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顶事故(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故)
冒顶事故是指矿井采掘时,通道坍塌所产生的事故,是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故之一。采煤工作中如果采空区大面积没有落顶,就要有计划地放落上部煤层,也称为冒顶,以免一次性大面积冒顶事故伤人。因此,应首先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其次要熟悉发生冒顶事故后自救的一些方法。采取对冒顶的处理方法,班长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排矸、撞楔、开帮等方式进行均可,严禁冒险蛮干
中文名冒顶事故
矿井采掘时,通风道坍塌
支架安装不合理,支架阻力低等
从冒顶两端向中间进行探板处理
尽一切努力争取自行脱离事故现
支护及时,不空顶作业
简介
冒顶按照顶板一次冒落的范围及造成伤亡的严重程度,可将常见的顶板事故分为两大类:局部冒顶、大冒顶
常见原因
1.1制度不够完善,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严,找浮矸危石不及时、不彻底或违章操作,对隐患性危岩未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造成危岩突然坠落产生伤亡事故。如1994年2月11日,朔里煤矿综掘预备队在II319切眼施工时,打眼放炮后,迎头第三棚的梁子掉了一个,迎头左帮棚腿子向后崩歪。出完货后扶棚,施工人员发现迎头顶板有裂纹,也用钎子捣了一下,见顶板没动,仍冒险干,结果后顶板突然冒落一斜长1.8m、宽2.0m、厚0.35m的矸石,1人当场砸死。
1.2支架安装不合理,支架工作阻力低,可缩量小,支撑及支护密度不足,棚腿架设在浮矸或浮煤上,支架顶上及两帮未插严背实,棚架整体性及稳定性差,造成顶板来压时压垮或推垮支架导致冒顶。如矿用掘进机掘进6197回风平巷时,由于采用不配套的金属拱形支架,开工后在巷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支架卡缆有松动现象,迎头新支设的6(文章来源:安全急救网)架拱形支架接顶不实,稳定性差,当两名工人站在掘进机上挂方向线时,顶板突然来压,冒落长4m、宽2m、厚1.5m的大块镶嵌型危岩,压垮6架拱形支架,造成死亡2人的冒顶事故。
1.3缺乏支护设备,掘进工作面迎头没有采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工人在空顶空帮下作业,危岩突然坠落造成伤亡事故。如1978年7月5日,朔里煤矿五一队在南二大巷施工时,围岩为细砂岩,锚喷施工。在迎头空顶5m的情况下,为赶进度无视安全,开工后既没有认真检查和除掉易落危岩,又无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当工人在空顶区打眼时,由于风锤震动,左上帮岩石突然冒落,砸死正在下方作业的工人宋某。
事故预兆
冒顶在正常情况下,冒顶事故事先都有如下几种预兆:
1、发出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会发出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声响。
2、掉渣。
顶板严重破裂时,出现顶板掉渣,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3、片帮煤增多。
因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平时要多。
4、顶板裂缝。
顶板有裂缝并张开,裂缝增多。
5、顶板出现离层。
检查顶板要用“问顶”的方法,俗称“敲帮问顶”。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离。
6、漏顶。
大冒顶前,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时会因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固出现漏顶现象,形成棚顶托空,支架松动而造成冒顶。
7、有淋水。顶板的淋水量有明显增加。
处理方法
冒顶1、当采掘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后,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向调度室汇报,通知有关领导。
2、发生冒顶事故后,班长应立即点清人数,发现有人被埋、压、堵时,要尽快探明冒顶区的范围和被埋、压、堵截的人数及位置,积极组织抢救。
3、发生冒顶事故后,要对冒顶区电缆、设备及有可能发生瓦斯超限的区域进行停电。
4、积极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一时不能恢复时,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对被压、埋、堵截的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派专人检查该处的氧气浓度和有害气体浓度。
5、在处理冒顶事故时,应先由外向里加固冒顶周围的支护,消除进出口的堵塞物,尽快接近堵人部位进行抢救,必要时可以开掘通向遇险人员的专用巷道。
