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雉(脊索动物)
麝雉,生活在南美洲热带地区,长有羽冠。成鸟体长约22英寸(56厘米)。上体羽毛呈咖啡色,稍杂有白斑。下体和羽冠均呈淡红褐色。脸部裸出的皮肤呈蓝色。麝雉的每个翅膀上生来都长有两只爪子,用于攀登,三周后,这两只爪子消失。麝雉嗉囊极大,分为两部分,用于贮存和消化海芋属植物有弹性的叶子,那是它主要的食物来源。由于麝雉身体里散发出一种浓烈的霉味,因此才称作麝雉(stinkbird)。
拉丁学名Opisthocomus hoazin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鸟纲
今鸟亚纲
鹃形目
麝雉科
麝雉属
麝雉
爪羽鸡
stinkbird
相关描写
它们的上体覆盖着栗褐色的羽毛,点缀其中的几片白色体羽让这过于深沉的颜色多了几分明快;下体覆盖着橘黄色的羽毛,腹部却转而变成铁锈色;青铜色的长尾巴拖在身后,尾端却像是失了色,留下了一片纯粹的白;再瞧那特立独行的红褐色羽冠,稀疏潦草的如鬃毛般竖立于头上;最耀眼的要数精致的湛蓝色脸颊,红宝石般的双眸镶嵌其上,数根睫毛更是凸显了几分灵动。[1]
栖息环境
栖息在经常遭遇洪涝的雨林中,不善于飞行却擅长游泳,所以常常在水面上方的树枝上筑巢活动以便及时泅水逃生、躲避敌害。
分布范围
麝雉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保护级别:受威胁程度较低。
外形特征
体型细长,全长达610mm,但体重仅810g。头特小,具有一簇长直如鬃毛的羽冠。颈细长。头和颈的外形,从正面看,很象孔雀。嘴短而曲;两翅较大,但飞行无力;尾羽长又宽;脚强健,具4趾。上体暗褐,稍杂以白斑;头冠红褐,脸的裸出部蓝色;下体为橘黄色,腹部铁锈色。雌雄体色相同。麝雉具原始鸟的一些特征。幼鸟翅的指上有爪,适于攀登树木,另外还有许多与普通鸟类迥异的性状,如嗉囊特发达,能榨碎食物,取代砂囊的功能,是唯一一种翅膀中间长爪子的鸟。
最原始的鸟类
生活在南美洲丛林中的麝雉,不仅是该州的特产,稀有珍禽,而且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原始的鸟类之一。它体长在60-70厘米之间,头上长有美丽的羽冠,嘴巴坚硬,近基部有锯齿。麝雉专吃粗糙的树叶。它的嗉囊特别发达,可以象砂囊一样研磨食物,还有牛那样的反刍现象。
麝雉栖息于经常遇到水淹的森林中,不善于飞行,却擅长游泳,常常在水面上方的树枝上筑巢。雏鸟出壳时,身上有稀疏的胎毛,前肢第一、二指上长有长爪子(长成后爪子即小时),用长爪子和硬嘴巴迅速攀登树木,与成鸟一样也会游泳。遇到敌害时,幼鸟常攀树或潜水逃避,危险过后重新爬回巢中。
麝雉是个大家庭,每个家庭共有10-15个不等的成员。它们的势力范围半径为35-40米,如果一个家庭越界,会很快引起家庭之间的争斗。
参考资料1.圭亚那国鸟:“臭名远扬”的麝雉·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