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有几个区(沧州有几个区县)

沧州有几个区(沧州有几个区县)

河北省沧州市青沧两县以“官屯”为村名的村庄很多。这是为什么?要想追根溯源,还需要从明朝移民说起。

>沧州有几个区(沧州有几个区县)

沧州市以“官屯”为村名的村基本上都在沧县、新华区和青县境内(天津市的静海也有许多以官屯命名的村)。据不完全统计仅沧州市就有65个。其中:沧县有28个、沧州市新华区有8个、青县有29个。

通过对这65个以“官屯”命名的村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些村有以下共同特点:

1、地理位置,都在运河以东;其中有59个村在沧州市以北。

2、立村时间都在明朝初期,沧县28个以“官屯”命名的村的立村时间均在明洪武元年至明永乐二年之间(见《沧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年6月)。

3、都曾以“百户屯”命名过:据明嘉靖三十九年版的《兴济县志》记载,当时兴济县辖43个以“百户屯”为村名的村,涵盖了从现在沧州市区以北的徐官屯、赵官屯至青县北部的曾官屯所有以“官屯”命名的村。所以沧州以“官屯”为村名的村绝大多数都曾有过以“百户屯”为村名的历史。

4、原迁徙地都是山西:从《沧县地名资料汇编》可查到沧县的这28个村都是明朝初期从山西洪洞县迁徙来的。尤以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迁徙來的最多。也有极少数立村先祖先从山西迁到山东,而后又从山东迁至沧州立村的。

这些“官屯”立村时间均在明初大移民时期绝不是偶然的,是与当时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什么历史事件呢?就是明朝时期的大移民。

据《明史》、《明实录》记载:从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使各地人口均衡、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达到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统治的目的,先后组织了十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共计迁移民众一千多万人。后来朱棣称帝后,又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

为什么明朝在建国初期就长时间、大规模的移民呢?这是因为在元末明初历经20余年的战乱,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成无人之地。

有诗为证:明初诗人白范(江阴人),路经河间时(当时现在的沧州一带隶属河间府辖),目睹人烟荒芜,曾作《河间》五言律诗:

“出得河间郡,郊原久废耕。妖狐冲马立,狡兔傍人行。

丛棘钩衣破,枯杨卧道横。萧条人迹少,州县但存名。”

可见荒凉之惨状!

这十八次大的移民活动,都是从人口较多的山西等地向人口稀少的山东、河北、北京等地迁徙。迁徙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朝廷的驱赶下,大批移民结伴迁徙。另一种形式是由军队押解护送迁徙。军队押解护送的移民到达人口稀少的地方就驻扎下来,并在该地立村。押解护送移民的军官就成为该村的领导人和管理者。村庄的名称则遵从当时村庄起名习惯和规律而命名。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太祖仍元里社制,河北诸州县土著者以社分里甲,迁民分屯之地,以屯分里甲。”移民所建村落,大都以押解移民立村的军官的“姓”+“官职”+“屯”命名。

那时负责押解移民任务的最基层的军官官衔是“百户”。

百户是什么官,管多少士兵?

据史料记载“百户”为明朝基层军官的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明两朝代相沿。军队中设置万户、千户、百户等级职。

“百户”为百名士兵之长,隶属于千户,千户辖十个百户。而千户又隶属于万户,万户辖十个千户。均为世袭军职。百户率军驻守各地者,设百户所,分隶于各县千户所。明代卫所兵制亦设百户所,百户为百户所的长官。百户统士兵100人,下设两个总旗,每总旗下设五个小旗,每小旗辖十个士兵。加上总旗、小旗负责人,百户共统领110人左右。

所以某姓百户率众立村时,该村就称之为“某百户屯”。故在明朝时这些村都称之为“百户屯”。

据《沧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沧州废清池县,迁州治于长芦(今沧州市区)。

当时移民在军官的押解下,在州治(今沧州市)以北、选择沿运河东一带分布驻扎立村。当时沿运河的地理位优越。交通发达,土地肥沃,靠近水源,适宜居住和耕种。是驻扎立村的理想之地,故由百户率所辖士兵与被迁移的民众在这一带立村较多。

据明嘉靖三十九年(1561年)编的《兴济县志》记载:兴济县“于邑之境内者属县治四十三百户屯。

沙百户屯县东南十二里

罗百户屯县东三里

殷百户屯县东八里

陆百户屯县东十里

宋百户屯县东南四里

高百户屯县南十里

薛百户屯县东南十五里

陈百户屯

孙百户屯县北四十二里

归百户屯县北三十二里

陆百户屯县东八里

王百户屯县北三十五里

梅百户屯县南八里

韩百户屯县北八里

余百户屯县南三里

褚百户屯县南十五里

姚百户屯县南二十里

赵百户屯县南三十里

李百户屯县东南二十里

张百户屯县北五十里

戴百户屯县北三十里

王百户屯县北三十里

张百户屯县北四十里

只百户屯县北四十里

曾百户屯县北五十里

王百户屯县北三十五里

陈百户屯县东北四十三里张百户屯

刘百户屯县东南三十里

范百户屯县北三十五里

杨百户屯县东南二十五里翕百户屯县东南二十里

奚百户屯县北五十里

冯百户屯县北三里

周百户屯县北八里

孙百户屯县西二十里

林百户屯县北十二里

刘百户屯县北三十五里

周百户屯县北三十里

谭百户屯县北十八里

徐百户屯县南三十里

柳百户屯县北二十二里

英百百户屯”。

到清朝时,军队官职废除“百户”名称,各村再称“百户屯”已不适宜,多数村就把“百户”简称“官”。于是“官屯”就诞生了。凡是称呼为“某百户屯”的村庄大都改为“某官屯”了。

这就是沧州市众多村名叫“官屯”的历史来源。

后来还有一小部分村的村名连“官”字也不要了。如青县的刘缺屯、谭缺屯等。更有个别的村连“官屯”也不保留了。如沧县的仁和村,明朝时叫“褚百户屯”,后来叫“人和村”,再后来就叫“仁和村”。从村名上已经完全看不出与历史上的“官屯”联系的痕迹。

正是:

沧州“官屯”名字亲,

明朝移民是起因。

河北狮城问故地,

山西洪洞寻祖根。

(原创作者笔名: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