6、遇有大块岩石威胁遇险人员时,可使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岩块,但尽量避免破坏冒顶岩石的堆积状态,清理矸石时要小心使用工具,以免伤害受伤遇险人员。
7、处理大面积冒顶事故时,必须及时制订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自救措施
(1)发现采掘工作面有冒顶的预兆,自己又无法逃脱现场时,应立刻把身体靠向硬帮或有强硬支柱的地方。
(2)冒顶事故发生后,伤员要尽一切努力争取自行脱离事故现场。无法逃脱时,要尽可能把身体藏在支柱牢固或块岩石架起的空隙中,防止再受到伤害。
(3)当大面积冒顶堵塞巷道,即矿工们所说的“关门”时,作业人员堵塞在工作掌子面,这时应沉着冷静,由班组长统一指挥,只留一盏灯供照明使用,并用铁锹、铁棒、石块等不停地敲打通风、排水的管道,向外报警,使救援人员能及时发现目标,准确迅速地展开抢救。
(4)在撤离险区后,可能的情况下,迅速向井下及井上有关部门报告。
要求
(1)支架架设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2)支护及时,不空顶作业;
(3)支柱初撑力达到要求,保证有足够支护强度;
(4)放顶顺序符合要求;
(5)炮眼布置合理,装药量适当;
(6)特殊时期措施得力;
(7)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8)抓好事故多发地点的管理工作。防止冒顶主要手段是提高支柱初撑力。
操作制度
冒顶1、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编写作业规程,有技术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会审,报总工程师批准后向职工贯彻签字后执行。
2、当工作面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并报各业务部门及总工程师批准。
3、工作面的作业规程中要按煤岩硬度计算炸药量,并对炮眼布置、起爆顺序、支护材料及规格形式、施工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定。
4、工作面必须使用金属前探梁或临时支架,坚持使用防倒器,严禁空顶作业,放炮前要加固工作面附近10米内的支架,以免崩倒支架,崩倒、崩坏的支架由外向里及时修复。
5、棚距符合设计要求,亲口严密,帮顶刹实背牢。
6、料石碹时,灰缝砂浆饱满,横平竖直、无重缝、瞎缝、干缝,碹壁之间要充填严密。
7、采用锚杆、锚喷支护的巷道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的规定,脱皮的锚喷巷道由所包单位及时处理,以免落石伤人;维修锚喷巷道要给维修队配齐锚喷工具。
8、进入工作面要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捣掉松动的煤岩块。
9、所有巷道都要按设计标准施工,竣工后严格按标准验收。
预防措施
冒顶警示标志1、认真组织职工开展顶板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2.技术部门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摸清顶板压力显现规律及地质构造的分布、性质,认真编写作业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顶板管理办法及防范措施。
3.加强质量管理,杜绝不合格工程出现,防止因工程质量差而出现冒顶事故。
4.要经常不断的对放炮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提高技术素质确保放炮质量。
5.认真执行“敲邦问顶”制度,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6.加强各条巷道的维护、修复工作,防止因失修发生冒顶事故。
7.采掘工作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应制定专门措施,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支护方式。
8.砌碹巷道的工作面必须有可靠的临时支护,碹胎支柱必须支在实底上,支柱间要有撑杆以增强其整体性;碹胎的拆除要满足规程和规范的要求。
9、巷道穿过煤层或软岩要制定可靠的技术措施及施工工艺,严格工程质量管理,确保技术措施的落实。
相关事件
2012年8月28日上午8时30分,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羊东煤矿发生井下冒顶事故,共造成3名矿工死亡。
2012年8月16日13时50分,榆林市府谷县大昌汗乡瑞丰煤矿(资源整合矿井)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事故当班井下有96名人员,其中82人升井,14人遇险。
2012年8月27日凌晨6时40分左右,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暖泉煤矿井下发生冒顶,当时井下当班人员13人,其中6人安全升井,7人被困。
参考资料1.防止冒顶和处理冒顶的安全措施·煤矿安全生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