见证了F-35的成长》

33 课堂 《像嫦娥5号那样打水漂》

34 浏览 《新维京时代的太空危机》

35 浏览 《邮品上的南极航空探险家伯德》

36 寻踪 《揭开尘封的秘密》

37 寻踪 《寻踪汪伪空军》

38 寻踪 《张亚威的老照片》

39 空中茶寮 空中茶寮

40 封三 1951?吸血鬼变西北风

41 封底 台风裹着流星飞[2]

杂志介绍

中国大陆唯一一家专门介绍航空(及航天)知识的军事科普月刊,因其独特性、新颖性、趣味性及详细的知识内容而深受广大航空及军事发烧友的喜爱,该刊近年来刊登的大量精美图片更是大受读者的欢迎。

从1958年创刊以来,《航空知识》已经度过了48个春秋,作为新中国最早的航空航天科普期刊,同时也是第一份国防科普期刊,《航空知识》整整影响了几代人,许多当年热心捧读《航空知识》的青少年读者,如今已经成为祖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或管理骨干;而更多的志在蓝天的航空航天爱好者,更是在《航空知识》的熏陶下步入了航空航天高等院校的神圣殿堂,凭着执着的追求去圆心中的蓝天之梦。

《航空知识》最初的足迹可以追溯到1958年,该杂志原为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办的航空科普杂志,至1960年,由于纸张供应困难而停刊。但关心祖国航空科普事业的学者和领导们,始终牵挂着它的复刊。1963年2月,经聂荣臻副总理批示,同意成立中国航空学会,同时批准《航空知识》复刊,根据聂副总理的指示,《航空知识》复刊后,由北京航空学院主办改为由航空学会主办,以便借助学会各方面的力量把刊物办好。

7月,中宣部批准《航空知识》于1964年开始正式出版。航空知识》从一开始就定位在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普及航空航天科技的科普期刊上,从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航空知识》的出版发行得到了聂荣臻副总理以及钱学森、沈元、常乾坤等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聂荣臻副总理曾专门写信给编辑部,要求切实把刊物办好;钱学森同志还亲自为第一期《航空知识》题写了复刊词。

在航空知识创刊之初,国内的航空爱好者就对我刊报以极大的热情。1964年1月17日,《航空知识》第一期由科普出版社出版,当期全国发行22069份,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钱学森同志在热情洋溢的复刊词中写道,“作为一个力学工作者,我的工作与航空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航空知识》的复刊感到特别高兴,并在此祝贺,祝《航空知识》在这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取得成就。”第一期《航空知识》发表了介绍我国首位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冯如的文章和照片,作为首家新中国全国性期刊报道了这位航空先驱的事迹。

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学节目将此文向全国进行了广播。1964年2月17日,《航空知识》第二期出版,该期发表了我国著名航空教育界前辈王德荣教授撰写的《我所见到的旧中国航空教育》一文以及著名航空史学家姜长英《中国古代航空史话》连载文章。我国著名宇宙医学专家蔡翘教授则在本期发表《失重》一文,介绍这一在宇航过程中十分重要而又引人入胜的现象。自此,航空史类和航空科普类文章成为《航空知识》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在《航空知识》的编辑出版中,得到了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学会的大力支持。1964年2月28日,中国航空学会一次一届理事会在京举行,会议决定组建空气动力与飞行力学、航空动力、结构设计与强度、工艺与材料、电子与自动控制五个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学术刊物《航空学报》和普及刊物《航空知识》。

许多领导和专家除了过问《航空知识》的发行工作,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为杂志撰写或组织稿件,极大的提高了《航空知识》的可读性和知名度。1964年3月15日,常乾坤将他撰写的《世界军事航空技术的演变》一文交《航空知识》发表,刊载于该刊第4期,该文第一次让国内普通读者领略了军事航空的技术发展历程,立意高远,广受好评。

钱学森同志也组织国防部五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为《航空知识》撰写了《漫谈星际航行的近状与前景》系列文章,在杂志上进行连载;此外,我国著名水上飞机设计师(我国第一代大型水上反潜轰炸机水轰-5的总设计师)王洪章也为本刊撰写了《水上飞机五十年》一文,生动翔实的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发展历程,这些文章都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964年3月28日,《航空知识》编辑部收到读者来信500多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读者对杂志的喜爱程度。

1964年7月25日,中国航空学会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决定,鉴于科普出版社表示无力继续承担《航空知识》的出版,《航空知识》将以航空知识杂志社的名义由编辑部自行出版。从此《航空知识》的出版发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航空知识》和航空运动也注定有着不解之缘。1964年8月27日,中国人民航空运动协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国家体委副主任李达上将、空军政委吴法宪中将、国家体委航空司司长刘风等出席讲话。中午休息时,李达上将向应邀参加大会的谢础了解中国航空协会和《航空知识》的出版情况,希望《航空知识》注意宣传航空运动,因为航空运动是国防体育项目,担负着向空军输送后备力量的任务。

1964年10月17日,《航空知识》第10期出版,该期发表了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人民航空协会赵正洪撰写的《我国航空运动十三年》一文。从此,介绍和普及航空运动也成为《航空知识》的又一项重要使命,同时也使读者更加喜爱《航空知识》。1964年12月17日,《航空知识》第12期出版,当期发行63345份,在一年内发行量增长了近两倍。

