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大结局你看哭了吗(金粉世家原著群像)
作者|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因为《金粉世家》电视剧的成功,也让夫人对原著产生了巨大兴趣。
看过电视剧的观众可能会为了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结尾徒增一声叹息。
事实上,不管是两人相处的过程,还是他们最后的分离,都已经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美化。
《金粉世家》的原著是一部人生百科全书,主角的人生犹如梦幻的七彩泡泡,破灭后才发现那不过是一点肥皂水的水渍。
不同人生轨迹、不同性格的配角则是人生百态,藏着人世间的无奈和离合,也有月圆人圆的小彩蛋。
01 金燕西与冷清秋:再美的泡泡,终究还是要破灭。金燕西与冷清秋的故事,源于一次偶然,成于一场谋划。
那一日,金燕西骑着高头大马前往西山游玩,遇到一名穿着青色衣裙的妙龄女子。
平时见惯了依红偎翠,突然见到这样素净淡雅的女孩,金燕西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惊鸿一瞥后,他对她兴致陡增,让金荣跑遍北京城找人。
让金燕西下定决心追求冷清秋的,不仅仅是她清丽的容貌,更是她半新半旧的气质。
每日在欢场中纵情的金燕西,对于娶一个新女性没有太大兴趣,因为新女性往往自我又强势,不可能对男人低眉顺眼,甚至时不时还要演绎一段风流韵事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这是燕西不能接受的。
遇到冷清秋之后,燕西心想:
“若说交女朋友,自然是交际场中的新式女子好。但是要结为百年的伴侣,主持家事,又是朴实些的好。若是我把那个女孩子(指清秋)娶了回来,我想她的爱情,一定是纯一的,人也是很温和的,绝不像交际场中的女子,不但不能干涉她的行动,她还要干涉你的行动啦。”
为了娶到一个能够主持家事、性格温和不干涉他花天酒地、观赏度极佳的妻子,燕西决定追求冷清秋。
荒唐的是,当他下定决心娶清秋的时候,金荣还没有替他找到人,两人甚至没有一次真正的见面和交流。
不难发现,燕西对婚姻的态度,是奔着实用的目的去的,而不是爱情的目的。
幼稚又可笑。
所以,两人的婚姻还未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在冷清秋这一边,她之所以接受金燕西,一方面是因为燕西追求得殷勤,又把自己包装得漂亮;另一方面也是被自己的虚荣心和对爱情的幻想蒙蔽。
为了追冷清秋,金燕西毫不吝惜金钱,小到美食、鞋票,大到一匹匹的丝绸,价值两千大洋的珍珠项链,说买就买,说送就送。
这些物质的东西,砸得清贫之家出生的冷清秋晕头转向。
可她不知道,对金燕西而言,这只是娶一个标准太太的投资。
一个自视甚高的灰姑娘,面对一个多金帅气的总理少爷,如何能不动心。
动情之下,她便以身相许,未婚先孕,骑虎难下,不嫁也不成了。
婚后,燕西继续留恋欢场,跳舞游乐捧戏子,花花公子的做派毫不收敛。
冷清秋自诩清高,不愿俯下身段挽留丈夫的心。
再加上生活观念、成长背景的极大差距,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淡,直到最后无法挽回。
金燕西爱过冷清秋吗?电视剧中有,但原著中看不到爱的痕迹。
起初,娶冷清秋是金燕西为保障自己生活愉悦的选择。
后来,他发现这个太太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听话,便想要弃之不顾。
所以,当冷清秋在大火之夜失踪之后,他不着急,也不上心。
后来,他接到冷清秋写的离婚书信,反而觉得解脱了。
对于冷清秋带走儿子,金燕西虽然有点遗憾,但也没有不舍,因为“留了儿子,其实也不能不留他的娘,崭新的人物,牺牲个把儿女,又值得什么放在心上”?
