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

黟(yī),汉语汉字。字从黑,从“侈”省,“侈”省亦声。“侈”本义指“主人与一群随从”,引申指“一群人”。“黑”指“不明”、“不清”。“黑”与“侈”省联合起来表示“没有主人的一群人”。本义:乌合之众。元·姚燧〈乌木杖赋〉:其烟液为煤,必黔而缁,因以晓夫巧绘之弃铅朱,亦惧夫既久漫漶而为黟。

中文名

拼音

部首

五笔

LFOQ

仓颉

WFNIN

郑码

LKRR

笔顺

254312114444354354

时代

清代

出处

说文解字

基本字义

(1)黑木[black wood]

乌木出波斯国。――《古今注》

(2)县名[Yi county]。在安徽省。

(3)乌黑[black]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宋·欧阳修《秋声赋》[1]

(4)又如:黟然(颜色乌黑的样子);黟黑(乌黑的样子);黟黟(形容黑发黑黟黟的样子)

(5)黑木。

(6)黑。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十、黑部、黟。

黑木也。从黑多声。丹阳有黟县。乌鸡切文三十七重一。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黑木也。周书王会篇夷用木。古今注。乌文木,出波斯国。南方艸木状。文木树高七八丈。色正黑。如水牛角。从黑。多声。乌鸡切。古音在十七部。丹杨有黟县。地理志本作黟。师古所据作黝。乃误本耳。今安徽徽州府黟县是其地。

参考资料

1.黟·新华字典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