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前不顾后的近义词(17个)(形容顾前不顾后的成语)

顾前不顾后的近义词(17个)(形容顾前不顾后的成语)

顾前不顾后的近义词(形容顾前不顾后的成语)(17个))

顾前不顾后的近义词(形容顾前不顾后的成语):一掌堙江,一往无前,一往直前,勇往直前,左顾右盼,招风惹草,捉襟见肘,犹豫不决,畏首畏尾,疾雷不及掩耳,瞻前顾后,笨手笨脚,粗心大意,藏头露尾,顾前不顾后,顾后瞻前,顾此失彼。

1、一掌堙江  yī zhǎng yīn jiāng

释义:一掌堙江  堙:堵塞。用一只手要堵住大江河水的泛滥。比喻自不量力。

出处:《后汉书·张俭传》:"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堙江河,终婴疾甚之乱,多见其不知量也。"  

2、一往无前  yī wǎng wú qián

释义:一往无前  形容勇猛地、无畏地一直向前进(一往:一直向前进;无前:前面没有东西能阻挡)。

出处: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3、一往直前  yī wǎng zhí qián

释义:一往直前  见“一往无前”。

出处: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4、勇往直前  yǒng wǎng zhí qián

释义: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从俱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  

5、左顾右盼  zuǒ gù yòu pàn

释义:左顾右盼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态。顾、盼:看;望。

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  

6、招风惹草  zhāo fēng rě cǎo

释义:招风惹草  比喻招惹是非。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你只会怨我顾前不顾后,你怎么不怨宝玉外头招风惹草的呢?”  

7、捉襟见肘  zhuō jīn jiàn zhǒu

释义:捉襟见肘  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8、犹豫不决  yóu yù bù jué

释义:犹豫不决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9、畏首畏尾  wèi shǒu wèi wěi

释义:畏首畏尾  比喻作事胆子小;顾虑多。畏:畏惧;害怕。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10、疾雷不及掩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释义:疾雷不及掩耳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六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11、瞻前顾后  zhān qián gù hòu

释义:瞻前顾后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12、笨手笨脚  bèn shǒu bèn jiǎo

释义:笨手笨脚  形容动作不灵活

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4回:“才是笨手笨脚,无啥人来搭耐装烟。”  

13、粗心大意  cū xīn dà yì

释义:粗心大意  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细心;不谨慎;马马虎虎。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14、藏头露尾  cáng tóu lù wěi

释义:藏头露尾  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

出处: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15、顾前不顾后  gù qián bù gù hòu

释义:顾前不顾后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16、顾后瞻前  gù hòu zhān qián

释义:顾后瞻前  同“瞻前顾后”。

出处:《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顾后瞻前,错了心神身不保。”  

17、顾此失彼  gù cǐ shī bǐ

释义:顾此失彼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