对比追求冷清秋时的热情,和两人离婚前后的冷酷,不得不说金燕西是一个可恨的人。
他对婚姻、对生活不成熟的认知,他的不负责,将冷清秋拉进了绝望的深渊,又连累刚刚出世的儿子没了父爱。
冷清秋则因为自己的虚荣、轻信、以及性格中的消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她是可悲的。
一个可恨,一个可悲。表面看,他们的结合符合我们对灰姑娘与王子的幻想,但实际上,我们只是被放大的七彩泡泡迷惑。
而生活从来都是实打实的,它不容许太多幻想、捷径的存在。
金铨评价自己的四个儿子:“我四个儿子,全是正经事一样不懂,在这女色和一切嗜好上,是极力地下功夫,我恨极了。”
知子莫若父,对于四个儿子,金铨还是认知清晰的。
老大老二老三不事生产,仗着父亲的官威,在各个部门挂闲差,吃白食。
此外,老大凤举养小老婆,不但伤了大少奶奶佩芳的心,最终还赔了姨太太又折兵;老二鹤荪虽然没什么大错,但也没什么长处;老三鹏振游手好闲捧戏子,三个孩子无一成器。
金燕西年龄小,因为没有生活压力,整日花天酒地,既不学习,又不谋生。
金铨自己是虎父,教出来的全部是犬子。
儿子不成器,金铨和他的太太都有责任。
就金铨而言,自己一把年纪了,有持家有方的大太太,贤惠懂事的二太太,但他还是不满足,又整了一个年轻妩媚的小老婆。
在玩乐享受这件事上,他花费的功夫不比儿子们少。
上梁不正下梁歪,从这一点而言,他没有怪孩子们的资格。
金铨的成就,是他的祖辈为他铺的路:年轻的时候,他被家人送到国外留学;祖辈几代在官场,为他的政治生涯留足了资本;又恰逢新旧变革的时代,他学有所用,成就了一番事业。
但随着世事变迁,他已经没有力气为儿子们铺路,也没能教会儿子守成的本领,所以,最终树倒猢狲散。
至于金太太,她强势但通情达理,也能把金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可作为母亲,她又太过溺爱孩子。
表面上,她是严母。凤举讨小老婆,燕西和清秋闹别扭,她都能够体谅儿媳妇,替她们主持公道。
但实际上,她又偏袒着儿子。
佩芳因为凤举在外面另置家业,与凤举频繁闹矛盾。
一开始,金太太还管教凤举,但次数多了,反而觉得是佩芳不给丈夫面子。
金铨知道凤举在外面的荒唐事,刚要教训,她就阻拦。
嘴里骂着“混账东西”“滚开”,实际上是借故维护。
几个儿子也自然知道,遇到事情只要能够把母亲公关成功,父亲就不会太多干涉。
所以,对于父母的批评,他们并没有多少敬畏。
老太太的表面严厉实则溺爱,金铨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了儿子们的有恃无恐,助长了他们不学无术。
命运的馈赠,从来都自有其价格。
可惜,沉浸在金家浮华中的少爷们不知道,也懒得思考这个问题。
所以,金家的败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毕竟那层豪门金粉太容易被时代的风吹散。
与四位不学无术的少爷相对的,是四位性格各异的少奶奶。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出身,暗中为他们的命运标好了价格。
大少奶奶佩芳出身好,为人处事有能力。如果金家不败落,假以时日,她完全可以成为金太太那样的当家主母。
关于她的才能,两件事足以说明。
一是金家的宴会上,金燕西和邱惜珍打得火热,气得白秀珠眼泪涟涟赌气闹别扭。
但是佩芳一出面,几句话就摆平了。
她明知秀珠为何生气,却故意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转移矛盾道:“这小姐倒和我撒娇呢!得了,和我吃糖吧。”
秀珠听了这话,不肯抬头继续哭,玉芬道:“还哭呢,也看主人面子呀。”
佩芳继续假装不知道:“瞎说,人家在笑,你说她哭。不信的话,我扶起来,给你看看。”
话不多,但每一句都举重若轻,最后逗得白秀珠格格笑不停。
