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迪亚的牧人(尼古拉·普桑创作的油画作品)

阿卡迪亚的牧人尼古拉·普桑创作的油画作品

《阿卡迪亚的牧人》是尼古拉·普桑1638—163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这种非现实的牧歌式悲凉情调,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了画家当时的处境与对艺术的憧憬,画上人物的服饰都是仿效希腊雕刻风格的,他始终把这种形象视为艺术的崇高表现。不过对于西方人来说,也许确能发思古之幽情。

中文名

阿卡迪亚的牧人

创作者

尼古拉·普桑

创作时间

1638~1639年(一说1636年)

现藏处

巴黎卢浮宫

尺寸

约85×121厘米

作者简介

尼古拉·普桑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省靠塞纳河畔的一个名叫安德利镇,父亲出身贵族,并参过军,尽管普桑从小喜爱艺术,但父亲仍让他攻读拉丁文,以备将来当一名法官。

恰巧,一位旅居安德利的法国画家康坦·瓦兰(Quentin Varin 1570-1634)发现了普桑的艺术秉赋,鼓励他坚持学绘画,终使他如愿以偿,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最初,他从一位鲁昂画家儒佛内(Jouvenet,1644-1717)处学了一段时期,不久,来到了巴黎这个艺术家荟萃的中心,巴尔扎克在他的短篇小说《玄妙的杰作》里描述过普桑进京求艺的曲折经历,不过,在小说家的笔下,难免有虚构之处,不作为凭。

到巴黎之后,他首先结识了负责保管国王艺术珍品的亚历山大·库图瓦,此人给普桑提供了饱览许多世界艺术品的机会,尤其是拉斐尔的绘画,几乎使他钦佩得五体投地,这是他日后成为坚定的古典主义艺术家的重要启迪。

普桑性格沉静,为人耿直,不苟言笑,也不事权贵,当他初次受到屈辱时,愤然离开了巴黎,又回到父母身边,在家乡病了一年,才外出为人作画;1621年,他二次到达巴黎,并与比利时来的腓力普·德·尚帕涅结为挚友;次年,即受雇为卢森堡宫作装饰画,渐渐被上层人物所注意。

阿卡迪亚的牧人

这其间,他结识了一位关键人物——旅居巴黎的意大利诗人马里诺(Marino)骑士,他为马里诺的诗篇画了许多精美的插图的同时,在这位诗人的影响下研读了不少意大利古典文学与哲学著作。

1630年普桑来到了罗马,他的生活与艺术从此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起初,他只能为一些高雅的艺术爱好者画些"收藏画",即属于非布置建筑物壁面的小型架上画,因为接受教堂订件,常常与当地人发生竞争,他的自尊心容忍不了更大的刺激或者吃亏,这一幅《阿卡迪亚的牧人》是这一时期重要作品之一。

1640年,普桑被路易十三邀请回法国,任宫廷首席画师,并领导装饰王宫的工作,但其他画家的敌视与不合作使他愤然离去。1642年,他离开法国回到意大利,从此再也不愿返回巴黎,普桑回到罗马以后,不再追求荣誉,只是潜心作画,在永无止境的艺术道路上探索,创作了《七件圣事》、《所罗门的判决》、《利百加》及历史风景画《福西戎的葬礼》、组画《四季》等,这些都是他在生命的最后20年中创作出的杰作,其中,组画《四季》更是超越了传统绘画的寓意语言。

普桑作为古典主义大师,在法国绘画史上影响深远:德拉克洛瓦赞赏他的大胆独创,大卫和安格尔继承了他的严谨古朴,塞尚得益于他的理智。

阿卡迪亚的牧人

作品赏析

这里的女牧人与男牧人构成了形象化的一种情绪对比,似乎隐隐地在向观者表白:"死何足惧?阿卡迪亚毕竟是世人的向往之地。" 这种非现实的牧歌式悲凉情调,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了画家当时的处境与对艺术的憧憬,画上人物的服饰都是仿效希腊雕刻风格的,他始终把这种形象视为艺术的崇高表现,不过对于西方人来说,也许确能发思古之幽情。

参考资料

1.《阿卡迪亚的牧人》 美术史上最难读懂的作品·中国徐州网

关键词:阿卡迪亚的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