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谏言献策的成语(40个)(形容积极谏言的成语)

形容谏言献策的成语(40个)(形容积极谏言的成语)

形容谏言献策的成语(形容积极谏言的成语)(40个))

形容谏言献策的成语(形容积极谏言的成语):不讳之路,不讳之门,从善如流,从谏如流,固执己见,广开言路,廷争面折,成事不说,拒谏饰非,括囊拱手,持禄保位,无所作为,既往不咎,杜绝言路,滔滔不绝,犯言直谏,犯颜敢谏,犯颜极谏,犯颜直谏,犯颜进谏,独断专行,虚怀若谷,讳疾忌医,诽谤之木,谏争如流,闻过则喜,阿谀奉承,面争庭论,面引廷争,面折庭争,面折廷争,面折廷诤,饰非拒谏,麦丘之祝,君仁臣直,批其逆鳞,謇謇谔谔,微谏不倦,谏鼓谤木,身居言路。

1、不讳之路  bù huì zhī lù

释义:不讳之路  指忠言直谏之路。

出处:《后汉书 安帝纪》:“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  

2、不讳之门  bù huì zhī mén

释义: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出处:汉 刘向《说苑 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  

3、从善如流  cóng shàn rúliú

释义:从善如流  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4、从谏如流  cóng jiàn rú liú

释义:从谏如流  谏:直言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

出处:汉 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5、固执己见  gù zhí jǐ jiàn

释义:固执己见  固:顽固;执:坚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出处:《宋史 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6、广开言路  guǎng kāi yán lù

释义:广开言路  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7、廷争面折  tíng zhēng miàn zhé

释义:廷争面折  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

出处:《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8、成事不说  chéng shì bù shuō

释义:成事不说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出处:《论语 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9、拒谏饰非  jù jiàn shì fēi

释义:拒谏饰非  谏:劝告;饰:遮掩;遮盖;非:错误。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出处:荀况《荀子 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10、括囊拱手  kuò náng gǒng shǒu

释义:括囊拱手  括囊:束紧袋口;拱手:两手合抱。指不敢进言,无所作为

出处:《宋史·刘述传》:“赵拤则括囊拱手,但务依违大臣,事臣岂当如是!”  

11、持禄保位  chí lù bǎo wèi

释义:持禄保位  持;保持;禄:薪俸;位:职位。指为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或有过失不肯离职

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班范议论》:“持禄保位,被阿谀之机。”  

12、无所作为  wú suǒ zuò wéi

释义:无所作为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13、既往不咎  jì wǎng bù jiù

释义:既往不咎  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杜绝言路  dù jué yán lù

释义:杜绝言路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15、滔滔不绝  tāo tāo bù jué

释义:滔滔不绝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16、犯言直谏  fàn yán zhǐ jiǎn

释义:犯言直谏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出处: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17、犯颜敢谏  fàn yán gǎn jiàn

释义:犯颜敢谏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出处: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18、犯颜极谏  fàn yán jí jiàn

释义:犯颜极谏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19、犯颜直谏  fàn yán zhí jiàn

释义:犯颜直谏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20、犯颜进谏  fàn yán jìn jiàn

释义:犯颜进谏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出处:《旧唐书·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21、独断专行  dú duàn zhuān xíng

释义:独断专行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形容行事不民主。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22、虚怀若谷  xū huái ruò gǔ

释义:虚怀若谷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23、讳疾忌医  huì jí jì yī

释义:讳疾忌医  讳:忌讳;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出处: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24、诽谤之木  fěi bàng zhī mù

释义:诽谤之木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出处:《史记 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25、谏争如流  jiàn zhēng rú liú

释义:谏争如流  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从父令是何由,从君令是何由,冒斧当戈,谏争如流。”  

26、闻过则喜  wén guò zé xǐ

释义:闻过则喜  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27、阿谀奉承  ē yú fèng chéng

释义:阿谀奉承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出处: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28、面争庭论  miàn zhēng tíng lùn

释义:面争庭论  同“面折庭争”。

出处: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必范君也。”  

29、面引廷争  miàn yǐn tíng zhēng

释义:面引廷争  同“面折廷争”。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  

30、面折庭争  miàn shé tíng zhēng

释义:面折庭争  见“面折廷争”。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31、面折廷争  miàn zhé tíng zhēng

释义:面折廷争  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32、面折廷诤  miàn shé tíng zhèng

释义:面折廷诤  见“面折廷争”。

出处:章炳麟《变法箴言》:“争变法者,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诤、千人皆靡者也。”  

33、饰非拒谏  shì fēi jù jiàn

释义:饰非拒谏  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劝。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出处:《荀子 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34、麦丘之祝  mài qiū zhī zhù

释义:麦丘之祝  指直言之谏

出处: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忘其出位,贡此狂言,请赋《祈招》之诗,以代麦丘之祝。”  

35、君仁臣直  jūn rén chén zhí

释义:君仁臣直  仁:仁义;直:正直。君主仁爱,臣下才能直言相谏。

出处:充·刘向《新序·杂事》:"臣闻其君仁者其臣直,向者,翟黄之言直,臣是以知君仁君也。"  

36、批其逆鳞  pī qí nì lín

释义:批其逆鳞  批:触;逆鳞:倒生的鳞。触犯了龙喉下的逆鳞。比喻臣下直言劝谏,触犯君主。也比喻弱国侵犯强国。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37、謇謇谔谔  jiǎn jiǎn è è

释义:謇謇谔谔  謇謇:正直,诚实;谔谔:直言敢谏。形容忠正直言。

出处:宋·杨万里《浯溪赋》:"其一謇謇谔谔,毅然若忠臣之蹈鼎镬也。"  

38、微谏不倦  wēi jiàn bù juàn

释义:微谏不倦  谏:规劝;微谏:用委婉的言辞规劝。不知疲倦地反复耐心地用委婉的言辞规劝。

出处:《礼记·坊记》:"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  

39、谏鼓谤木  jiàn gǔ bàng mù

释义:谏鼓谤木  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40、身居言路  shēn jū yán lù

释义:身居言路  言路:进言之路。旧指身居谏官之职。

出处:《参同经》卷上:"身居言路,则思纳约自牖,以靖朝纲,启沃献者,以重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