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窑(德清窑黑釉瓷器)

德清窑(德清窑黑釉瓷器)

历史可以很有趣,知识就在您身边,每日一宝带您从文物的蛛丝马迹,看穿尘封已久的秘密。今天要为您解读的宝贝是德清窑黑釉唾壶。

德清窑黑釉唾壶,高9.9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9.4厘米,烧造年代为东晋。此壶盘口,束颈,扁圆腹,平底略上凹。外壁施黑釉,釉不及底。因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产生垂流,致使器物下部积釉处釉层较厚,堆积欲滴。釉面滋润,开始有片纹。

唾壶又称“唾盂”、“渣斗”、“唾器”等,是古代贵族在宴饮时用以盛放、唾弃鱼骨或兽骨的容器,一般放在桌子上,体形轻巧而美观,卫生且实用,为痰盂的前身。东汉时,唾壶还不多见。浙江上虞曾经出土了一件褐釉唾壶,可视为瓷质唾壶的早期造型。三国至西晋时期,青瓷唾壶大量出现,而这一时期的青瓷唾壶造型多为撇口、扁腹、高圈足。到了东汉,则渐渐变成盘口、垂肩、圆腹、平底或假圈足。南朝至隋代的唾壶器身较扁,盘口增大,有的还配以壶盖和托盘,更符合卫生要求。唐代和五代的唾壶又逐步演变成撇口,不过撇口变得更大,已明显大于壶身。宋辽时期又恢复为盘口,扁腹、圈足,不过一般口径大于器腹,早期圈足外撇。至明代,唾壶则进化为大敞口,短颈,扁腹,圈足外撇。明清时期,唾壶的外形与近代置放在地上的痰盂十分相似。

>德清窑(德清窑黑釉瓷器)

青瓷唾壶是卫生用具中流行时间较长的一个品种。青瓷唾壶始自东汉,在三国、两晋、六朝等时期内较为流行,因此在当时的墓葬中常有出土。东晋时期,青釉唾壶较为多见,但也有少量黑釉唾壶,当中以浙江德清窑最为著名。隋、唐、宋、辽时期,除了青瓷唾壶,还有白瓷唾壶。到了明清时期,则出现了青花唾壶。 德清窑因位于今浙江省德清县,故名。其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兼烧黑瓷与青瓷,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是浙江地区最早发现黑瓷产地之一。烧造历史较长,上溯商周,历经汉、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烧,影响很大。

东晋时期的德清窑在烧造青瓷的同时还大量地兼烧黑瓷,其黑瓷釉层较厚、釉面滋润、釉光闪闪,甚至可与漆器相媲美。德清窑烧制的黑瓷,经科学化验,其黑釉中三氧化二铁含量达8%左右,故烧成后,釉面会产生色黑如漆的效果。由于德清窑黑瓷深受人们的喜爱,故产品远销到浙江、江苏的许多地方,甚至到遥远的四川。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德清窑黑釉唾壶,器形完整,风格古朴,釉色莹润匀净,是不可多得的德清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