在解决白秀珠的问题上,她先是顾及了两人的交情,给了白秀珠台阶下;与此同时,作为东道主,她也尽了主人的本分。
既顾得了细节,又能稳住大局,足见她的格局和智慧。
另一件事则是查账。
金铨去世后,金家清点账目,明知账房先生有问题,但凤举怎么也查不出来。
最终,还是佩芳发现了疑点:账簿有几页被换了。
找到突破口之后,凤举便沉不住气大半夜要找账房先生盘问。
还是佩芳拦住了他,让他不要打草惊蛇,并彻夜把账目查清。
铁证面前,帐房先生也只能伏法。
无可置疑,佩芳的能力是几个少奶奶中最强的,所以凤举不管在外面如何瞎闹,她的正室地位都很难被撼动。
在那个女人还不能完全掌控自己命运的年代,她拥有了自保的最大砝码。
所以,不管什么年代,女人最大的靠山都是自己。
二少奶奶慧厂是时髦的新女性做派。剪短发,高喊女权,是她的标志。
但实际上,她并不能完全做到独立自主,遇到事情的时候,她依旧需要依靠鹤荪。
虽然不是真正的新女性,但她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这反而成了她与鹤荪之间感情的调节剂,多了几分闺房之乐。
比如晚上出门,因为害怕,她要鹤荪陪同。鹤荪虽然用她标榜女权的事情嘲笑了她几句,但最后还是乖乖顺从。
两个人各有强势的部分,也各有退让的时候,他们反而是几房中感情最好的一对。
没有不良嗜好,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本分分生活,即使失去了金家的大树,相信他们也有能力保自己一隅安稳。
三少奶奶玉芬,最爱搬弄是非。
尤其是燕西为了清秋抛弃了她的表妹秀珠,让她更加看不惯清秋。
燕西与清秋关系不断恶劣,除了自身原因,玉芬也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玉芬的性格中有投机的成分,金家大势去了之后,她便主动拉近与白家的关系,关键时候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小家庭。
可她的精明终究是小聪明,虽然可以为自己谋得一时便利,但也谈不上飞黄腾达。
最令人叹息的是冷清秋。
进入金家大门的时候,她有金家四姐妹的爱惜,有婆婆的疼惜,公公的喜爱。
但是,她的出身与所接受的教育,以及自身性格又让她作茧自缚。
金家其她三位少奶奶出身尊贵,与金家门当户对。
即使生活一地鸡毛的时候,她们也可以尽量有尊严地解决问题,至少不会看轻自己。
而冷清秋呢?她出身于破落的读书人家,贫穷让她更加清高,也愈发自怜。
虽然她读过不少书,但她做不到学有所用,反而让知识束缚了自己。
每次遇到困难,她都消极应对。
刚嫁入金家的时候,第一次听到玉芬编排自己,又恰逢当晚燕西和朋友打牌未归,原本不是大事,她却愁绪纷飞。
一想自己的婚姻齐大非偶,妯娌都是富贵人家的小姐,而自己是寒门,无所依仗。
二想燕西喜好无常,新婚不到一周就夜不归宿,自己又与玉芬、秀珠等人结仇,看来前途渺茫。
三想自己母亲若知道自己一进金家便被排挤,该有多伤心。
如果说嫁入金家有一场仗要打,她却在拿了一把好牌的时候,仅仅盯着几张烂牌默然垂泪。
其实,金家真正与她为难的只有玉芬,佩芳、慧厂出身虽然比她高贵,却不曾看低她。而且她们懂得分寸,更不会针对她。
只可惜,她把自己放在了妯娌们的对立面,不但不主动经营与妯娌间的关系,反而自顾自怜,让自己的处境更加悲哀。
对于她和燕西的婚姻,燕西固然有错,但她也未曾积极应对,遇事就自怜自叹,反而把燕西推得更远。
她们婚姻的破裂,固然有门不当户不对的因素,但更与清秋的处事方式有关。
最终,她离开了金家,回到了自己的平民世界,靠卖字为生,这是她最好的归宿。
04 金家四姐妹和小怜:女人的一生,到底靠谁做主?读《金粉世家》原著的时候,常常让人对金家四兄弟怒其不争,而对金家四姐妹则有一点哀其不幸。
四兄弟但凡有一点进取心,也不会在金铨去世后连家门都撑不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厦倾倒。