从60年代起,《航空知识》就一直坚持将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航空科技普及,本着这一目的。《航空知识》组织了航空史话、科技知识、军用航空、航空运动等多种题材的文章,并且开辟了专门的编读互动空间用于解答读者的疑难问题,在读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青睐。为此,《航空知识》的发行量也一路攀升,从创刊之初的2万多册一直增至80年代末时的30万册,并且在全国多次期刊评比和表彰中获得一等奖,并曾获国际航联集体荣誉奖,杂志社被授予全国科普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0年1月,《航空知识》迎来了属于一份期刊的辉煌:荣获我国期刊的最高奖——首届“国家期刊奖”。

9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杂志品种的日益增多以及网络信息工具的迅速普及,《航空知识》也和其他科普杂志一样经历着冲击,但是《航空知识》主创人员们相信,纸质媒体有着电子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即全面细致的对科技知识进行系统的普及,更为重要的是,纸质媒体的保存性和资料性较强,特别对于航空科技类读物而言,《航空知识》将仍然继续作为航空航天爱好者的知识和资料的源泉长盛不衰。

航空知识

时至今日,《航空知识》已经历数次改版,从发黄的粗纸到今天雪白的清图纸,从黑白铅印到今天的全彩印刷,从人工画版到计算机排版,从胶片照片到今天的数码照片……《航空知识》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杂志的印刷质量提高了,图片更加清晰、文字更加醒目、排版更为清秀、装帧更加现代,但是《航空知识》的定位没有变,风格没有变,它始终作为航空航天科普期刊在读者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一贯严谨的文风、深入浅出的行文、通俗易懂的理论介绍、生动细致的史实描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2006年《航空知识》进行了全新改版,采用全彩印刷,页码从64页增加到80页,单价调整为8元/期。目前《航空知识》设定的主要栏目有“视点”、“特别报道”、“空天力量”、“蓝天百家”、“航空讲堂”等,系统全面的介绍军事航空、民用航空、航空运动、航天科技各个方面的知识和动态。改版后的《航空知识》获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认为这是《航空知识》的一次重大进步。

《航空知识》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得益于我们坚持的科普宗旨和不断求新求变的精神。今后《航空知识》仍然要继续大力支持航空科普事业,特别是要在科普类作品上多出大作,真正体现精心策划的原则。《航空知识》的读者中,许多人非常希望了解航空科技的基础知识,因此我刊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以生动细致的方式图文并茂的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此外,目前民用航空和航空运动的爱好者也日益增多,《航空知识》也针对这些领域开辟了专门的栏目,让读者们能够从多角度领略航空之美,体验飞行的乐趣。

多年来,蒙广大读者的厚爱,《航空知识》已经成为了国内刊物中的著名品牌,我们应该多多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加强产品的系列化,为读者奉献更多的文化产品。

发展历程

航空知识

1958年10月《航空知识》在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创刊。定为双月刊,由科普出版社出版,当年仅出2期

1959年2~4月,按照双月刊出版,共2期。5月,开始改为月刊,全年共出版10期

1960年1~7月,共出7期,8月,由于我国经济暂时困难,纸张供应紧张,杂志被迫停刊。

1962年1月,中国科协将中国航空学会成立和《航空知识》复刊出版意见,上报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

1963年2月,聂荣臻元帅同意上述意见,并批示:《航空知识》复刊后可由北京航空学院主办改为中国航空学会主办。

1964年1月17日,杂志复刊后第一期出版,钱学森为此撰写了复刊发刊词(1963.12.4)。第一期由科普出版社出版。

1966年,发刊8期,8~9期合刊。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杂志被迫停刊,这是《航空知识》第二次停刊。

1973年,由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批准,中国航空学会恢复活动,《航空知识》恢复出版。

1974年1月,《航空知识》复刊。

1980年,杂志开始向国际发行,并尝试双色印刷。

1985年11月19日,国际航空联合会(FAI)向《航空知识》颁奖,颁奖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这是中国刊物首次获得该奖项。

1986年10月,《航空知识》联合4家媒体举办“全国首届航空知识竞赛”。

1991年至今,获得十余种期刊奖项,包括两次“国家期刊奖”。

2008年11月26日,《航空知识》50年庆典大会。

杂志相关

钱学森在1963年复刊发刊词中指出:“今天我们所说的航空技术,必须包括航空气和航空间这两个部分。”钱学森所说的“航空气”,即在大气层内活动(狭义的“航空”),而“航空间”就是在大气层以外活动(航天)。也就是说,《航空知识》杂志,航空气和航空间知识都介绍。这一点,从它的英文名中也可看出。英文中"aerospace"就指上述二者。

杂志目录

2006年《航空知识》进行了全新改版,采用全彩印刷,页码从64页增加到80页,单价调整为8元/期。目前《航空知识》设定的主要栏目有:“视点”、“特别报道”、“空天力量”、“蓝天百家”、“航空讲堂”。期刊系统全面的介绍军事航空、民用航空、航空运动、航天科技各个方面的知识和动态。

社会影响

《航空知识》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得益于多年坚持的科普宗旨和不断求新求变的精神。读者中许多人非常希望了解航空科技的基础知识,因此期刊致力于以生动细致的方式图文并茂的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此外,目前民用航空和航空运动的爱好者也日益增多,《航空知识》也针对这些领域开辟了专门的栏目,让读者们能够从多角度领略航空之美,体验飞行的乐趣。

多年来,蒙广大读者的厚爱,《航空知识》已经成为了国内刊物中的著名品牌,我们应该多多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加强产品的系列化,为读者奉献更多的文化产品。

参考资料

1.《航空知识》Aerospace knowledge·民航资源网

2.《航空知识》2014年第3期精彩目录·新浪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