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区(医学名词)

腹股沟区医学名词

为前外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其内侧界为腹直肌外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该区由浅及深分为7层: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scarpa筋膜)、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腹膜。该区为腹壁薄弱区。腹股沟疝是指发生于这个区域的腹外疝,分为斜疝、直疝。

中文名

腹股沟区

外文名

inguinal area

位置

为前外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

定义

腹股沟区是连接腹部和下肢的过渡区域,它的解剖层次与腹前壁基本相同,由浅入深可分为七层:①皮肤、②浅筋膜(camper's筋膜)、③深筋膜(Scarpa筋膜)、④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⑤腹横筋膜、⑥腹膜外脂肪、⑦腹膜(壁层)。

特点

腹股沟区位于下腹部两侧,呈三角形,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自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此区的特点:

①腹外斜肌在此区内表现为腱膜:

②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未达到腹股沟韧带水平,期间形成腹股沟管,管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行:

③站立时,承受的压力比平卧时大大增高。[1]

参考资料

1.·

关键词:腹股沟区