相比四兄弟,四姐妹道之、敏之,润之、梅丽显然更出色。
道之的魄力自不必说,燕西能够取到清秋她功不可没。
当金铨反对这门婚事的时候,是她用计策对金铨循循善诱,用清秋的才华打动金铨,这才成全了燕西和清秋。
丈夫刘守华纳了一个日本小妾,金铨对这件事格外震怒,也是她用几句玩笑话化解,让金铨无法责怪丈夫。
她的能力不输男人,所以刘守华对她格外尊重。
这份尊重除了忌惮金家的势力,更因为道之才是这个小家庭的定海神针。
润之、敏之曾留学国外,虽然没有做出什么事业,但她们至少把控了自己的生活。
金家败落后,她们前往欧洲寻找自己的未婚夫结婚,顺便带走了无法安置的金燕西。
关键时刻,她们主动承担了作为姐姐的责任。
以道之、敏之、润之的才能,假若不是因为女人的身份,假若不是因为那个时代没有给女人留下多少发展空间,想必她们是能成一番事业的,也用不着用婚姻庇护自己。
至于梅丽,她是二太太所生,虽然不是嫡出,但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从来不缺疼爱。
她天真、单纯,如玉一样洁白无暇。
她见证了金家的繁荣和衰落,并在家庭变故中日益成熟,也看淡了门第、出身、阶层。
最终,她选择情归寒门学子谢玉树。
小说结尾的时候,梅丽与谢玉树在春日的西山相遇,像极了燕西与清秋相逢的那一天。
燕西与清秋的戏谢幕了,梅丽与谢玉树的戏将要登场,至于结尾如何,张恨水没有告诉我们。
但相信他们会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不是像燕西与清秋一样劳燕分飞。
因为,谢玉树有面对出身差距的勇气,有向上奋斗的决心。
而见证了家族起落的梅丽,显然也不会用身份压人。
他们有幸福的基础。
金家四姐妹的幸福,都存在未知的变数,整部书幸福额度最高的是反而是小怜。
小怜虽然是丫鬟,但是她既有对自己的清醒认知,又有追求幸福的勇气和冒险精神。
所以,她拥有幸福的能力,并不比金家的少爷、小姐、少奶奶们少。
小怜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所以,当大少爷凤举几次三番表示对她有兴趣的时候,她都坚决拒绝。
面对柳春江的追求,当她确定对方的心意和自己的心意之后,甘愿冒险一搏。
最终,她赢了,成了书中最幸福的那个人。
同样是麻雀飞上枝头,为何读过书的冷清秋被打回原形还失去了翅膀,而丫鬟出身的小怜却成了凤凰?
除了柳春江的真心与责任感,单看小怜与柳春江婚后再回金家时为人处事的方式你就知道了。
小怜与柳春江私奔后便去了日本,后来他们的婚姻得到了柳家长辈的承认,小怜正式从金家的丫鬟晋升为柳家的少奶奶。
当她以少奶奶的身份回到金府,对于金家的主人,她依旧敬重,但也不会过于自谦自贬。
佩芳称她为妹妹,她微微一笑没有拒绝。对于金荣等一帮下人,她也没有骄矜。
和金荣相见的时候,她没有依照惯例以少奶奶的身份赏钱,而是以柳春江的名义送了他一匹布料。
这样既保住了金荣的面子,也没有失去“上人”的身份,不卑不亢,措置得当。
同样的事情假若落在冷清秋身上,想必她一定以低微的出身自谦。而过度贬低自己,不仅容易让人误会,也会让周围的人为难或不知所措。
所以,自知、勇敢又有大局观,才是小怜幸福的秘密。
《金粉世家》洋洋洒洒近百万字,中间穿插了20多位人物。
它讲的不仅仅是豪门的衰落,时代的缩影,更包含着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人生际遇。
一个人的命运不是无端生成的,总有一些可控或者不可控的因素。
也正是各种偶然和必然,成就了一种叫做“人生”的东西。
《金粉世家》显然是一本人生的百科全书,这也是它的魅力之处!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电影夫人,独立影评人,头条号签约作者。写影视,也写娱乐圈的爱恨情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