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的一生遗憾吗(杨炯九岁即中举)
姓名:杨炯
时间:650年-693年
籍贯: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绰号:千年老二
性格:偏激、愤世嫉俗,“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家庭关系:曾祖杨初为常山郡公,伯祖杨虔威为武安郡公
荣誉:初唐偶像组合J4成员
专辑:《杨盈川集》
代表作:《从军行》
名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社会履历:
九岁进士及第,授弘文馆待制,待了十七年。
二十六岁,补为校书郎,九品。
三十二岁,太子詹事司直,成为太子心腹。
三十四岁,因堂弟跟随徐敬业造反受牵连,被贬。
四十岁,回京,掌管教习官人书算工作。
四十二岁,出任盈川(今浙江衢州)县令,次年卒。
杨炯,在大唐诗坛上,好像是个尴尬的存在。
提到他,你第一反应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跟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
但要说他写了什么诗,你可能要想半天。
虽然现存有他三十多首诗,但没有王勃、骆宾王那么好的运气被选入中小学课本,所以并没有那么耳熟能详的。
唯一一首《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好像还有那么点儿豪迈和气势。
——别看他的这首诗写得豪迈,其实,他并未从过军,也未到过边塞。
所以,大家很好奇,这个人哪来的勇气,当年居然不服气自己的排名在王勃之后。
甚至觉得,他连骆宾王都不如,起码人家在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写出了老幼皆知的“鹅鹅鹅”了。
其实,杨炯也是个神童。
他自幼聪敏好学,九岁应弟子举及第,侍制弘文馆。
小小年纪就实现了经济独立,读书写字拿工资。
王勃那个时候还吭哧吭哧待业在家读《汉书》六经,差点儿入山林做了赤脚医生。
而且,杨炯家世显赫。
他出身于弘农杨氏,西汉昭帝的丞相杨敞,东汉有“关西孔子”之称的名臣杨震,以及三国时让曹操恨得牙痒痒的杨修等,都是他的祖上。
他的曾祖杨初、伯祖杨虔威,都是当世名将,伯父杨德裔为御史中丞。
可谓时代簪缨,可能这也是他虽然没有去过边塞却仍然写出“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这种豪迈之句的根源所在了。
这样的家庭长起来的杨炯,自由他狂傲的资本,也应该一路青云之上的。
但不幸的是,他虽然十岁就中举待制弘文馆,但一待就待了十六年。
弘文馆由唐太宗创建。
这位大唐皇帝重视诗文创作,于是,就召集了天下名士进行集体创作,创制了弘文馆,类似于现如今的文联。
当时的会员都是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等各级别的。
地方虽好,但一个地方待个十六年,才被补授为秘书省校书郎之职。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秘书省有“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在怀才不遇的焦虑中,杨炯写下了《青苔赋》与《幽兰赋》,表达了他入仕无门的郁愤与哀怨。
所以,他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越来越清高傲慢。
他甚至称当朝大员们为“麒麟楦”。
唐朝人称演戏时装假麒麟的驴子叫麒麟楦。
《朝野佥载》:“唐杨炯每呼朝士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者,必修饰其形,覆之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无德而朱紫,何以异是?’”
意思就是说,那些没有德行学识的家伙,披着朱紫色的朝服,和驴身覆盖麒麟皮没有什么区别。
你说这谁受得了。
让他最耿耿于怀的,是大家对“初唐四杰”的排名: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他实在看不起骆宾王,觉得老子中举的时候,你个小子还只会学“鹅鹅鹅”叫,凭什么排在老子前面,老子长得比你帅,诗比你写得好,家世也比你好,凭什么只能做个千年老子,老子实在不服。
但他又对组合里面的另一位,也就是最末的卢照邻比较欣赏,觉得这个小伙子实在有才,排末位实在可惜了。
所以,他才发出“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感慨。
最终,这位老哥在之后就跟王勃杠上了。
杨炯因为文采斐然,受到了当时的皇太子李显的欣赏,进入了崇文馆。
当时,这位太子爷还是英王,经常与自己的兄弟沛王沉迷于斗鸡,
这位太子爷的斗鸡很厉害,将沛王打了个落花流水。
沛王不服,就让当时自己的属下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出言讽刺。
这位太子爷因为被王勃给奚落了,所以就招了个跟王勃齐名的杨炯,打算对他进行回击。
可是没料到,还没等杨炯把反击的文章写好,王勃就落水身亡,只留下关于《滕王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传说。
尽管如此,杨炯仍然受到重用,被提拔为詹事司直,掌管太子东宫庶物。
从此,开始飞黄腾达。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堂弟参与了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叛乱中,也许他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怎奈人生没有如果。
这位堂弟叫杨神让,伯父杨德干之子。
他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
事件平息之后,杨德干父子被杀,杨炯作为直系亲属,受到了株连。
后来,虽然被赦免,但再未进入朝廷中枢,仅仅被授予盈川县令之职。
见惯了风云变幻的杨炯,倒也没有推脱,安心地去赴任。
到任之后,他爱民如子,恪尽职守。
据说每年农历六月初一,都要到管辖的村里巡视一番。
有一年,当地遭遇罕见大旱,田地龟裂庄稼枯焦,百姓求神拜佛旱情未解,杨炯心急如焚,仰天长叹道,“吾无力救盈川百姓于水火,枉哉焉!”
为了求得甘霖解救灾情,他甚至纵身跳入盈川潭,打算以自身为祭品,祈求上天宽恕。
或许是上天受到感动,又或者是正好到了雨季。
他跳入盈川潭后,天空立刻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旱情解除。
当地百姓感其恩泽,为其建祠塑像,尊为城隍,长年祭拜。
据说现在,每年农历六月初一,民间都要举行“杨炯出巡”祭祀仪式,代代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